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 平等觉经亲闻记(上)
发表时间:2019-12-07     阅读次数:     字体:【
0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

平等觉经亲闻记(上)

净空法师讲述

刘承符居士记

前言

概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净空法师于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开始,在美国加州克波亭诺市德安乍学院主讲全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简称‘无量寿经’,为期十二周,集有录音带六十卷。在下曾先后恭听四次,写成笔记。了解经中内容,显密性相,事理因果,尽包无遗,对于人生有深切真实利益。

此经由夏莲居老居士就五种无量寿经原译本会集而成,取舍之间,极为谨严。原本艰涩繁复之文字,使之爽朗简洁,但仍采用原文未更改一字,可谓千百年来无量寿经之最善本。有此一经,则全部大藏经均变成此经解释之文。因学佛之终极目标就是导归极乐。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所以本经可视同学佛的最高指导原则。

法师讲经时,一再强调,一生到西方,即能得到与八地菩萨相等的智慧、神通、德能与受用,实为难信。然而确是佛说,佛无妄语。若不仰信,诚为李炳南老居士所说: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

近十余年来,法师专弘净土法门。他是深入经藏,讲了十七年华严之后,领悟到等觉菩萨以及上上乘顶尖人物,到最后都念佛求生净土,他才放下其他经教。同我这样水准的凡夫又能提出什么高见。人身难得,今幸遇此十念必生法门,应痛下决心,放下身心世界,专持一句名号,敛迹韬光,绝不再拖。

在下草此亲闻记时,如履薄冰。因近年来此会集本无量寿经翻印数字已超过两百万册,分赠宇内,想阅全经讲记之人必多。倘记录文词有差,难辞误笔之咎。敬恳海内外前辈大德慈悲,赐函指正,以便于再版时更正,无任感激之至。

承恩弟子刘承符一九九六年元月

三日草于美国西雅图市时年九十

壹、前言

诸位同修︰今天我们有这样殊胜的机缘,在美国第一次讲无量寿经全部经文,甚为难得。我们每周讲六次,共十二周,大概有一百多个小时,对于大经的研究,在时间上是够用了。经本带来很多,大家可以人手一册。这个小本子是这部经的讲义,也就是概要。从前道场讲经先讲玄义,在讲经之前先要说概要,使大家对于全经要旨先有一个印象,然后讲入正文就容易懂了。

无量寿经在台湾、新加坡、香港,我讲了很多遍,都留有录音带。各位听多了,觉得每次讲的都不一样。经典与学校教科书不同,教科书只有一个意思,也只有一种讲法。佛经不同,其含义深广无比,可以深讲,也可以浅说。后来讲的与前几次讲的不一样,乃是境界不同,所谓后后胜前前,每次讲经都会有新的意义发现。

这个讲义是七年前在华藏图书馆讲经时记录的。编写这本资料,完全依据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同时又参考李炳南老师在该会集本的眉批,与黄念祖居士的详解本。黄居士今年(一九九二)三月往生了,乃是佛门中很大的损失。此次拟将黄居士最后一次修订的注解本印二万册。但困难是在校对,有时校对十余次仍有错误。打算先印五千本,分发出去,希望各位善知识发现错误,惠予指出,以便订正。

学佛一定要先认识佛教,全世界每一阶层都认为佛教是六大宗教之一。佛教本来不是宗教,但是后来变成宗教了。何以说变成宗教呢?佛教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五种不同的形态︰第一是宗教。第二变成了学说,称之为哲学。第三变成了邪教,学说不会害人,变成邪教则有弊无利。第四佛教变成作秀,从事表演,外表热闹,舍本求末。第五认真修学,探求真理,依教奉行。佛教对于九法界的众生实施一种究竟圆满的教育。中国古人喜简,把‘佛陀教育’四个字简称‘佛教’。佛家本身所说的宗教又与世间所说宗教大不相同。佛教传来中国之后,因其教义博大精深,绝无一人可以完全修学圆满的,各有所修学的经典,分为大小十宗,宗又有派。一般说来,‘宗’指禅宗,‘教’指禅宗以外的各宗派。‘宗’称‘宗门’,‘教’称‘教下’。宗门修行不从文字下手,其他均须依据经典修学。学禅要上根利智之人,其修学手段与其他各宗完全不相同,必须很聪明,我们所说的天才儿童属之。

如欲学佛必须先了解佛教之宗旨何在,应否学习,以及值不值得学习?佛教宗旨,若依经典的术语说,在明了‘诸法实相’,用现代话说,即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又可分为二大类︰一个是人生,一个是宇宙。佛教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即本人自己,我以外都属于环境,例如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对自己与一切生活环境的真相若是不明白,就是迷惑颠倒,乃是凡夫。佛了解,所以称佛为‘觉者’,如此而已。除此之外,佛与凡夫平等不二,绝无高下。凡夫如想觉悟,佛只是提供他的经验与修学方法,告诉我们,我们要靠自己努力,他不能帮我们开悟。佛是老师,我们与佛只是师生的关系。

今天我们研究的经典属净土宗,净土宗乃十个宗派之一。其他宗各有其专门依据的经典,无须详说。就整个佛法而言,有三个宗是共同科目。一是律宗,无论何宗何派不能不守戒律。二是法相唯识宗,讲的是理论,乃佛教教义的基础。三是净土宗,净土是归宿,不管修什么法门,都以净土为最后的归宿。

马祖法名道一,在中国佛教史中,他是一位革命家。佛在世时都是自修,个人修个人的,没有共修。在经典中找不到佛打过一次佛七或禅七。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一生都在教学。佛法传到中国,从汉到唐七、八百年,法久生弊,渐渐趋向于研究讨论,而少真正修行。马祖与百丈志同道合,乃提倡共修。以前如东晋时代,慧远在庐山建莲社,与一百二十三人共修,但未建立制度。到了马祖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丛林制度,等于佛教大学。丛林的‘方丈’相当于学校‘校长’,‘维那师’相当于‘训导长’,‘首座和尚’相当于‘教务长’,‘当家师’相当于‘总务长’。丛林的主要精神是依众靠众,互相监督勉励。百丈是禅宗大德,订立早晚课诵,晚课念阿弥陀经并念佛号。修行人临终时亦念佛求生净土。

净土宗经典最初只有三经一论︰(一)阿弥陀经,(二)观无量寿经,(三)无量寿经,(四)往生论。咸丰年间有位魏源居士,很了不起的一位佛学家,他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作为‘净土四经’。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与无量寿经经义颇为吻合,如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所以魏居士确实有慧眼、有见识。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提出来,并入前四种作为‘净土五经’。(法师说他在李老师会下主修楞严,至少也讲过七、八遍,但始终没有体会到这一章的重要性。)它是整个楞严经的精华,这一章很短,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实在说是‘净土宗的心经’,而且也可以说是‘一大藏教的心经’。

佛在大乘里告诉我们,由凡夫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就。李老师在台中讲‘佛学概要’时,解说‘阿僧只劫’的数字,他说万万为亿,万亿为兆,用兆作单位,上面是一千,下面八个万字,这么多兆,还要乘上三倍。我们今天听到这个天文数字,想学佛能有成就不是一生的事。经上讲小乘人能有成就,须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佛说忉利天王就是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其他宗教讲的上帝。忉利天一天是人间一百年,他们看我们朝生暮死,寿命只有一天,太可怜了。忉利天的寿命是一千岁,合人间若干万年。(合人间三千六百五十万年)。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兜率天一天是人间四百年,他的寿命是四千岁,合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往上还有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四禅十八天,上面还有四空天,寿命要用劫算。人生不是只有今生,若只有今生,死了就完了,人生并没有多大问题。人是轮回的,有过去,有未来,迄无休止。

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有前因后果,今天如听到这个法门,愿意听,一听就欢喜,还愿意修行,证明过去生中曾经亲近过佛法,只因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修,已经修了无量劫,但是都不算数,生生世世都在幼稚园未入一年级。没有一次考试及格过。什么标准叫及格呢?依小乘讲,初果须陀洹,大乘称初信位菩萨。三大阿僧只劫是由初信位算起,必须把八十八品见惑断掉才有资格到初信位。思惑是思想的错误,如断尽即证阿罗汉,听起来太难了。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二惑,见思二惑又称为‘烦恼障’。有没有不需要断烦恼就能成佛的法门呢?有,只有这个念佛法门才行。念佛法门叫‘易行道’,其他法门必须断烦恼才能出三界。但是也不要看得太容易,虽然不讲断烦恼,也要伏烦恼才行,把它控制住,不让它起作用。这是一个特别法门,是一个真实法门。然而什么人才能接受这个法门呢?第一种是诸大菩萨。华严会上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第二种是凡夫中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可以接受此法门。这种人是过去生中曾供养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现在接受这个法门的人,诸佛如来必定会来加持。等他修学几年之后,他会感觉诸佛菩萨冥冥中来护持。一切诸佛如来菩萨普遍劝导众生修学这个念佛法门,所以这是一个一乘了义之法,也是佛法中最真实法。佛说五乘是方便说,其实只有一乘佛法。

