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佛教佛陀教育网 > > 菩提文海 >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定慧品第四)
发表时间:2019-12-08     阅读次数:     字体:【
0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定慧品第四)

宣化上人主讲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七月二十七日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定慧品第四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闇。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定是由戒而生,由定才能发慧,所以戒定慧是三无漏学。能持戒也可得到无漏,能修定也可得到无漏,能发慧也可得到无漏。故想要得定,先要持戒。如何做呢?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六祖大师开示一切众生说:各位善知识,我这个顿教法门,是以定慧为根本为基础的。你们各位既然是善知识,就不要执迷不信,不要执著说定慧是分别二个的。要知定慧是一体,定就是慧,慧就是定,虽有两个名相,但它本体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怎样讲呢?定是慧的本体,而慧是定的运用。由定能发出智慧来。在智慧现前之时,定就在智慧里包著。在禅定之时慧就在定里。所以若能认识这个道理——l定慧一体,但用途各殊,这就是定慧平等,定慧同体。

各位修道的人,不要说先要有定才发出智慧,或是先要有智慧才发出定力,而说定慧有所分别。心若存此种见解,就会以为定慧是两个的。若嘴里尽说好话,

但内却心存不善,尽是嫉妒人、障碍人,贡高我慢、邪知邪见、贪嗔痴——像这样定慧,只是空谈。

若内心和口里所说的都是善,内外一样,表里一致,心口如一,这就是定慧均等。要自己明白而自己去修行,这不是在口头上讲争论的话,叫旁人知道我有修行,或者自卖广告,叫旁人知我名誉最好。

若争先后,说一定要先定后慧,或先慧后定,凡是争论这种道理,就是愚痴的凡夫,所谓:‘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不能得三昧,就无定,那也就无慧了。

若胜负之心没有断,就会时存著我执和法执。若我执、法执不断,就不能离开四相。因有个我执,就有个人执,有个人执,就有众生执,有个众生执就会生出寿者执来。不能离开这四种执箸,就生出四相来了。

善知识,定慧好像什么样子呢?现举一比喻:定慧就好像灯和光。有灯就有光,有光就有灯,没有灯就没有光,没有光也就没有灯,灯和光虽说是两种,其实是一体的。灯是光的本体,而光是灯的用,灯有什么用呢?即是有光。名字虽然有二个,但它的本体则是一个,定慧这种佛法也和灯光是同样的道理。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六祖大师对大众说:一行三昧就是在所有地方,行是直心,住也是直心,坐也是直心,卧也是直心。所有言行动作,在一切时一切处,时时行直心,不用弯曲心。就像维摩经上说:‘直心就是道场,直心就是极乐世界的净土。’切记不要口里说直,但在行为上却谄媚人,怎样叫谄媚人呢?就是看到人有钱,讲话就扬起头来,阿谀的笑箸说:‘你来了,我真欢迎你。’其实他心里只是欢迎这个钱,而非欢迎这个人。曲就是心不直,弯弯曲曲。口里说要直心,要一行三昧,但行为却不正直。

要行直心是道场,你要用直心来处理一切事,对一切法不要生出执著来。迷人、愚痴的人著住到法相,生出法执,执著一行三昧,他说:‘我常坐著不动,也不打妄想,这就是一行三昧,这就是定了。’若是这样来解释的话,就是没有知觉性,和草木是一样。这种解法完全错了,而且是障道的因缘。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谁摩诘诃。

什么叫道呢?道应该通达无碍,州流不息的,为什么把它滞塞停止了呢?你将心停止而变成槁木死灰,那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当心无所著住时,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著于空,不著于有,不著于法。当著到法上就著到有,著到空上就落于空妄了。所以要没有法执空执和我执,这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当无所住时,道才是流通。心若执著到法上,说我常坐不动,这就如作茧自缚,自己将自己绑上,把自己弄得不自由了。若说常坐不动是一行三昧,这就像舍利弗在林中打坐不动,却被维摩居士诃斥他一顿说:‘你这样坐著有什么用啊?像死人似的,不是真正入定。’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有人教人打坐,看自己的心,观静是个什么样子,不动不起,从此处便有功夫了。迷人不懂这个道理,说坐在此处不动,就会有功夫,有禅了,随著生出执著而成了一种颠狂。像以前有很多人到这地方来,自称说开悟了。唉!也不知道他怎么开悟,而他自己却相信已开悟,这就是便执成颠。像这一类的人多得很呢!且辗转传授,你给我印证说这样就是开悟,他也给你印证说这样就是开悟,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了。你看,在中国唐代时佛教里就有这些口头禅、假祖师,难怪美国现有很多这一类的人。话说回来,有这一班冒充开悟的,将来就有真开悟者,因为冒充开悟的是给真开悟的作先锋。因本来人人都不知什么叫开悟,现有人冒充自称说开悟了,就去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是怎样子。忽然间来个真正开悟的,人家却不相信了,以为真开悟和冒充开悟是一样。你们现在修行想要开悟,将来也会受到这些冒牌的影响。若是让我说,即使开悟了也不要说开悟,这是最好的方法。

