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临命终时这一念一定要在阿弥陀佛上才能往生吗?
|
发表时间:2019-11-30
阅读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
大安法师:临命终时这一念一定要在阿弥陀佛上才能往生吗? 临命终时 心不颠倒(一) 我们这些凡夫众生到临命终时,都是会颠倒的。就是神识离开的时候,濒临死亡,第六意识的主宰已经消失了,第八识的业力种子翻腾、翻滚的时候,所以在这个秽土靠自己的力量修行,到了这样的生死关头,是最难得力的,大修行人都很难保证如如不动。 所以,无论是只是有点事相上的修行,或者是空腹高心的狂慧,他到生死关头都用不上了。别说一般的修行人,就是一生非常认真负责的,对自己的法身慧命非常认真的人,开悟了的人,持戒、禅定功夫用得非常绵密的人,到了临命终时,如果你的习气还没有除掉,还都摆脱不了随业力最重来轮转的格局。 蕅益大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谈五十六岁两次大病,两次大病之后他才感觉到平时参禅的功夫、阅教的功夫都用不上,唯有哭着念弥陀的名号,他平时还算真实用过功夫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功夫还没用到这个份上的人,该是怎么样? 所以了解这一点,我们才深刻的感恩阿弥陀佛临终来接引的这个大愿。靠通途的自力修行,真的就像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十个人就有九个人会走错路头,中阴身的境界一现前,“瞥尔”,很快的就随着最重的业力牵引,轮回去了,这时候开悟的功夫都派不上用场了。所以为什么谈后生问题,五祖师戒禅师后生就是苏东坡,草堂青禅师的后生就是曾鲁公,真如喆禅师的后生成了一个亡国的皇帝等等,这都是大修行人,开悟者都是这个样子。 你就是断见惑的初果,在七次往返天上人间的时候,你出胎的时候都会昏昧,小菩萨出来也有隔阴之迷。在生死轮回的过程当中,你是很难作主宰的。所以才衬托出净土仰靠佛力的容易和必要。 唯有信愿持名,全仗阿弥陀佛的愿力故,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已经成就了,他临命终时来接引,决定不会虚设。千江有水千江现,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只要有一个众生信愿称名,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不会有分别心,说:“我来接引你,不接引他”,不是,都会来接引。这个接引对我们非常重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圣众现在前面的时候,来安慰我们、引导我们,所以我们心不颠倒,如入禅定,如如不动,不是自己自力修行的功夫,完全都是阿弥陀佛现前,佛光注照的结果,令我们自在的、安稳的往生。 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有时候很多人会提一个问题,包括最近也在提:临命终时这一念一定要在阿弥陀佛上才能往生,如果没有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于是就谈功夫,这就是又回到自力的功夫了,我一定要念念念,念到临命终时,无论怎么样都是“阿弥陀佛”念头出来。那么,你能有这个功夫,当然我们赞叹,但问题是你没有这个功夫能不能往生?如果碰到一个横死,一个突发现象,这一念没有出来,能不能往生?包括在睡梦当中去世了,能不能往生?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曾经也以净土问答的形式向大家给出了一个回答。我们从功夫上,要赞叹、要提倡,所以我们要求大家打佛七、百万佛号闭关,乃至一天一万、三万佛号,都是让我们千念万念,把这往生的一念念成熟了,增上往生的品位,我们要提倡、要赞叹。但是,你不能有另外一个说法,临终这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是不是能往生,这是要辨识的。怎么辨识? 你平时没有信愿称名,临终这一念又不在阿弥陀佛上,那绝对不能往生。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有一种情况,平时有信愿称名,临命终时这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能不能往生呢?应该肯定的回答,决定可以往生。为什么?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往生,那你把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救度众生、临终接引的愿就放在了一个无用的地位,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是看到我们秽土自力修行,临终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才发这个愿的,这个愿就是要解决我们临终的困难的,我们临终是很难把握得住自己的,我们不知道临终是怎么死的,谁能保证临终这一念就在阿弥陀佛上?如果一定要建立这么一个观念,我一辈子念佛都在恐惧不安里面度过去了,不安心哪。如果阿弥陀佛在我们最需要帮忙的地方,他不能来帮忙,不慈悲,没有能力帮忙,没有威力,那阿弥陀佛会这样吗?他是大慈悲、大威德的一尊佛中之王啊! 所以,我们看到蕅益大师在这儿讲的这个话,我们才放心。阿弥陀佛圣众现前,安慰引导的时候,“故得无倒”,我们心不颠倒是来自阿弥陀佛那边,是阿弥陀佛的加持,令我自在往生。阿弥陀佛是见到我们这些业力凡夫临命终时迷惑、颠倒、散乱、业力沸腾的苦难,就特别发出临终接引愿,来保证我们往生这桩事情。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殊胜,所以释迦牟尼佛才殷勤再三劝请我们发愿往生。