人传天竺是西方,(世间传说,西方净土距离我们这里十万八千里,这是把五天竺国-古印度,错认为西方啊)天竺支那在足傍,(天竺人称呼东土为支那,天竺支那同在南瞻部洲,用脚可以走到)莫向泥涂分净秽,(同住五浊恶世,哪能分净秽)休从火宅辨炎凉。(同住三界,哪来苦乐的差别)三千世界非吾土,(四大部洲,须弥山,六欲天,各满一千,名叫小千世界。千个小千世界,名叫中千世界,千个中千世界,名叫大千世界。总体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名叫娑婆世界。都是释迦牟尼一佛所化的境界啊)万亿乾坤是故乡,(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里是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去去莫愁途路远,不劳弹指见空王。(天台智者说临终在于定心,就是净土往生的心,动念就是生净土的时候)。 莫说西方为譬喻,(有人说“西方是譬喻的说法,是引诱凡愚行善”,不是实事啊)须知名与实相应,譬甜似蜜非无蜜,喻冷如冰却有冰。槐国阿谁招客去,蜃楼何处劝人登,如来大圣成虚妄,谤法愆尤忏未曾。 人言肃杀是西方,死后身空堕渺茫,(有人说“西方是肃杀之气,人死就空无,生气消灭”,这样的西方,哪里真有西方可以往生呢)身毒应无生博望,(身毒就是天竺国-印度,汉朝博望侯张骞,曾到过那里)岐山那有活文王,(岐山在西夷,文王的出生地)众诸侯各朝天子。(问:“为什么极乐世界在西方?”答:“极乐不是一定在西方,只是相对东方说西方。譬如天子的都城,名叫长安,诸侯朝拜天子,四方来路不一样。东方来的,那就说长安在西,西方来的,那就说长安在东,长安一定有东西方向吗?弥陀的都城,名叫极乐,十方菩萨都愿意往生。东方往生的就说极乐在西,西方往生的就说极乐在东,极乐一定有东西方向吗?”)四大洲殊睹日光,(四大洲,就是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特殊视力看到,日月环绕须弥山,照四大洲,东洲是日落,南洲是日中,西洲是日出,北洲是半夜。四洲的人都指日出的地方是东方,日落的地方是西方,那南洲的西方,就是西洲的南方,北洲的东方,就是东洲的北方了。方位难道有一定吗)但得往生休恐怖,应知寿命实难量,(《大弥陀经》说:“我国土中人的寿命,都是无央数劫。”)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己夫,龙树辩才还拙否,(龙树菩萨造写《毗婆沙论》,发愿往生)文殊智慧是虚无,(文殊菩萨往生偈说:“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主人底事凭居易,(苏东坡的诗说:“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 公据何人问大苏。(苏东坡去南方,只带阿弥陀佛像一轴,说:“这是我的西方公据啊。”)寄语聪明宜念佛,阎君应不爱之乎? 娑婆体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有人说“求往生西方净土,是自己贪图快乐,不是为了成就佛道”,不知说极乐,是苦乐两忘,才叫极乐。若是对苦说乐,是人天的乐,不能叫“极”)死生俱尽说无生。(问:“既然说往生,就有生死,为什么说无生?”答:“达到生体的本空,所以生就是无生。再说接引初学的人,暂且方便说往生,往生后亲证,才知道无生。”)佛无彼此皆同体,(又问:“为什么不念释迦佛,反而念弥陀佛,不念十方诸佛反而念一佛?”答:“念弥陀佛,就是念释迦佛,念一佛就是念十方诸佛。因为佛佛道同,因为顺本饰教,因为心能专一。再说因为弥陀与本土众生,特别有因缘。”)地有东西是假名,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若执往生为妄想,(有人说念佛是制住妄想的方法,若是求往生西方净土,反倒成了妄想)岂言住此便成真,(如果说往生西方净土,是妄想,那住在娑婆世界,妄想更重了)东西不着尤非理,(如果说我现今不求往生净土,也不住留这世界,二者都不执着,随意受生,这更是没道理。