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不生不灭的清净心是我们整个佛教的中心思想,离开了不生不灭的清净妙心的涅槃思想,佛教没有灵魂,作为一个佛教弟子,并不是说从早到晚我们去行善、去拜山、去
放生,而不了解每个人的清净觉性,这个是佛门里面边缘,那只是在相上,在佛门里面附带的。
靠放生、靠拜山、靠行善就想了生死,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没有悟明心地完全跟佛教涅槃接不上轨,因此开悟特别重要,悟明心地是每一个佛弟子很重要的一个责任。
-慧律法师
口说,不能实践,虽历万劫不能得见自性《六祖法宝坛经》云(下面是白话翻译仅供参考):大家应当知道,不论愚人或智人,佛性本来没有差别,只是因为有迷和悟的不同,所以才有愚人和智人的差异」我现在为你们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法,让你们各自得以开发智慧。
专心倾听!我为你们说:
善知识!世人一天到晚口念般若,却不能认识自心本性中的般若,就如同饥饿的人,说食终不能饱。如果整天只是口里说空,而不能实践,虽历万劫,也不能得见自性,终究无法受益。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印度语,翻译成中文就是用大智慧度到彼岸。这必须要从内心里去实行,不是只在口头上称念的。
如果只是口说而心不行,那就如幻、如化、如露、如电,终归空过;如果口念而且心行,即能心口相应契合,这时清净的菩提自性就是人人本具的天真佛,离开自性之外并无别佛。
01什么叫做心量广大? 什么叫做摩诃呢?摩诃的译义是『大』,这是说
菩提心量广大,好像虚空一样,没有边际,也没有方圆大小、青黄赤白、上下长短、瞋怒喜乐、是非善恶、头尾等对待分别。一切诸佛国土,都如同虚空一样。世人的灵妙真如本来是空,并无一法可得;诸法自性本来空寂,也是如此。
善知识!不要听我说空,便又执着空。第一不要执着空!如果心里空无所有的静坐,这就是执着无记空。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容万物的种种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全都含藏在虚空之中。世人的妙性真空,含藏万法也是如此。
善知识!自性能含藏万法,这就是大,万法就在每个人的自性之中。如果见到任何人,无论是善是恶,全都能不取不舍,也不染着,心境朗照如同虚空,就称之为大,所以梵语叫做摩诃。
02色尘考验自性人人本有,包含万法,毕竟空寂,那么为何不能现前?究竟是什么障碍了自性呢?
因为多数人内执着于内心妄念,向外执着于六尘。
慧律法师
开示:我举一个例子来说,他今天很富有的人,那个人讲话不夸口呢?
譬如说他今天很富有,他来我们讲堂施舍,他来施舍的时候,
譬如说他施舍好几百万,或是千万元,假设说有这种人,你说一个这么有钱的人,来到这个地方,就算师父故意要磨练他,不理他,他受得了吗?他一定受不了,
他怎么可能受得了?
你想想看,他一个人施舍这么多钱,来到这里却被冷落。
要是彻悟的人就不同了:我来这里施舍,我不是施舍给师父,师父对我好坏这不重要,因为我是佛教徒,我的本性与诸佛相同,我是现在家身,这是护法的工作,
这是我应该要做的责任,师父对我好坏,是师父的
因果。世间人有这种智慧吗?
绝对没有。
所以他说:「于外不染色」,不执着这个色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很难很难的,非常困难!
光是第一个字,色、声、香、味、触、法,的第一个字,他就无法看破了。
你要是对他恶脸相向,他出去就到处诽谤你了。
所以我们人说要做到不执着,讲实在话,那是非常困难,非常困难!
所以我告诉诸位,我们对什么事情,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摀一个耳朵,开一个耳朵,摀这边,开那边,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当作没看见,
这样你的日子才会好过,否则日子就很痛苦了!
03声尘考验譬如妻子忙家事累得半死,先生回家后,要是跟她讲一句:
我今生最安慰的事就是娶到你这个好老婆。累死都心甘情愿,炒起菜来就更有精神了,她就忍受得了,再辛苦都没关系了。
如果说她累得半死,照顾小孩忙了一整天。
先生回来又绷着脸不讲话,她正在炒菜:凶什么?为什么?我要赚钱又帮你生了三、四个小孩,你都不能体谅我,把公司的压力带回来这个家里。所以讲话的口气就不同了。
所以我们用「色法跟声音」,这两种就可以代表一切法。
我们人的争执,差不多都是这两种。
04佛不请自问开示妙法既然,作为一个普通人很难摆脱对色声香味触法的执着,那么怎么办呢?因为人习惯了向外攀援,所以佛开示了,
念佛法门,让我们将注意力专注在一句
佛号上,制心一处。
藕溢大师开示: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设有巧没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离过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玄?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
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注:这里的往生不是死亡)
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
持戒;
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
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
真能念佛,不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
试自
检查:
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
贪瞋痴念犹自现起、
是非人我犹自挂杯、
间断夹杂犹未除尽、
妄想驰逐犹未永灭、
种种他岐犹能惑志,
便不为真念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