佛是学位的名称。学校有学位,罗汉等于学士,菩萨等于硕士,佛等于博士。达到佛的果位,要智慧究竟圆满,即全知全能。全知全能也是人类的本能,本能不是外来的,佛教我们恢复我们的本能。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的本能不是真失掉,而是迷失了。怎样迷失呢?有妄想,智慧失掉了;有执著,德能失掉了。这个事实真相,如佛不说,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佛的教学无非是教我们断妄想执著。修学总枢纽是在‘定’,大乘五十一个位子就是定的工夫深浅之不同。净宗叫‘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禅’。禅与净只是方法手段不同,目的则一。

常闻佛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此二句话究竟是事实还是赞叹?如果是事实,我们要问,一个造极重罪的人,照佛经说应堕地狱,佛是否有能力使其立刻成佛?如其不能,则佛并没有无量智慧德能。根据净土经典说,佛确有此能力,问题就看对方信不信,接受不接受,这个法门就是‘念佛往生’。阿弥陀经讲的很明显,如有人能于一至七日念佛,一心不乱,即能圆满成就。可惜这种殊胜法门,很少人相信。

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法,无非引导我们体会到真实法门,就是此处所说的一乘了义。法华经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真实法就是一乘了义,就是念佛法门。

以教学对象来说,例如小乘经是以根性浅的人为对象,并不包括根性深厚的人。大乘经是对根性利的人说的,其对象是菩萨,不包括小乘,都偏在一边,不能涵盖全部。念佛法门从上上根到下下根都包括在内,利钝全收,平等摄持。一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平等得益,才算是了义。唯有‘净土五经’才能担当得了‘一乘了义’的名称。

超出三界非常困难,经中说,必须断尽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才行。见惑是错误的见解,第一是身见,以身为自己,认定身是我,是错误的,欲知其详请参阅楞严经有详细解释。第二是边见,也就是相对的观念,一切法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善有恶。六道众生是生活在边见之中,我们俗话说,就是一种偏见。第三是戒取见,非因计因。在禅定中,看见牛死生天,他以为人不如牛,于是他也学牛,耕田吃草;学牛一定变牛,不能生天,不知牛在过去生中,曾造作生天之因,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成见。第四是见取见,非果计果,未证谓证。例如外道说生天可得永生,不会再堕落,此种见解实属大谬。天人寿命虽长,纵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有八万大劫,命终仍入轮回。第五是恶见,又称为邪见,即不正见,拨无因果,除以上四类外,其余错误见解均属于此类。思惑是思想上的错误,共有五个,即‘贪、嗔、痴、慢、疑’。

佛菩萨在悟,我们在迷,迷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这个名词很不易懂,念头很复杂,一念是清净的。禅家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万法归一’之‘一’字是‘任一’。华严经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因此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平等,任何一法都能教你明心见性,对任何法门都不能分别执著。我们无始劫来,心理精神思想见解受到污染的程度,人人不一样。有些法门修起来很容易,有的很难,总之要契机。一般人学佛总难免有些障碍,例如参禅不能得定,不乱想就打瞌睡。学密口念咒、手结印、心观想,而三密要能相应,亦不容易。咒语在大藏经中刊载不少,但以方言关系,音不准确,殊少效验。咒语有许多是鬼神的言语,另有一部份只有声音,并无含义。佛在世时,教人念咒可以治病。人身如机器,那个经络有障碍,用声音振动其障碍部位,使其畅通,亦合乎科学精神。咒语一定要口传,佛教到现在已有三千年,辗转口传,音质有变,到今天已经不大灵了。李炳南老师抗战期间在后方从青海西藏的活佛学了两百多个咒语,没有一个灵的。他曾学隐身咒,他说,我念了十几遍隐身咒,但是你们还能看见我。他花了八年时间学密,到最后无效。又学了八年禅,亦未得定,所以全部放弃。后来因缘殊胜,遇到印光大师,乃专修净土。他希望我们不要走他的冤枉路,再不要浪费时间。只有念佛法门,不要断见思烦恼即可出三界,不但一般人难信,佛菩萨都说难信。

四土是有界限的,我们只能见到凡圣同居土,见不到其他三土。西方极乐世界很特别,四土都在一起。一切诸佛刹土没有这种情形,很不可思议。生到西方后,你所接触的人全是佛菩萨与诸上善人,所以不会退转。

华严虽圆,如果不是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它也不能称为究竟圆满,华严到最后归于净土。禅宗虽属顿教,也没有七天就能成就的。连唯识学的开山祖师窥基大师都说净土是圆顿大法,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净土三经中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都提倡念佛,观无量寿经教的方法有观想、观像、持名,但它把持名摆在最后,学佛同修要特别注意,佛经中常把最好的放在最后,十六观中把持名排在最后。

楞严经有二十五位菩萨代表不同修持方法,六根六尘六识叫十八界,后面加上七大,共二十五大类,说明一切众生修学不出此二十五类。观世音菩萨是耳根圆通应排在第二,但把他排在最后,表示最重要的。此外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也是特别法门,也放在最后。所以楞严会中讲特别法门是讲两个,不是讲一个。大势至念佛法门能普遍契合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根机,观音耳根圆通特别适合于我们娑婆世界。密宗仪规太繁,参禅躺在床上不能参,念佛行住坐卧均可念,念佛念到‘念而无念’,念到‘能所双亡’,即入了佛的境界,一超直入,这是很难体会。其他法门修因得果不同时,唯有念佛是因果同时,所以净宗又叫‘莲宗’。植物都是先开花后结果,莲花特别,因果同时,因此用莲花代表净土宗。

佛说‘一切法由心想生’。自己微细的思想,自己不容易发现。我们的世界就是由心想生。‘心作心是’出在观无量寿经,是净宗理论的核心。佛是自己的真心,本来是佛,现在又念佛,怎么不成佛?

一声‘阿弥陀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句话是蕅益大师的发明,以前没有人说过。‘无上正等正觉’即是成佛之法,佛法的修学目标就是这一句。‘三菩提’是‘正觉’,‘三藐三菩提’是‘正等正觉’,‘阿耨多罗’是‘无上’。‘正觉’是‘罗汉’,‘正等正觉’是‘菩萨’,‘无上正等正觉’即称为‘佛陀’。佛在五浊恶世成佛的方法就是念佛。念佛成佛的法门是诸佛如来修行的境界,只有佛与佛才能完全理解,这个法门不要看经典不多,份量很少,诸大菩萨都不能理解,且难相信。我们今天能信能解,乃是诸佛的威神加持所致,否则听也听不懂,说也说不出来,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弥陀身是法性身,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我们这个世界是法相土。动物有生老病死,色界无色界寿虽长,还有生灭,不是永生。土地属矿物有成住坏空。以天文望远镜看,有的新星球形成了,也有的星球爆炸毁灭了,所以世间不是永恒的。相有生灭,性无生灭。唯识学讲阿赖耶识是有生灭的,所有一切的现象都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属于心法,心法是有为法,有为法会变的,会变的就不是真实的,不会变的才是真实的。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法性身土名号,也是自己真如本性的名号,所以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佛所说大乘经典都是佛从自己真如本性里说出来的,没有什么不一样,其差别即在圆不圆。譬如月亮,初三、四有月亮,不亮;十三、十四有月光,很亮,但不圆满。佛说的大藏经全是真的,但有圆满有不圆满。那部经最圆满?首推无量寿经。古德称赞无量寿经说,众生能发心专念,皆可往生,明确简要,称‘净宗第一经’。因其直捷中之直捷,方便中之方便,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利济众生,此经为最。

