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充满欢喜,才能把欢喜给别人; 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才能把慈悲传递出去。 自己有财,才能舍财; 自己有道,才能舍道。 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 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用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不用,再多的钱财,最后还不知是谁的。 舍得舍得,以“舍”为“得”! 如果我们不能了然这其中的因果之关系,就不容易明白“以舍为得”的妙用。 在田地里,没有播种(舍),哪里有收成(得)? 比如,对于亲戚朋友,你不先跟他们往来,平时没有送礼致意,又怎么能获得他们的回礼相赠呢? 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的赞美给人一个笑容,你才能得到别人也对你“回眸一笑”。 “舍” 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 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 他的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 他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 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 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我们喜欢太阳,因为太阳给我们光热; 我们喜欢大树,因为大树给我们荫凉; 我们喜欢儿女,因为儿女给我们孝养; 我们喜欢朋友,因为朋友给我们帮助。 如果太阳、大树、儿女、朋友都不给我们利益,我们怎么会欢喜他们呢? 如果情爱是束缚,你能舍去情爱,自然就会得到自在; 如果骄傲是烦恼,你能舍去骄傲,不就能得到清凉了吗? 如果妄想是虚妄,你能舍去妄想,不就能得到真实了吗? 如果挂碍是痛苦,你能舍去挂碍,不就能得到轻松了吗? 所以能舍什么,就能得什么,这是必然的道理。 出家僧侣“出家无家处处家”,如果不能割爱“舍”亲,怎么能出家学道?怎么能云游四海、弘法利生呢? 古圣先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不能“舍”己为人,又怎么能名垂千古、留芳青史呢? “舍”,要能以慈、以利,亦即要能给人善,又要能给人利益。 《四十二章经》说:“仰天吐唾,唾不至天,还堕己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 施舍亦如送礼给人,如果我们所送的礼物不恰当,对方不肯接受,那就只有自己收回,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总之,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吾人要能学习“舍”的性格,金钱物质、知识技能,能将其舍给别人,你必然会得到金钱物质、知识技能。 舍给别人好的,会得到好的; 舍去性格上坏的,也会得到好的。 当我们把烦恼、悲伤、无明、妄想都舍了,自然就会得到人生另外的一番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