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挣到8000元月薪才可对父母尽孝?
重阳节前夕,某网站公布了“重阳节外出务工人员留守父母调查报告”,透露多数打工者认为月薪8000元才敢把父母接到城市同住。调查称,见面难成为困扰基层打工群体的一大问题。在外出打工的受访者中,23%半年和父母见一次面,31%一年才和父母见一次,18%表示一年到头也很难见到父母;只有1%的受访者表示每天可以和父母见面。(据《京华时报》)
另一家媒体重阳节前记者调查发现,老人们过重阳节的最大愿望是希望子女能多抽点时间跟他们说说话,平时常回家看看。 这两条调查新闻,一个角度是从儿女出发,另一个角度是从老人出发。两者放在一起,悲剧感就出来了:在老人们“渴望得到的”和年轻人们“能够给予的”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具象化了物质鸿沟,而8000元人民币,似乎是很多年轻人尽孝道的价格底线。依当下中国绝大多数的打工者甚至新入社会的年轻人的收入现状来看,很多人是没有资格尽孝道的,虽然,父母想要的,无非是说说话或常回家看看。但这看似简单的愿望,却因为这高昂的心理价位,而变得遥不可及起来。
很显然这并不是真相的全部。虽然媒体的调查,局部曝露了年轻人们在生计面前的惶恐感,但这种惶恐感是被放大了的,甚至可能成为一种逃避亲情的托词。几年前,我就采访过一个因为觉得自己“混得不好”而十一年不愿意回家看望父母的大学毕业生。其父母声泪俱下地说:“我只是想看看我们的儿子,不论你是富翁还是乞丐!”这句话,其实是很多父母的心声——还有什么能比亲情更温暖和宝贵的?没有什么可以用钱来衡量。这种状况,是将钱作为惟一崇拜物的思维现状之下价值观的畸形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