观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吾人能念之心,即是如来果觉,即是本来成佛。此心持名,即是‘是心作佛’。本来是佛,现又作佛,是故当下即佛。直捷了当,方便究竟,奇特殊胜,不可思议。这段文字,意义至为深广。净宗修学依据的理论,就在这两句经文,‘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通常学佛者对于‘佛’字的概念很含糊。前面说过,佛就是自己的真心。真心显露谓之‘佛’,真心有障碍迷惑就是‘凡夫’。凡夫在迷,真心并未失掉。佛是觉者,以月亮作比喻,我们如初一的月亮,佛如十五的月亮,菩萨如十三、十四的月亮。不但佛是心,没一样不是心。在唯识学中谓之‘同生性’与‘异生性’。‘同生性’是与诸佛如来同用真心,如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破一分无明,见一分本性。异生性完全不同,你的自性光明丝毫未透露,就是真心未能起作用,六道凡夫、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的真心也都未透露出来,均谓之‘异生性’。凡夫是异生性,用的是妄心,而不是真心,妄心变化太大,靠不住的。如真了解真妄,待人处世便自在。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真心变现出来的,心念佛就作佛,念什么就作什么。

符按:关于‘同生性’与‘异生性’两个名词似不易懂。‘异生’二字为凡夫之异名,谓凡夫执异见而生,由无明故,随业受报,堕种种趣中,色心像类,各各差别,故名异生。异生性是使人成凡夫之本性。此‘性’字非指佛性,乃指见思烦恼种子,迷惑颠倒,起贪嗔痴,造杀盗淫成了习惯性。至于‘同生性’则恰好相反,一切圣者同见真空之理,不起我见,同断二障,同证胜果。

宋朝末年赵子昂是画马专家,他天天想马的姿态、马的动作。有一天他在屋里睡觉,太太一掀开帐帘,看见一匹马。所以一心念什么就变什么,关键就在一心。既然知道这种事实,为什么不念佛,你能念的心就是佛。佛在华严经、圆觉经中都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过是迷失了。迷失有时间性,一旦觉悟,即时成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一定可以成佛。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依教奉行,能否成佛,关键在于你相信不相信这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如果你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定成功。假如念佛还想参禅、想学教、又想学密,就是夹杂。一夹杂,心就不净。一定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平常六根皆向外缘,要把它收回不再向外攀缘。习惯喜欢看电视,现在不看了,专心念佛。佛在遗教经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日常社会上应处理的工作,仍负责照做,并不是不管。做完了不要再去想,立时把佛号提起来。有人说从事各行各业,不想那儿行。须知妄想是第六意识分别心起作用,不想反而处理得恰到好处。禅家说,参禅不可用心意识参。处世待人也不应当用心意识,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纯用理智,不用情识,这样处理业务必更正确更圆满。

‘发菩提心’这一句话有多种解释。蕅益大师说,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菩提心。这种解释容易懂。古大德对于发菩提心有几种说法。依起信论说,‘菩提心’包括三种心︰直心、深心、大悲心。观无量寿经说,‘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说的越多越搞不清楚。蕅益大师讲的比较明白,真想求生净土乃是无上的觉悟。你若想成菩萨、罗汉、或求人天福报,都不是圆满的觉悟;如真觉悟,不但世间事不会留恋,连佛法也要放下。

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讲‘十念必生’,古大德有一个比较。佛四十九年说经,那一部经属第一?在理论上、修学上、因果上说,大家公认华严经是第一,华严与无量寿经相比,无量寿经乃是第一,因华严部头虽大,如不到最后求生净土就不圆满。无量寿经是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二佛所说,其第六章发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说的,所以第六章是净土宗经典最原始的根据。无量寿经是四十八愿的详尽说明。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最重要,它是四十八愿的核心,达到佛法至高无上的巅峰,九法界众生均能平等得度,这个法门特别殊胜,是净宗之特色。

黄念祖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写出来之后,传到美国来,我与他尚未见过面,他把这部书托一位同修带给我并叫我写篇序文。我在序文中有一句话说,净土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黄居士看到之后,至为欢喜赞叹。他说︰‘这一句话不容易说出来,真正认识这部经的人不多。’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部经之后,写了三首偈,末首最后有两句︰‘佛说难信诚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未遇到黄老居士之前,在台湾、海外弘扬此经,只有我一个人,势力非常孤单。好在若干年来还讲了许多大乘经论,旁人虽不高兴也不好意思说我什么。等我遇到黄老居士之后,才遇到了一位知心人。在大陆弘扬此经也只有他一个人。若能对于此经真明白真认识,然后信心才能坚定,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

彭绍升居士,清朝乾隆时人。父为兵部尚书,贵族家庭,以童子身未满二十岁考中进士,不作官,学佛,很有成就,是一位在家大德。他所节校之无量寿经只用康僧铠的一个本子,简略其文字,读起来很舒畅,可惜未参考其他四种版本,实为美中不足。此本在台湾有流通。丁福保无量寿经笺注是根据彭居士本。他另外还写了一部华严念佛三昧论,对于净宗甚为通达,他说︰‘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因当时无量寿经共有五种译本,文字互有参差,学佛的人无从取舍,所以大家都奉持秦译小本阿弥陀经。王龙舒居士亦曾作过会集本,名为大阿弥陀经,收在大藏经,可惜他只根据四种原译本。大宝积经无量寿会品他未见过,所以他的会集本有遗漏也不圆满。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亦有会集,包含五种,但取舍不当,并依自己的意思改动经文。印光大师最反对,他说这个例子不能开,你的学问再好也不能改经,若学人均如此,则以后经本可能改的面目全非。夏莲居老居士是位大通家,博学多闻,宗说俱通,且为密宗大德,显密圆融,会集本经极为圆满。去年我在迈阿密讲经,有许多外国人参加听讲,曾居士翻译。题目是‘认识佛教’,讲了五天。外国人中有神通的,曾居士把书上的夏老相片给他们看,他们说此人在世时不太出名,乃大菩萨再来,身体是透明的。以上所说除身体透明无从证明外,其余说的全对。据说夏老往生前曾有暗示说,这本无量寿经会集本将来是由海外传到中国,而且日后会传遍全世界。他讲的话,现在全要兑现了。夏莲老确实是一位再来人,为了会集本经,他掩关三年,稿经十易,并经慧明老和尚印证,极其慎重。梅光羲居士与夏老是同学,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佛学家,他是黄居士的舅父,也是李炳南居士的老师,我是向李老师学的,说起来我与黄念老也有一段因缘。梅居士在本经序文中有几句话很恳切,他说︰‘夏老教眼圆明,深于文字,专功久修,遍探原译,洞窥诸本,网罗各藏,于五种原译内,玄义微言,深文奥旨,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皆光羲与慧老法师所目睹者也。故其精诚所感,屡现瑞征,兹恐骇俗,姑不具引。’黄念老一生之愿也是希望这部会集本,大放光明,常照世间。现在这本经已经印了三十几万册,似乎可以满夏黄二老之愿了。

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经典的教学是否合乎我们现前的需要,如法门很好,学了就能马上得到利益才是最殊胜的经典。佛所说一切经典都有理论的依据,都是由真如本性中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依密教说就是真言。诸佛如来住真实慧,希望众生也住真实慧。在理上讲是平等的,在事上讲并非平等,确有高下,必须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住真实慧。教下如不大开圆解;学禅如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密宗如不三密相应,显密融通,都不能住真实慧。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真实慧,权教二乘无份。无量无边法门中,如选中念佛法门即是住真实慧。这个法门是一生成佛的法门,怎么那么巧你就碰上了。华严经说︰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惟有真实的智慧才选择这个法门,我们今天也选这个法门,认真修学,我们不输给他们。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三个条件,即信、愿、行。文殊、普贤法身大士往生也是这三个条件,我们往生的因与法身大士等觉菩萨相同,因平等,果就平等,生到西方享受果报亦相同,四土三辈的果报都是相同的。其他法门就不一样,两个人同参禅,彼此修行不同,果报亦不同,只有净土法门,因同果亦同。把自己心安住在一句佛号上就是‘住真实慧’。我们与十方世界等觉菩萨无二无别。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佛法教学内容是教我们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惠以真实之利’,佛开示我们希望我们转凡成圣。世间所有一切利益都是假的,若说世间有利可图乃是迷惑颠倒。三界之内无利益可言,三界之外才有,但有圆满有不圆满。生到西方世界受用利益与诸佛相同,四十八愿说的非常清楚,第一、生到西方我们与阿弥陀佛身体相貌完全相同。正报相同,依报也相同。这种说法,许多人不相信。佛绝无妄语。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绝不会骗我们。华严会上诸菩萨果位不平等,智慧德用不平等,西方世界凡圣都平等。世尊四十九年讲经最契机的就是本经。华严只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权教二乘无份。此经上度等觉菩萨,下度地狱众生,一律平等得度。其他法门对众生并非平等得度。我们业障深重,生到西方文殊普贤与我们平起平坐,与一切如来也是平起平坐,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观音势至是古佛再来,现在是以等觉菩萨身份示现,我们与他们是同学,还会退转吗?