为什么呢?既不是法身大士,又不是应化的圣人,欲望贪爱没有消除,业缘没有断,如果不往生西方净土,一定就生在这秽土。既然生在这秽土,那就仍然在轮回,业力牵引,三恶道就有份了,哪里能够随意受生呢?)净秽双忘亦是尘。(只是净秽双忘这一念,也是情执,还是属天法尘的范围。若是真的双忘,又哪里妨碍求往生?)生本无生生四士,见犹离见见三身,须知真妄原同体,迷悟由来总在人。 才劝往生言著相,尽思贪恋却迷蒙,无生毕竟有生在,(有断见观念的人说“死后永远灭亡没有转生”,不知业力牵引识神,毕竟又进入胞胎。除了念佛往生,再没有别的脱离处)离相依然住相中。(若是说死后永远灭亡,不求往生,表面不著相,其实是脱离缘起相,生起断灭相。所谓断灭相,是邪见法)念与佛融方是即,(荆溪湛然说:“体不二故方名为即。”近来的聪明人士都说:“即心即佛。”当劝念佛时,就说著相。不知念佛念心,本来是一体,只是执着念心,不信念佛,那心佛是二,怎么名为即呢)心将境异不知空,(即事显理,才叫真空,拨开事去说理,名叫恶取空。近来的聪明人士,也知道心净国土净,跟他说净土,就说是著相。不知心外没有土,土外也没有心,只执着唯心,不信净土,那心与土,就分为二,这是恶取空,不是真空啊)会须心佛双忘后,日照山川处处通。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如果十万亿佛国的西方,是向外求,那么认定的方寸((心)),却是妄心在里面,就是阿难所说的七处征心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楞严经说:“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邪?”)弥陀诸佛镜中影,极乐娑婆水上沤,取舍厌欣无罣碍,自家屋里任优游。(欣喜自心的净所以有取,厌离自心的秽所以有舍。一取一舍,不妨碍唯心,哪里有外) 尽说厌欣为障道,谁知净业善资成,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何处安居能徙宅,谁人无事肯登程,铁围山外莲华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人疑念佛恐成魔,魔佛相争不较多,了境唯心无围墙罣碍,(只要明白佛从心现,外境本来是空,那么就算是魔也是佛)将心取境便淆讹。(不知境界是自心生出,执着为有,那么就算是佛也是魔)国君愦愦民方扰,室主惺惺盗敢过,(一念执着那么魔就得到方便机会,妄心不起,那么鬼也无可奈何)须信佛心常护念,(《弥陀经》说:“念佛之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波旬束手更谁何。 都言处处是西方,平地高山总不妨,(古语说:“高山平地总西方。”这是真实到家的话,如果没到家,就成了戏论)入厕岂宜还塞鼻,冲泥何事尚褰裳。(捂鼻子撩起衣裳,就是秽相没有空,处处西方,岂不是妄想)病来那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莫话空言违实行,好凭落日望还乡。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法华经》信解品中,迦叶等四大弟子对佛说:“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所以知道净土法门,是菩萨修行的,不是小乘人的事。因为如来在小乘教中,不说有他方佛土。只在大乘方等经中,广谈十方佛国,而谆谆教导唯有指归西方净土一门。所以西域传承小乘教的,都不信有弥陀佛国往生的事,学大乘的,大多修这个净土法。现今的人反倒认为,净土是小乘法,大乘却不修,岂不是太颠倒吗)须知念佛还成佛,(净土八祖云栖莲池大师说:“念佛成佛,是亲种子。所以华严十地文,每一地都不离念佛。”)大胜为僧又作僧。(大智律师说:“近来见禅讲宗师,有的发愿来生要童真出家。