在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真真假,假假真。你真的旁人说你是假的,你假的旁人却说你是真的,所以啊!你也不要说真也不要说假,让他自己去认识。

未开悟的人自称说已开悟,而你已经开悟了却说自己没开悟,那就和没有开悟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因开悟的人不用自我介绍,说我开悟了,我和某人已开悟的是一样的,表示我也是开悟。不必这样,因开悟和不开悟是一样没有分别,不要挂著假名。开悟你是个人,不开悟你也是个人,开悟和未开悟均可成佛,只是早晚时间的问题,所以不要挂这个招牌,让大家认识你。没有人认识是最好,这是直心是道场。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六祖大师又对大家讲法,开示说:‘各位善知识!本来真正的佛教,没有顿法和渐法的区别,不过人的根性有聪明有愚痴。迷人是一点一点修成的,而开悟的人是顿断一切的尘劳,顿断一切的妄想,顿断一切的习气毛病,他自己认识自己的本心,自见本性。明心见性到成功时,是没有分别的,所以假立出一个顿教渐教,这只不过是假名而已。’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继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我所传的顿教法门,从释迦牟尼佛到现在,是以无所念为宗,无相为本体,无住为基础。什么叫无相呢?就是在相上而离开这个相。无念就是在念上不著住念。无住就是人的本性。在这世间上不论是善、恶、好、丑,乃至于有冤有仇,或有亲戚的关系,或是因言语说话刺激而彼此引起攻击,互相欺骗和争夺,应将这些问题都当作空的而没有执著,不要想报仇或伤害他人。念念之中,不再去追想过去的事。若你总是回想前念,现在的念和未来的念,念念相续如水波浪,这就是自己用绳子把自己给绑上,将自己拴在一个地方,而得不到自由。你若在一切法上,念念不执著,这就是没有束缚,就是以无所住为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外边离开一切诸相,这就叫‘无相’。能离开一切诸相,这就是法本体清净的妙体,所以这就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在任何的境界上,心里也不染著,这就叫‘无念’。在自己清净念上,常能离开一切境,不在境上生出种种的心,回忆种种的境界。假使你认为百物都不想,一切念都除尽,这对不对呢?这又错了,所以说:‘著相头头错,无为又落空’。这怎么办呢?在这个地方是很难办的,若你能办到,这就是无念。

一念断了没有了,岂不就死了?因没有念就是死了。可是,在这地方死了,又到旁的地方托生去,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想要修道的人,在这处要特别注意思索。假使不识法的真义,自己错了还可以,若叫其他人跟著你错,那就不可原谅。你自己愚痴,不但没有认识自己的心性,且反过来毁谤佛经说佛经讲错了。正因为世人愚蠢无知,所以古德要立‘无念’作为学佛的宗旨。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为什么要立‘无念’为宗呢?就因为有一种人,口里说自己见性,自己开悟了,这种愚痴的人,在境界上生出种种的念,在念上又生出种种的邪见,所以一切的尘劳妄想,都从此生出来。其实,自己的清净本源,妙明觉性,本来一个法也没有,它是清净湛圆、妙明真心,本来无一物的。假设有所得的话,则妄说祸福而诈骗人的钱财,这种都是尘劳邪见。所以此法门要立无念为宗旨。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姒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现我再为你们讲无念、无相、无住。你若能无念也就无相,能无相也就无住了。无念也就无生,无相也就无灭,无住——本来就没有生灭,也没有是也没有非。无念、无相、无住也就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男、无女。念就是个邪念,当邪念都没有了那怎会有男女,这个沬真是妙。若无相,根本没有个我相,那谁又生出淫欲心呢?淫欲心就是念,没有个‘念’也就没有淫欲心,没有淫欲心就没有我相,就根本无所著住了。当没有所执著时,你说这是不是真正的自由呢?是不是得到解脱呢?所以无相、无念、无住,也就是无动、无静、无是、无非、无男、无女、无善、无恶,这真是妙到极点!你要往深的去研究,就可受用无穷。

六祖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我讲这个‘无’,是没有什么呢?这个‘念’,是念什么东西啊?‘无’就是没有两个相,不但没有两个相,连一个相也没有,无诸尘劳之心,尘劳之心就是指不正确的心,也就是邪心,邪心也就是欲心。

什么叫念呢?念即要念真如自性,但什么是真如自性呢?即本来就有的性,也就是如来藏性,也就是佛性。真如就是念的本体,而念就是真如的运用。有人说,那无念也就没有真如了。你要知道无念也就是无二相,而教你念真如,不要忘了,真如是你自己的本性,而自己本性是清清净净,无所染的。

真如自性的念,是个真念,这不是眼、耳、鼻、舌所生出的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也就是性王,也就是前边所讲的,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所以说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真如本体,虽起了这个念,在六根门头虽有见闻觉知但不执著,因为你没有邪念,就不著到万境上。真如自性常自在,所以经上说为什么能善于分别诸法的相?因这就是真如的用。能分别诸法相而不著于万境,故在第一义而不动。


 
上一篇: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坐禅品第五)
下一篇: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疑问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