净宗之妙在于‘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事务繁简,男女老少,都可修持,极其方便。修行方法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工作时不须要思考的都可以同时念佛;须要思考的,把佛号放下,等事作完,立刻把一句佛号提起来,一切时一切处都无妨碍。同时自己修行还可以影响旁人。手里拿著念珠念佛,他人看见也念一声阿弥陀佛,这个金刚种子就种上了。社会念佛人多,以大多数人的力量,可以避免许多灾难。

佛的法运有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今年(一九九二)是佛历三垴一八年,正是末法时代第二个一千年的开始。将来佛法灭尽时,这一部经再多留世间一百年。届时众生有极重的业障遇到这部经都能得度。所以这一个法门是此界他方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菩提之法要。

今年年初在新加坡讲经,李木源居士告诉我,新加坡有一位老太太,半年前听到这个法门,念了半年,预知时至,坐著往生了。这是最近的事,往生并不需要很久的时间,问题你是不是真心。真心想去,若对这个世界还样样舍不得,就没有希望了。念佛求生乃自己一生当中唯一优先的大事,世间法夹杂不得,出世法也不能夹杂,就是一句佛号,连观想都不要。世间一切都是假的,只要走得洒脱就行了。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得一心,其他都是轮回生死业。世间法照常做,样样不妨,不要挂在心上,念念挂著阿弥陀佛。宋朝黄打铁就是一个实例。

贰、概要(十门开启──玄义)

一、教起因缘

下面谈到本经的概要,黄念老完全依照清凉大师华严疏钞的十门开启─玄义为根据。第一条教起因缘。佛为什么出现在世间,又为什么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其动机与目的何在?原因确有好多,其最主要的是‘以一大事因缘故’。世间聪明人知道世间很苦,生活不好过,古今中外都无例外,但无办法改善。第一等聪明人对问题发现了,始终找不到解决办法。上面一大事因缘之‘一’字,就是‘一心’,也就是‘一心不乱’的‘一’。在所有问题中,第一是念头,妄想太多了,如何降伏?金刚经上长老须菩提问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金刚经详解有几百家之多,如找不到解决办法,金刚经就不契机了。如用我们的办法,如问‘应云何住’?一句‘阿弥陀佛’就解决了。再问‘云何降伏其心’?一句‘阿弥陀佛’也解决了。另外这个‘大事’就是‘生死轮回’的大事,比上面的‘一’还难。佛家说受有五大类─苦、乐、忧、喜、舍,世间禅定所谓四禅八定,不是一心,只伏住妄念而已,属于舍受,好像是定,其实不是。其得定有时间性。非想非非想天的寿命有八万大劫,期满其定自然消失。妄念仍然起来,不究竟。大乘经上说的是真实的定。楞严谓之‘性定’,即‘楞严大定’。世间人作不到,没有能力入这个境界,所以佛才来到世间,告诉我们这个念佛法门。但世间的人以为太容易了,不相信。现在社会上人士听骗不听劝,说真的不相信,说假的反而有许多信徒。相信正法的人太少了,实在是悲惨的现象。

这部经是佛四十九年教化众生之重心,十方世界罪业深重的众生,若能信能行,十念即能往生,乃是对众生无比的利益与恩惠。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说,佛说这个法门,主要的对象是专度凡夫,兼为菩萨。此法门无阶级、无次第。小乘有四果四相,大乘有五十一个阶位。这个法门无阶位,一生到西方就究竟成佛。如真信,成功不要经历三乘,三乘是修学的阶段,也不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真正工夫精诚得力,七天就能成功。净土圣贤录中宋朝莹珂法师只念了三天三夜,真求真念,一心一意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对他说,你的阳寿还有十年。莹珂法师说,我业障太重,经不起诱惑,恐有堕落,十年寿不要了。佛说好,三天后接你。他告诉大家这个消息,无人相信,因他是一位破戒比丘,但看其说话态度,又不像骗人。到了第三天上早课时,他对大家说,今天不要照往常课诵,请大家改为念佛送送我。念不到一支香,他说西方三圣来了,就往生了。他相信因果报应,他是一位破戒比丘,心想若不往生一定堕地狱,所以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

黄念老根据古大德的叙说,将这部无量寿经归纳几个重点,第一是‘称性极谈,如来正说’。这句话对本经说,恰如其份。华严法华均是一乘圆教大法,称为‘经中之王’。我国每个佛教宗派均尊之为‘根本’,显其重要性。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所以整个佛法之重心即是本经。华严法华也是从此经流露出来的,一切诸佛也是由这部经而成佛的。唐朝时日本一位大德道隐法师说︰‘五浊恶世,造恶之时,其难非一;特此一门,至圆极顿,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现在我们这个世界浊恶到了极点,心地污染比自然污染更严重,可怕至极。在此浊恶之世,能遇到这部经,真可谓‘如贫得宝’。

有人常常在想,现在专修净土,只供一尊阿弥陀佛,从前供的佛菩萨会不会怪我呢?这种念头已把佛菩萨当作凡夫,把他们看低了,这个罪过可不小。应知供养不是请他们享受,供花供果就联想到因果,供水表示清净心,提醒我们清净平等。供灯表示光明,我们心要正大光明。油灯表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供养是警惕自己,佛菩萨并不需要这些。佛菩萨在世间莫不是舍己为人,明白此意才是庄严自己。如认为佛菩萨贪图我们的供养,乃是大错特错。经此反省就是觉悟,悟后起修,修正我们的行为、思想、过失、见解,一天修一项,三年就成为一位贤人。真正修善行,鬼神都敬畏。

无论修学什么法门,越简单越容易乃是最好的法门。黄念老把这个法门比作全自动傻瓜照相机,人人能照,而且不必对光圈,每张都能照的很好。佛为救世而来,帮助一切众生快快成佛,用其他法门都能达到此目标,但是时间长,所谓夜长梦多,障碍难免。前文有‘简易直捷、出世之正说’一语,就好像学校里有主修科有选修科,这是如来教化众生成佛的主修科,所有一切众生平等得度,即谓之‘正说’。道隐又说︰‘百万阿僧只因缘以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亦唯为此法之由序。’这几句话,若非真正过来人说不出。佛经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华严法华在一代时教中只是序分,本经才是正宗分。我年轻时,李老师苦口劝我学净土,我虽不反对,而不甘心不情愿。从民国六十年(一九七一)开始在台北讲华严经十七年,讲到一半,起了一个疑问,想到华严会上文殊普贤学什么法门?善财修什么法门?熟读华严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全是修净土,而且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都学这个法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令人当生成就。若不是讲华严十七年不会相信。看到道隐的话,使我极为感动。这个法门,修很容易,相信太难了。

楞严经也是一部大经,玄奘大师在印度十七年未见到过。印度人把此经当国宝,不传给外国人,且不准流通出去。智者大师讲法华经,体会到‘法华三昧’,发明了天台家特有的‘止观’,即‘天台教观’。当时有一位印度法师见到智者的止观,他说这个方法与楞严颇为相近。智者闻后在天台建筑一个拜经台,向西方礼拜,希望楞严经能传到中国来,拜了十八年一直到他圆寂,这种精神真了不起。唐朝印度般刺密谛法师好几次偷偷带了楞严经到中国来,都被印度海关查到。最后一次他把经文写成小本,又把手臂剖开放在里面,等疤痕长好,带到中国。出家人到底与世间人不同,犯了国法亲自又回印度向当局自首,接受处分。当时翻译楞严经是在广州,润文由房融担任,他是武则天的宰相,因犯错被贬到边地广州。恰好有此机缘参加译经工作,他的文字一流。一切经文字之美,首推楞严。楞严经主要是讲‘楞严大定’,不是普通定而是如来果地上的大定,又称为‘性定’。经中有二十五位菩萨修的都是楞严大定,代表无量无边的法门。大势至菩萨代表的是念佛法门。‘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心里想,凡夫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结果感到六道轮回的果报。若把念头转过来,一天到晚想佛念佛,现前就能见佛。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一生见过三次西方极乐世界,其所见的境界与经中所讲的完全相同。从未告诉过任何人,到最后临终时佛来接引,才告诉众徒。