曾试着对他说:‘你如今已得男子身出家,应该求出离,为什么却还要求得男子身,再发愿出家,几乎没有进步呢?’”)白社远公咸愿往,(晋朝的慧远法师,在庐山汇集众人念佛,刻木莲花,有十二片叶子,引流泉入池,每过一时,水激一声,昼夜六时,禅诵不断。参与法会的贤人,往生的很多)华严大士亦求登,(《华严经》行愿品,普贤菩萨偈语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国。”)攀龙附凤知何限,底事吾侪不愿升。 余教修行歧路曲,此门直入坦途平,三祇行远终难就,十念功成便往生。(藏教的修行,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才能成佛道。圆教的念佛,只凭十念一念,便能往生。这就是教门的顿渐不同,自力他力有差异。因为其他法门的修行,多数是凭自力。念佛一门,借助他力,他力容易成就,所以十念就往生。自力难成,所以三大阿僧祇劫还在滞留世间。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一生可到,须要经过多生多世,辗转修行,才能往生”,这是不知教门殊胜佛力难思啊)大石载舟还不没,(《那先比丘经》说:“如持百枚大石,置于船上,因船力故,石不没水,若无其船,小石亦没。”大石比喻重罪,船比喻佛力,不沉没比喻不墯落三途恶道,没有船比喻没有佛力,小石比喻轻罪)苍蝇附骥始堪行,扬帆顺水因风便,何惮迢迢十万程。 休言极乐苦难生,才说难生是障门,(障门有三,一是怀疑自己业力深重。二是怀疑自己福力轻微。三是怀疑自己修行太浅。有这三疑,不能往生)佛力自能除业力,信根端可拔疑根。(必须相信弥陀的愿力深重,尚且不放弃五逆十恶。善人尚且十念一念也能往生,何况多念)深逃私债藏王府,(一入西方冤业不能违害)现受官刑遇圣恩,(亲蒙佛力加持,冥府不能勾牵)早晚相从裹粮去,此生终不负慈尊。 莫执坛经排净土,(《坛经》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土?”这个意思正是劝人修善。不说没有净土,也不是说西方,确实有造罪的人。应通过这个意思鼓起志气,不能因为辞句损害本意)祖机佛语并圆融,因言荐理彰吾教,得意忘言显本宗。十善齐修焉造罪,群贤共会岂还蒙,他方此土何来去,法界明明在眼中。 念佛若言真漱口,(赵州从谂说:“念佛一声漱口三天。”今天的人就以为,不必念佛。不要误会就好了)诵经应不用开唇,药能医病还成病,火本温身反炙身。(天台智者说:“般若如大火堆,四边不可触碰,触碰就被烧,不触碰就温暖身体热熟食物。”古人一时消遣的话,今天的人执着,当作真实意思,岂不是被烧吗?)佛见未生除甚么,(赵州说:“佛这一字,我不喜欢听。”古人真实证到这个田地,才开大口。今天的人口谈禅理,心里轻视实修,还没有去除恶见,何况善见?还没有起三乘见,何况佛见?还没有起佛见,说什么去除佛见?)凡情尚在断何因,劝君莫漫闲言语,只要今生出苦轮。 念佛圆通摄六根,耳根谁谓独超伦,(人们知道《楞严经》中圆通耳根法殊胜,不知念佛就是摄耳根)音闻既是圆常体,名字元非生灭因。(问:“经上说‘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念性尚且是生灭,何况名字呢?”答:“经文是为了随顺这一方的根机,在各种法门中选择一门。现今初发心的人入道,所以有分别高下的说法,实际上二十五圣法门,都是具足圆通常义。所以古人说:‘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说无不通,就知道是没有不圆常的啊,难道唯独名字就成生灭了吗?”又问:“圣性虽然没有不通。初心八道,难道没有迟速优劣?”答:“别论虽然如此,通论却不是这样。念佛既然摄取耳根,就同是一门,哪里分优劣?又念佛主要在于意根是遍摄五根。耳根只属于耳,不兼顾别的根。耳根是从一门深入,念佛却是根根可入。应当知道耳根不摄取念佛,念佛能摄取耳根。所以这一门,三根普被。”)以念念名名固切,将闻闻佛佛还亲,由来二圣皆昆仲,同作弥陀辅弼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