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我们避免不了与人打交道,而人际交往看似简单,但却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有时候我们一个无心之举,虽然自己觉得很开心或不舒服,但无形中也会给别人带来些许感受。然而个体的差异性,处理待人接物也会不同,比如有的人比较城府,会很好的隐藏情绪,或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纠正与提醒。而这些行为在古人看来,他们更倾向于直观的表达出来,并且还喜欢用俗语形式归纳出发现的现象,借此阐明道理告诫后世之人,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从而少走人生弯路。 而今天要介绍的这句老话,就是古代人际交往中的处世之道,它正是“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俗语言下之意就是说,如果你在别人家中借住的太久,就会令人非常厌烦;要是你生活贫困,又经常走亲戚的话,亲情关系也会逐渐淡泊。那这句古人的现实智慧,背后有何隐喻呢? 其实,不论曾几何时,亲情都是无法割舍的感情,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向来对此颇为重视,但在亲戚交往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就像逢年过节的时候,亲戚之间往来频繁,这时但凡亲戚登门都会热情招待,有时甚至还会小住几天,平日接触不多正好借此加深一下感情。可是在走亲戚的同时,也要注意彼此容忍的范围以内,一旦超过接受的底线,肯定会不招人待见的。例如在人家一住就是好几天,即便亲戚表面不说,心里恐怕早已不胜其烦了。 仔细想一想,不论亲戚与否,来了便是客人,作为家主自然要以礼相待,不过毕竟身为外人,住的太久势必给人家生活带来麻烦,只因你是客人要顾及到各方面需求。不难看出,这种混吃混喝的亲戚,无疑于自贬身价,让人非常瞧不起。 而下半句的“频来亲也疏”,与上半句意思想比,大有异曲同工之妙。按理来说,亲戚经常走动本是好事,尤其对于感情的维系,更是好上加好的事情。那么俗语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呢? 俗话说得好,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语所说的“频来”意在寻求帮助之意。在传统思想中,亲戚之间互相帮助理所应当,但如果走动太过频繁,三番两次找人帮助,亲戚就会碍于情面左右为难,从而渐渐心生反感。所以说,这时人家不仅不会一如既往的帮你,反而还会刻意躲着你,生怕你有事再去打扰。如此一来,亲情就会逐渐疏远。当然了,一次拒绝没什么,可一旦人性发生扭曲,很可能把你之前所有的好都抛之脑后,反而对你充满偏见,弄不好的话,别说亲戚了,就是朋友也没得做了。 总之呢,俗语的本意是想告诫我们,不论亲戚来往,还是朋友交际,都要切记掌握分寸,懂得适可而止,否则因为外界暂时的利益而不顾亲人感受,最后往往得不偿失。所以说,在生活中,一定要善待自己的亲人,因为唯有包容,才能和睦相处,亲情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