‘净念相继......自得心开。’净念相继是方法,要用清净心去念,杂心乱心念佛就得不到效果,必须专心念。更不能怀疑,也不能夹杂。夹杂、心就不净。许多同修不怀疑可以做到,不夹杂做不到。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一切放下。相上要,性上不要。事上要,理上不要。事事本来无碍,心有牵挂则有妨碍。‘相继’是不断,‘自得心开’即禅宗‘大彻大悟’的境界。净宗手段简单容易而且稳当,奇妙疾捷莫过于是。往生极乐的因是信愿行,文殊普贤与五逆十恶所修因是一样,全是信愿行,如果你有神通,即能知五逆十恶的人,他今生造恶,但从前多生修了不思议的善行,不然不会到临终时遇到善知识。

末法时代众生的错误知见太多了,且有阴魔干扰。魔有四大类︰(一)五阴魔─色受想行识。(二)烦恼魔,天天打妄想。(三)死魔,寿命短。此三种属本身的。(四)天魔,外面境界诱惑我们,受其干扰,身心则不安稳。什么是正见?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乃是唯一的正见。若是懈怠或退转,或改学其他法门,这一生就没有出三界的希望。楞严经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修学稍有执著就错了,无论世法或佛法,统统不要执著。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如有人说︰‘哪有一句佛号就能成就?释迦佛讲此法门是善巧方便,不是真的。’说此语者可能是魔,你若信心动摇,就被魔控制住了。今天我看到一本杂志,说十往生经、阿弥陀经都是假的伪造的,西方世界是太阳神。造谣的人很多,使一部份人丧失信心,实在可怜可悯。谤法之罪甚重,将来坠入地狱,永无超生之望。多年来往生的人我们亲眼见的、亲耳闻的,有许多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不生病的,这些人均可作证明。林看治居士写的念佛感应见闻记,其中有一半我都认识。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那些人我都见过,一点都不假。

符按:前引楞严经︰‘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出自楞严经第九卷,有十段文都有这四句。其大义是讲五阴魔,色受想行识各有十重,总共有五十重阴魔。修道人修到相当程度,暂时得到一种很好的境界,如身能出碍,可穿墙透壁,或能看到自己身内的五脏,或于黑夜看见远方的市井街巷,或闻到空中说法的声音,或看见诸佛世界。这全是在修定当中内心发出光辉,暂时显露出来的幻境,不是真圣果的境界。这时候一定要如如不动,不去理他,不要生欢喜心,若稍有贡高自满之心,就被魔所控制,可能把你搞得头昏脑胀,不知自己是老几,所以说‘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这段经文内有一句话很要紧,即‘愿往生者’,是感应的关键。行者一定有这个意愿,必定感得佛遣二十五位菩萨日夜保护。信愿行中‘愿’是关键。蕅益大师要解中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比十往生经说的更为明白更为肯定,不但二十五位菩萨,而是十方一切诸佛都来护念。一个真正求生西方之人,其身光明周边四十里范围内妖魔鬼怪都不敢来犯,这是真实的。

佛在其他大乘经中说的最高境界是‘无念’与‘无生’。教下常说的无生法忍,远非凡夫所能作到,亦无法受其益。圆教八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始名真得无生法忍,也就是真证得无念与无生。通常如仁王经所讲的,七地菩萨可证得下品,八地菩萨证中品,九地菩萨证上品,这里的标准比较严格,以八地为标准。无生法忍的含义必须明白,如真正证得此境界,看一切法没有生灭。生灭是幻相,不生不灭是真相。我们为什么看一切法有生有灭,佛常说一切法是从分别心而来的,你的心有生有灭,你看到一切境界也有生灭,可见一切法唯心所变,唯心所转。心清净了,外面境界就清净了。佛教我们要从能变能转下手,外面境界是所受所转,不关紧要。凡夫境界所有一切法都是生灭法,到了大圣八地以上的境界,一切法是不生不灭者,可见此乃圣者之所难。小乘罗汉称圣人,大乘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称为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子,加地上一至七地,三十七个位子,想证到无生法忍,称为‘圣者之所难’,凡夫何能达到。佛预知末法时期的众生罪业深重,乃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形象,叫你去想去求,尚不能达到,仍对世间留恋,不肯放下。若叫你无念无生,离相以求,焉能做到?念佛法门,指方立相,摄心专注。我们这个心一天到晚打妄想,把它收回来专想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包含之内容无量无边。第一必须把经念熟,想他当初的发心、求学、修行、建立极乐世界、接引众生。想久了与弥陀功德就相应了,把他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如不能念全部就念第六章四十八愿,念到自己的心愿与弥陀的本愿合一,把弥陀之行持变成自己的行持,样样学阿弥陀佛如何对人、对事、对物,学的完全一样,你就变成阿弥陀佛了。不想的时候就念佛号四个字‘阿弥陀佛’。想是非人我、过去未来,就是造六道轮回业。念头一转,再不搞六道轮回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口念佛,心想佛,当然成佛。持名念佛,入有得空,念到最后,自然达到忘能忘所。一切诸佛赞叹的就是凡圣同居土,十方罪报众生多数生到凡圣同居土。西方虽有四土,很难划分,如学校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博士班,都在一起上课,难分界限,为其他诸佛世界所无,所以说一生一切生,生到凡圣同居土,也等于生到其他三土。

念佛工夫初级的‘工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中级的得‘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再往上叫‘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证得无念无生。一句佛号念到底,方法没有两样,一直到成佛都不要改变。暗合道妙,巧入无念,即凡成圣,至哉妙用,不可思议。念佛人如下了决心,就已经成佛了,决心一下就是圣者,不是凡夫。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看见佛来,我要跟他走了,福报大、工夫好的,临终无病,会向大家说明,他决定往生。如业重工夫浅,家人看其嘴唇在动,但无声音,他想告诉大家,但无气力说话,这种情况也一定往生。丢了这个生灭恶浊的身体,变成金刚不坏身。果能下定决心求生西方,一丝毫迷惑都没有,就是大菩提心。从初发心到成佛是一条直线,最近之路。古德说,成佛近路是大乘,大乘中禅是近路,禅与净相比,念佛是最近之路。

参禅不容易,也不稳当。真得禅定之人心地清净,不会为外面境界所转,所谓八风吹不动,赞叹毁谤他,他心里明白而绝不动心。遇顺境不生欢喜心,遇逆境没有厌恶心。如有,定功就失掉了。定没有,那里来的慧?

‘一心不乱’是罗什大师翻译阿弥陀经中之译文,属意译。玄奘大师依梵文直译,文字不同。但一心不乱并未翻错,如有错,玄奘必提纠正。然而此四字给初学带来困扰。他们想念佛标准要到一心不乱,谈何容易,我们作不到。若依无量寿经的经文就比较明确易懂,经中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一句是净宗修学的纲领。我们念佛工夫只能先求打成一片,一片是只有一句佛号,如还有杂念,还有忧虑牵挂,妄想分别,则往生无望。往生时首先是见到佛光。佛光一照,把你的工夫加了一倍,得事一心者,一加持就变成理一心。‘发菩提心’就是发彻底觉悟之心,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愿见阿弥陀佛。一个方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随时随处都可以念,不必拘于一切形式,行住坐卧都在念,并不妨碍工作。永明、善导两位大师都说万修万人去,如修而去不了,是你自己念佛不如法。

我们现在正在末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之开端,以后还有九千年,佛法就没有了。佛法为什么会灭,如同大夫看病,药对症,药到病除。如众生的病太严重,药力无效,也用不著吃药了。末法垂尽,业障深重的众生遇到这部经还管用,我们现在还未到最末期,这个法门当然管用。多做好事,广修供养,普贤菩萨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若想印经就专印此经,弘扬佛法,只劝人念佛,弘扬此经是第一殊胜。以今天社会来说,浊恶弥深,众生根性愈来愈下。风俗习惯,思想教育,道德民情,社会安全,一年比一年差。如不是夏莲居老居士用十年时间,重新编集此会集本,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我们今天就得不到这部无量寿经。将来到最后保留一百年的就是这个本子。六年前我提倡印这个本子,到现在估计大约已印了三十几万册,出乎我意料之外。现在大陆、香港、新加坡到处都印,已经流通到全世界。黄念老说︰‘世尊垂慈,仍特留此经作慈航,正显本经兴起之胜缘,持名法门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难报。’这几句话,真是诚谛之语,一点虚夸都没有。