因为你只要发了愿,就能感通弥陀的大愿,阿弥陀佛就会现前帮我们解决往生过程当中的一切问题。 你说,是不是难信?但是,是不是感觉到两土世尊慈悲到了极点。 【讲述:大安法师】 临命终时 心不颠倒(二) 接引这一愿对我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真是表达了阿弥陀佛至极的慈悲。因为临命终时是我们最难的一个时候,四大的分离,神识要出来,但有时还不想走,各种病苦交加,阿赖耶识善恶业的种子翻卷,所以是最难做主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没有阿弥陀佛的帮忙,一定要我们自己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话,可能一万个人里面也很难一两个人去得了啊!我们神识一出来,到哪去啊?如果“哗啦”一下进了中阴身阶段,就更没办法把控了。所以,是阿弥陀佛看到我们临命终时的极度的困难,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来帮助了。他专门发了一个愿,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会过来接引我们的。所以,阿弥陀佛又叫接引佛。 我们东林大佛造的佛像的样子就是接引佛的样子,他的右手垂着金色的手臂,在生死苦海捞漉众生,拔出来,拔到哪去?放在莲华莲台上,来接引。 你看,我们临命终时,神识一出来,马上看到阿弥陀佛在面前,我们那种欢喜,那种有靠的安全感,马上油然而生。为什么往生者都能带着微笑走?他看到阿弥陀佛来了,他高兴啊!所以,在世间去世的人里面,唯有念佛人的面容是最灿烂的,笑得最开心了。 但是这里要注意,是“临命终时”。有的同修,他可能求往生的心很切,他常常会发愿:“哎呀!我现在就要走啊,阿弥陀佛你现在来接我吧!”这种情况是不好的,“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你不能故意缩短自己的寿命,求提前往生,不要这样,你这样求的话,躁妄心会出来,会导致很多的颠倒,很多的痛苦。所以,经文都是讲得这么明确——“临命终时”,不是说你什么时候想走就什么时候走。 可能是他听了有些公案之后,把特殊的公案作为一个普遍现象。比如莹珂比丘,莹珂比丘就是念到阿弥陀佛来了,阿弥陀佛说:“你还有十二年寿命”,他跟佛说:“哎呀,十二年寿命我不要了,我就要马上走”,阿弥陀佛说:“那三天之后就接你走”。是有这么一个记载,但这个记载是特例,第一,这个莹珂比丘是生起大惭愧心,大恐怖心,他就是断食念佛,他是证得念佛三昧,阿弥陀佛来了。而且他向阿弥陀佛请求,阿弥陀佛也慈悲地许可了,也是觉得他的烦恼很重,在这个世间他自己怕又要退转,这种情况是特例,特殊的例子。 如果你求求求,你跟阿弥陀佛还没有见面,你是一厢情愿的,你没有得到念佛三昧。特别是不能是什么,我什么时候要走,我要开往生大会,我要表演给大家看。你念佛往生,你又不是演员,为什么要表演?这么一表演,出了很多笑话。据说有一个居士宣布:我某年某月某时走,大家都来送。到了时间,念念念,走不了啦,走不了她也觉得不好意思,搞得精神都错乱了。 所以这桩事情,大家千万要有一种平实的心理,要有高度的信心,把自己交给阿弥陀佛。实际上你求哪一天走,要开往生大会,要表演,都是我执的表现,你的虚荣心在作怪,这都是跟佛法不相容的。 我们正确的心态,我们要有恳切求往生的心,要有这个愿,这个愿要发。阿弥陀佛今天来,我今天愉快地跟阿弥陀佛走。阿弥陀佛还要让我活120岁,我也愉快地活120岁,我把自己交给阿弥陀佛,由阿弥陀佛来安排。阿弥陀佛什么时候让我走,我就走嘛。实际上这也是一个破我执的一个过程。什么叫“南无”?“南无”就是皈命嘛,你把生命交给阿弥陀佛,你就不要考虑,你一定要指定哪个时候走。阿弥陀佛自然临命终时会安全的、稳妥的,拿着莲华来接引你,而且因为是你平时在念佛,是拿着七宝池中标上你名字的那朵莲华来接引你,自在的、弹指间、一念间、屈伸臂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由于有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临终接引,所以这样的往生者在临命终时心不颠倒。 这个“心不颠倒”是由他的信心决定的,他有坚固的信愿,以这个能感之机,感召了阿弥陀佛兑现他的愿力,他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了,他欢喜了。 “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即得”就是当下就走了,非常快速。这个“即得”就是不隔时,是当下,所以就叫文成印坏。娑婆世界五蕴的身,就像印,印坏了,神识当下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生阴就出来了,像文成。所以在这个世间,临终在定之心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之时。当下,这说明什么?实际上说明,在阿弥陀佛前来的时候,阿弥陀佛肯定会放光,圣众都会放光。在这种光明当中,是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打成一片的。换句话说,极乐世界就在当处,所以他就“即得往生”。这个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西方,这样一个空间的概念,是根据凡夫的生灭心,凡夫的空间概念来说的。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是超越了这种时间和空间的,所以他就能“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
|
上一篇:在家学佛逆缘多,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
下一篇:大安法师:从极乐回到娑婆世界后还会堕三恶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