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佛教的内容
近代佛门领袖太虚大师上世纪30年代在重庆北碚的缙云山,首先明确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其内容简单说来就是“完人、超人、超超人”的三级做人观。
太虚大师讲,做一个人,首先要做一个完人,就要遵守三皈五戒十善,明因识果,保持人身,完成人的人格,提高人的道德;以后就要做超人,超人就要修解脱行,少欲知足,宁静淡泊,求身解脱、心解脱、慧解脱;超人以后要做超超人,超超人就是菩萨,就要具足大悲、大智、大愿、大无畏的精神,发菩提心,修四无量心、四摄六度,去救苦救难,度脱一切苦厄,这就是成佛的因。完人、超人、超超人,成佛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佛陀就是一个超超人,完成人格的第一人。
提倡首先完成人格,这样就避免世人对佛教消极保守和神秘迷信的讥嫌,通过人格化、做完人的这么一个目的,现代社会就能适应这种根机。
太虚大师有两首诗也充分说明了这个内容。第一首:“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是他基于人成即佛成的真现实论写的。第二首:“如果发愿学佛,先须立志做人,三皈四维淑世,八德十善严身。”这就把佛教的道德与儒家的道德融合在一起了。三皈就是皈依佛法僧,四维就是礼义廉耻。
太虚大师有本书叫《人乘正法论》,系统讲“人乘”的殊胜。另外还专门把《十善业道经》提出来,说《十善业道经》就是人生佛教的纲领。《十善业道经》就是讲做人,讲五戒十善、明因识果,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发菩萨心、修菩萨行,趣入佛果,故《十善业道经》是一部奉行人生佛教的宝典。
人乘到佛乘的四个过程
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与中国现实密切相应,符合佛陀的本怀,有四个过程:
1.人生改善。就是要把人生走向善的道路,首先把人做好。
2。后世增胜。就是在下一辈子仍然能够保持人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有继续向上的增上缘。
3。生死解脱。要明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彻底了解人生、宇宙的实相,就要发起出离心,求生死解脱。具体就需要严持戒律,修清净行,少欲知足,淡泊宁静,达到去除贪瞋痴,这是很关键的,要想成佛,必须要经过这一关。
4.法界圆明。通过学菩萨,就能得到佛果。佛果就是法界圆明,法界就是恢复法性,圆明就是大圆镜智、智慧光明,圆满遍照,才能成佛。
人生改善、后世增胜、生死解脱、法界圆明,就是从做人开始,到学解脱行、菩萨大士行,一直到成佛,都是挂起钩的,一步步联系起来的。这也就是人乘趣向佛乘的基本过程。
人间佛教的内容
人间佛教就是人生佛教,是继承人生佛教而来的,其核心思想是:立足于人生,趣向于佛陀。结合新的历史时代又有具体内容:一个思想、三个传统、五个建设。这是赵朴初老居士为发展佛教,继承太虚大师的遗志而阐扬出来的思想体系。
一个思想。就是佛法根据时代背景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能违反时代,要与时俱进。
三个优良传统。第一个传统,农禅结合。就是要求僧人不要像过去旧社会那样靠募缘、做功德、赶经忏来生活。要自力更生,要恢复老祖宗的家风,一方面种田,一方面参禅念佛。唐代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家风,要恢复,要劳动生产。发扬农禅结合的优良传统,一方面是传统,另一方面结合时代做到自食其力。
第二个传统,学术研究。就是要研究佛法真理。佛法不是迷信的,不是神秘的,历代的各宗派祖师,既有品德又有学问,他们精通诸子百家,而且以佛法来摄持,发扬的是佛法真理。这个真理就在三藏十二部藏经里面体现,讲的是因缘生法、无我法,不是讲鬼神、迷信的那一套。把佛法真理摆出来,才能说服人,让人信服。祖师们研究发扬佛法真理,这是一个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第三个传统,增进国际友谊。佛法传播文化,保卫和平,促进友谊,这是个优良传统。中国历史上的法显法师、玄奘法师、鉴真法师都是以佛法传播国际友谊的使者。法显法师到斯里兰卡,玄奘法师到印度,也到了斯里兰卡,鉴真法师东渡日本,都是传播佛教文化、促进国际友谊,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这个优良传统,现在应该发扬。
五个建设是佛教最基本的内部建设,有: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教制建设、组织建设。要发挥佛教的优良传统,把佛法传播在世间,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五个建设是基本的。内部没有这五个建设,其他无从谈起,这五个建设之间互相又是连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