二、本经体性

佛所说一切经均有正确理论作依据,我们当然相信。世间人著书立说多半是由意识心流露出来,其所说的理论是否正确合乎真理,很难评定。往往前人发明的真理被后人所推翻,足见任何理论均属片面而非整体。假如佛所说的经教也被人推翻了,则佛法亦等于世间法,就不足为贵。佛所见是周圆的、整体的,不是推想。过去佛未来佛所见到的都是一样,所谓佛佛道同,后佛不会推翻前佛的理论。佛与我们不同,我们看用眼识,听用耳识。佛与大菩萨是用真心。识心所见的不大可靠,用真心才能见到事实真相。一切大乘经皆是由真心流露出来的。佛所讲的经有的圆满,有的是局部,因众生根性程度不同故有差异。

‘实相’是佛学名词,以现代话说,就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摆在面前,我们看不到,佛能看到。佛用真心照见万事万物,我们是用妄心。大乘经常说‘真心离念’,有念头不是真心,真心没有妄念。心中一点妄念没有,心就平等。冷静观察,凡夫对人、对事、对物、对宇宙,各有各的看法,全不一样,因为妄想有多少深浅之不同,所以看法也大有差别。佛的心平静如水,一点波浪都没有。凡夫心是动的,起伏不定,所以对外境迷惑颠倒。佛经所说的是对我们本身以及我们的生活环境的真相。在世间我们所接触的不外三大类,对人、对事、对物。假如觉悟了,我们的思维造作就没有差错。若迷在境界中,想法、看法、作法都不会正确。其结果就是沉沦在六道轮回。这是自作自受,不是佛菩萨、上帝、阎王爷的安排。我们无始以来不能解决的问题即是把心恢复清净,这是彻底的办法,从此以后不再受轮回之苦,修学的关键就在此。大乘经中所解释的实相,越看越糊涂,初学之人实在难以了解。经中说︰‘实相无相’,又说‘实相无不相’。‘实相’二字用语言文字说不出来,也想不出来。同时佛又恐怕学人执著言语文字,所以说了许多同义名词,如真如、本性、圆觉等等。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对真如(即实相)之解释说︰‘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言语不要执著,文字是言语的符号,名词术语是工具,更不能执著。心缘是思考,不能想,思想是意识。佛说法是由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我们的思想言语是由意识心想出来的。佛法无量法门统统是修定,修的是清净心、平等心。净土宗将‘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念到底,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灭掉,恢复清净平等觉。参禅无论参话头观心,与密宗的持咒三密相应,也是达到这个目标。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符按:上面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真如实相定义很明白,但初机同修似仍不十分了解,其难就难在不能以言语文字形容。古人说,说是一物即不中。同时佛不让人执著,所以在佛经中提到很多的名词,同是指的这一样东西。在下平时读书所记同义名词有七十二个之多,略举几个如下︰

真如、实相、理体、真性、真谛、真心、法身、法界、法性、法体、佛性、本性、净性、实性、圆觉、本觉、如如、大圆镜智、不二法门。

以上名称虽异,所指的都是一个东西,而且各经论提到真如一词,亦不一致。华严说法界,法华说实相,阿含说涅槃,圆觉说圆觉,楞伽说如来藏,涅槃说佛性,解深密经说真如或无为。哲学家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但不知其详,称之为本体,与本体相对的是现象,如儒家所说的性与相。性相要圆融才合乎中道。佛家又说,凡夫著有,二乘著空,均有偏差,必须空有不二,性相圆融。学者如只在名相上打转,无异说食数宝,应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才能切实了解如来真实义。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一切现象不能执著当真的,此话是破著相。但是不著相又是病态,空、有两边都不执著,‘不执著’也不执著,心才能恢复平等。在修学上另有一个意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说心里的妄相,佛法称之为‘法相唯识’,我们很难了解。声闻、缘觉都无法了解,菩萨要修到七地以上才能见到诸法实相。不得已须从比喻上说︰我们说眼见,见到教室内许多同修,是眼见吗?眼无分别如照相机,眼球内有底片如银幕,第六意识去分别,第六意识见不到现场,只见到银幕。银幕是眼识的相分。眼识的相分传送与第六识的相分,第六识的见分缘第六识自己的相分,这才对外面完全了解。现场的相分是阿赖耶识的相分。七地以上的大菩萨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才见到现场,七地以前的菩萨均无此能力。如看电视是看银幕,不是直接看到现场,乃是转播。六根起作用,不晓得转了多少次,研究法相之后,才知道佛法有极微妙高深的心理学,比现代的心理学高明多了。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如来’就是‘自性’。‘非相’即是不再分别执著,而内外境界明明白白。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执著,不是无外境。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即是转识成智。言语文字是指路牌,佛法不在经本里。佛说一切经等于地图,按经本线索去找,找到真的地点,这个地图才有用。圆觉经说︰‘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佛法讲虚实,永远不变是真实的,如变化消失是虚妄的。这个桌子,放三百年三千年,它会化成粉末,也可能变为化石,不是真实的。星球也会消失,星球也有生灭。世间事物没有一样不变的,什么东西不变?虚空不变。佛说虚空是相似真。佛灭度三千年,虚空仍如往昔。真心是觉心,不动也不会变。妄心会动也会灭。每人均有真心,成佛是真心现前。真心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以及大家所羡慕的无量神通,这都是自己本来有的。妄心一动把真心盖住了,真心不起作用,亏就吃在这个地方。佛教我们如何恢复本来的真心,说明事实真相,如何恢复是我们自己的事,旁人帮不上忙。阿弥陀佛为我们创立一个很好的修学道场,其最大长处是无量寿,有足够的时间修学,又有最好的老师十方诸佛,并与各位法身大士作同学,人事环境最美满,物质环境更甭说了。在这个娑婆世界要辛苦工作,拖家带眷,烦恼无边。在西方世界,物质享受超过了他化自在天。修行人不必断惑证真,只要把妄念打掉就行了,也不要求一心不乱,愈求心愈乱,只要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就成功了。

所有名词术语都是为了说法方便而用的。佛经中很多术语不易了解,如佛说离与即是一桩事,又说空与有也是一桩事,要我们用不执著的心去对待一切境界,心就平等了,一切现象样样清楚,但不执著。执著就不平等,不平等就造业。万法一如,万法平等,以无分别心面对生活环境就对了。

往生论上有一段文︰‘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庄严佛土是集十方世界一切究竟圆满美好之大成,给我们一个修行的环境。此段文句之重点即是‘一法句’,其意义即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清净心起作用即是真实智慧。古大德说,环境很重要,一定要有一个清净道场,在这里修行定有成就。古人多在深山建道场,目的在远离红尘。现在交通方便,天下名山都变为游览观光区。再加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更加严重污染,谈何修行。处在现在这个时代,应当尽可能保持心之清净,心清净即真实智慧。一切万法都是自己,这话实在难懂。以作梦论,梦境中之山川人物是自己变现的,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入了这个境界变出来的。

‘慈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爱心’,但凡夫讲的爱有感情有执著在里边,不是真爱,是虚情假意,它会变的,慈悲是永远不变的。

弥陀要解云︰‘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实相无二,亦无不二’,这两句话理与事非常之深。实相无二,亦无不二,二与不二,同前面讲的空、有一样,是一不是二。‘无二’即前面讲的‘一’,‘一’就是真心,‘无二’也是真心。所有一切万事万物是由一个真理生出来的,就是真心自性,是能变的,‘不二’是‘多’,是所变的。一切万事万法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能作梦的心是一,而梦境不同是二,能作梦的心是一个,所以说‘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一个从能上说,一个从所上说,一个从体上说,一个从相上说。本体是自己的真心本性,整个宇宙都是自心本性变现出来的。西方世界亦不例外,‘举体’就是‘真心自性’。‘作依作正’,依报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正报是我们自己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作法作报’,法是法身,报是报身。‘作自作他’,自是自己,他是西方有阿弥陀佛与无量菩萨。‘能说所说’,能说是这部经第六章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说的,其他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所说是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能度所度’,能度是这个法门,所度是六道浊恶众生。‘能信所信’,能信是我们自己的信心,所信是诸佛的教诲,西方世界的事实真相。‘能愿所愿’,能愿是我们自己发愿求生,所愿是我们希望到达西方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参与诸上善人的法会。‘能持所持’,持是受持,能持是我们信愿持名,所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圣号,这是修行的关键。‘能生所生’是讲极乐世界。‘能赞所赞’是讲一切诸佛如来。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统统是真心自性变现出来的,‘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本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佛在一切经典中说三个‘真实’不常见。第一句是把宇宙人生之真相告诉我们。第二句是佛的愿望,帮助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给予最真实的利益,即介绍这部无量寿经。第三句是叫接受佛的教训,真诚发愿,信受奉行。本经所说的三种真实乃是住真实慧,也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三、一经宗趣

宗谓宗旨,又修行之要径也。趣者、趣向,归趣也。体是理,宗是行。前面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这部经,根据他亲眼所见的无量佛刹中最殊胜圆满的真实状况介绍给我们,不是佛的推想假设。我们听了之后,心向往之。这一章中是给我们说明修行之纲领与原则。趣是目标,一般人纵然对前面道理不太深解义趣,果能依此方法修行,均可达到目的。还有一类善根深厚者,不懂真理,闻而生信,依教奉行,亦可得度。

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圆’是圆融,无先后次第,只要一生到西方,即可圆成佛道。我们虽然是凡夫,生到凡圣同居土之后,同时其他诸土亦皆圆满,所谓一生一切生,且能圆证三不退。这种利益,十方世界找不到,故称第一殊胜。说到求生净土的方法,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无论上中下三辈往生均须发菩提心,此是以四十八愿中第十八、十九两愿为依据,其接引对象,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均包括在内。修学方法往生西方之因则相同。一切诸佛世界都不平等,其所修的因很杂,唯有西方极乐世界平等,因为都是以‘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为因;因相同,果报亦同。虽有三辈九品,而其神通道力、依正庄严都是一样。一切物质享受也与阿弥陀佛相同。古大德曾说过,四十八愿最重要的一愿是第十八愿,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十念必生。十念有两个说法︰(一)临终十念。(二)早晚十念,十念是尽一口气念,不管念佛号多少,念十口气,必须有恒。定课一天不间断即合乎专念。平常念叫散课,早晚念叫定课。观全经大义,深深体会到古大德卓越的见解,如不把这种事实搞清楚,就不会死心蹋地的执持名号。但是知道这种事实真相的人太少了。我们有幸遇到这个法门,切不可轻易放过,一生中决定有成就。

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帮助阿弥陀佛,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等于一所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十方诸佛要成就弥陀大愿,在十方世界招生,把学生送到西方求学。阿弥陀佛与诸佛有一个共同目标,希望众生人人成佛。千经万论乃是权说,到最后都归到西方净土。

‘菩提’是觉悟,是本心,也是真心。若想发菩提心,须先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第一、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古时有人看到西方极乐世界,而仍然对娑婆世界舍不得,依旧留恋。所以我们脑筋要清醒,依智慧不可依感情。我们总想帮助最亲爱的家人眷属,如果我们不出三界就没有能力帮助他们,一口气不来,再见面都困难。到了西方,纵下品往生,能力智慧大大的提升,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会令我们亲见自己的家人眷属落在何道,受什么果报。只要他们觉悟,劝导他们学佛肯接受,就是他们的根性成熟了。所以先要想办法到西方,得到三明六通就有能力超度生生世世的六亲眷属。第二、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在此世界的人都是以自己利益为前提,必须发慈悲心,舍己为人。第三、依方便门,怜悯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布施供养是无条件的,如希望众生供养,心不清净,是为裨贩如来。此种人无论在家出家,如不往生,定堕地狱。如印佛教书籍,在后面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八个字,就表示心量狭小,不肯度众。靠版权能赚几个钱,真是因小失大,愚不可及。

另外还有三条顺菩提门︰第一是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安乐,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均不染著。善财五十三参,到处参学,仍然保持自己坚定信心,不为外界所转,这是定成就。对各种法门统统了解,不会受外面各种学说所动摇,心中永远清净。第二是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乃是慧成就。不再有妄念有希求,只安住在一句佛号中,无论什么境界都不动,这是以自利为主。第三是乐清净心,是他受用,安之后才有乐。能帮助诸佛如来,以殊胜的佛法介绍与一切世间是大快事,世出世间无有任何乐事可与此相比。

元晓法师,唐朝时韩国人。他说发心有二︰一为随事发心,一为顺理发心。随事发心,如四弘誓愿。佛教我们发度众生之心。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之所生处即善根,善根是不贪不嗔不痴。我们很想精进,但仍然懈怠,精进不起来,没有推动力量。想到众生苦海无边,我就不敢懈怠。我若早一天成就,他们就少受一天苦。自己要想速有成就,必须先断烦恼,烦恼断了之后再修学。古人修学好像很容易,十年八年就有成就。我们现代人修一辈子也没有用。并不是我们的聪明才智不如古人,实因我们犯了很大的错误。一入佛门学的太多,心就乱了。古人是一门深入。从前无印刷术,请佛经要手抄。老师传法只一部经,专精;专精破烦恼障。我在台湾有一位邻居方豪先生,政大文学院院长。他是天主教堂神父,初中未毕业,一生精力专攻二十五史中之宋史,成为宋史权威,是专修成功的例子。佛法修学亦复如是,学任何宗派都怕夹杂。从前丛林是专科大学,不是门门都有。即天台山专修法华,五台山专研华严,长安大慈恩寺专研唯识。各有各的专长,全是一门深入,佛家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部经能断烦恼,妙极了。烦恼轻,智慧就增长,等烦恼断的差不多再出去参学,就可以踏上法门无量誓愿学的路子。今天恰好相反,对于不太喜欢的众生不度,烦恼也不断,专修无量法门,所以一事无成。

我这一生非常幸运,所遇老师均用古老方法教学。最初学哲学是拜方东美先生,他先问我以前学过哲学吗?看过哲学书籍吗?我说都没有。他叫我到他家里上课,当初想不出为什么,后来才明白,以前我是一张白纸,并未受到污染,只能向他一人学,不能上学校,这样的老师可遇而不可求。后来向章嘉大师学佛,他住在青田街八号,也叫我到他家学,同方东美先生一样。章大师圆寂后乃亲近李炳南老师,在李老师座下不是个别上课,但他对我约法三章︰一、只可听他一人讲,不可听其他人说法。二、看任何书须经他核准。三、以前所学一概作废,从头学起,听他一人指导。此三条件如不接受,可听便。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如我今天也用这个方法,学生马上就走了,可能还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善知识多的很。李老师给我五年时间,我自动要求延长学习五年,完全根据他的指导,不违背他的原则。

西方有四土三辈九品。功夫深的,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功夫浅的,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最低的叫‘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品位低成佛时间长,品位高成佛快。果能深信切愿,乃彻底无上的觉悟。这一句佛号从深信切愿里生出来的,若无信愿则如古人说,喊破喉咙也枉然。若对世间名闻利养放不下,种种情爱障碍身心即无救了。知道毛病就要痛下决心,先放下得失之心,得到的全是假的,失掉了更好,我去西方本来不要,不操心不牵挂,把世间法甩得干干净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修种种功德,尽量做,心地不沾染,绝不著痕迹。

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一、至诚心,二、深心,三、回向发愿心。这三种心其实就是一心。一心有体有用。至诚心是真心,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真心到了极处,在世间处世以至诚待人,世法吃亏,在西方世界占了便宜,这个帐要会算。如果计较眼前小利,西方就去不了。西方人没有一个不是真诚的,我要同他们一样,不自欺欺人。深心是好德好善,世出世间一切善没有比念佛更善的。把所修所行一切功德,回向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这个心与诸佛度化众生之心相应,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解同佛解,行同佛行,与阿弥陀佛相同,与释迦牟尼佛相同,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同,决定可以往生。

菩提心义云︰‘此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菩提心是真实彻底觉悟之心,所以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实际上就是真心本性,具足一切无量智慧、无量功德、无量德能,如六祖开悟时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诸佛菩提心开发出来了,我们的菩提心被障碍住了。大乘经上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了性就成佛,虽然不是圆满报身佛,但亦具足无量德能。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均有能力示现各种身份度人。圆教初住以上菩萨就有此能力。大乘起信论中所说之境界是初开悟的境界,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他是圆教初住菩萨,华严会上的观音是第七回向菩萨,法华经普门品中之观音是等觉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可称为分证佛。

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理论上无问题,事实上一般人很难达到这个境界。历代学人以禅宗论,六祖座下成就的人太多了,明心见性者有四十三位,可谓空前绝后。其他祖师座下有三、五人或一、二人已经算了不起了,可见禅宗成就之难。净宗修行不要断惑,即能横超三界,其修行有成就者比禅宗多多了。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儒家说三世怨,今生修善,来生享福,第三世必堕落,这就是魔业。世间人作好事,佛并不赞叹,因为搞不好必落三世怨。现在社会上发大财者皆是前世修来的,他今生如再对社会有贡献作大布施,来生还有大福报。若是今生只图享福,福报享尽,必然附带作了不少恶业,来生定受苦报。假如他有智慧,不忘失菩提心,则来生的果报完全不一样了。

念佛求生净土,目的是超出生死轮回,其最要紧的就是最后临终一念。人生在世不要求现前福报,把这个福报留到最后临终时,佛来接引,无疾而终,乃是最大的福报。这种例子听到很多。台南有位老太太站著走的。台北莲友念佛团李济华老居士在会中讲经一个多小时,讲完坐在客厅藤椅上走了。念佛要保持心无杂念,修行多年,到最后改学其他法门,或临终时贪恋世间的财产亲眷,往生则无望矣。

‘阿弥陀佛’是梵语,译为中国话是‘无量寿、无量光’,以佛家术语说,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寿’代表‘时间’,‘光’代表‘空间’,岂不是把一切法都包括在内吗?这个名号即一切自性圆满的德号,也是法界圆满的名称。念这个名号,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里边,一个也未漏掉。圆满涵摄一切,横竖交驰。阿弥陀佛名号是法界本体的名号,包括阿弥陀佛法身,阿弥陀佛的净土,所以称之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不要分别自他,没有界限。只有一句佛号,没有杂念,不但弥陀与我合成一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亦与自己成为一体。念佛人多,明白事实真相的人不多。

‘阿弥陀佛’是‘性德’,‘念阿弥陀佛’是‘修德’,‘性修不二’。性是本觉,修是始觉,‘始本不二’。‘生佛不二’,西方确有一阿弥陀佛,我们的自性也是一尊阿弥陀佛,所以一为事念,一为理念。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心中没有执著谓之相应。道理完全明白,心里无执著,亦无疑惑,谓之相应,为理念。道理不明白,而不疑惑,亦为相应,为事念。能达事一心不乱或理一心不乱,在形式上分不出,而境界上确属不同。理念如不能见性,还属事一心不乱,专念如果念得见性就是理一心不乱。见到性时忽然开悟,如大势至圆通章上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开悟,理统统明了了。理一心就是法身大士,故持名功德不可思议。此法比其他方法好,简单容易,随时随地可修,能得诸佛之护念,在修学过程中远离一切魔障,古人赞叹之为特别殊胜。七地以上之大菩萨才能圆证三不退,如有真发心念佛,真正愿生净土,他现在虽是凡夫身,诸佛看他是圣人,他不久就要圆证三不退。

‘顿’是快速,七天就能成功,乃是真事。前年华盛顿D.C.周广大先生病危,遇到龚振华居士劝他念佛,他念了三天三夜,临终时看到西方三圣从云中下来,接他往生,他自己说的,不会临死骗人。今年年初在新加坡讲经,李木源居士说,有一位男居士也是临终时遇到善知识,也念佛往生了。三年来我们晓得的已有十几位。光是我们口头劝,人家还不大相信,现在真有这么多人作出榜样,就不得不信了。学佛无论何宗何派,任何法门,最后目标都归到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菩萨全被普贤菩萨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

本经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同时也生到其他三土,此之谓‘圆生’,其他世界无此例。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而不同于西方同居土有四种情况︰第一、暂同。小乘人证果之后就不住在此世界,他们灰身灭智。诸佛菩萨也与我们同居,但度尽了有缘的之后,他就走了。西方同居土诸上善人都与我们在一起。第二、难遇。虽有圣者不易相会;虚云老和尚朝五台,三步一拜,路上生病,苦不可言。途中遇到一位出家人,似乞丐,名文吉,照顾他一路。到五台后打听,据说是文殊菩萨化身。西方世界诸菩萨与我们天天见面。第三、稀少。此娑婆世界圣者如珍宝,而西方圣者无量。第四、所作不同。我们起心动念都是造六道轮回之业,西方人全是破无明烦恼,圆成佛道。

密宗是开了智慧才能学,内心清净,一尘不染,普通人学一定堕地狱。严格说,八地菩萨才有资格学密,是正科生,圆教初住菩萨可以旁听,不是开玩笑的,一定要搞清楚。我学佛,章嘉大师不传我密宗。密宗的内容,他给我谈了很多。密是最高的佛法,也是最殊胜的佛法。

法身佛所居之土名为‘常寂光土’。要解云︰‘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故知身土不二,皆属强名;寂照同时,非思量境。西方四土说到常寂光土乃完全说事实真相。说真的我们很难理解,说假的反而容易懂。因为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在虚假的环境中讨生活,习惯成自然。讲真的太生疏了,所以说现在的人认假不认真。真相必须离念,一念不生,‘不生’也不生,就是常寂光的境界。真境中身与土皆不可说,也不可以想像,不可思议,因其不落在八识范围之内。我们日常生活出不了八识,第六识分别,第七识执著,第八识落印象。真的境界不分别、不执著、也不落印象,此之谓不可思议。西方四土是圆融的,从理事圆融、理事不二上讲,我们现在何尝不是,此种现象就在眼前,我们不觉得而已。问题是在我们有分别执著。净土中人不用心意识,绝无分别执著,也不落印象。一方面是他们自修的工夫,念佛得力,一方面是佛菩萨的加持。常寂光土是在华严经上所说四种法界中之理法界,其余三土是事法界,理事不二。从理上说,寂照等名词都加不上,因为名相是由分别执著建立的。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已有两位圣人。老子与孔子是同时期的人。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由朝廷派使节前往西域礼请来的。非正式的是公元元年,西汉末期已有西域佛教徒从丝路随商队来到中国。另外野史记载春秋末年秦汉时代已有佛教传来,但在正史无可考。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名’是没有名,‘常道’是没有道。无名亦无道是常寂光。说法身,说净土,是非常不得已,强用的名词。如认为有常寂光土与清净法身是错了,若说没有常寂光土与清净法身也错了。自己的心清净到了相当程度,才能体会到这种事实真相。寂是定,一念不生。照是明了,万事万物样样通达明了。

符按:老子道德经,文义古简,深隐难明。只听法师前面简单数语,初学恐未尽能领会。兹将明末四大师之一憨山大师所著老子道德经解一小段照录于下,似有助于同修之加深了解。其言曰︰‘所言道(指第一个道字),乃真常之道。可道之道(指第二个道字),犹言也。意谓真常之道,本无相无名,不可言说。凡可言者,则非真常之道矣,故非常道。且道本无名,今既强名曰道,是则凡可名者,皆假名耳,故非常名。此二句,言道之体也。’

心如果清净,看宇宙人生真相清清楚楚,谓之‘照见’。‘寂’是最深的定,‘常’是永远不变。佛有三身,我们虽亦有三身,因为迷惑颠倒,不起作用。一般人执著这个肉身是自己,其实一切万法一切物质与非物质都是我们的自身,迷失自性的人很难了解。佛不得已用梦作比喻,作梦时,整个梦境就是自己,心变成梦境。经云︰‘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也可以说,‘心外无梦,梦外无心’。梦中山河大地就是自己的法界。法身大士能达到此种境界,与我们完全不一样。凡夫有妄想分别,他没有。他生起平等的大慈大悲,对诸佛菩萨与作恶众生一律平等看待,觉得是他自己,觉得极其自由自在。我们有无量的尘劳烦恼,心定不下来;假如要想得到真正的自在,须由禅定中求之。现在所修的是用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以达到最圆满的禅定。佛在大集经中说,念一句佛号是‘最上深妙禅’。这并不是净土宗学人自己抬高身价说的,一切法由内心求,心生万法。要由能生的心上求,不要从外面所生的一切法上求。外面的是枝叶。净宗就是修自心,求一心不乱,心净则土净,净土是自性变现的,谁也不能障碍。修行中,寂是关键,光是作用,智慧遍照,寂就生光。寂是体,照是用,照是体,寂是用,可互为用,不必执著谁为体、谁为用。

盖覆自性德能的就是无明,‘无明’是不明了,对自己的环境与过去现在未来均不明了。等破了一分无明之后,对宇宙人生过去现在未来才能看到真相。破一分无明即证得一分真心,其地位即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等破到四十一品,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破了就成佛。但佛不肯破,为了拯救苦难众生,有能力破而不破。这真是大慈悲,舍己为人。而在他个人法身全显,已是等觉菩萨的境界。凡夫要修到等觉菩萨,绝非三大阿僧只劫所能修到的。说三大阿僧只劫是方便说,三大阿僧只劫成的佛是‘藏教佛’。华严说成佛要无量劫。今天这个念佛法门七天就能成佛,连菩萨都不相信。菩萨不相信,我们为什么相信,因为我们看到某人念佛往生,无疾而终,事实俱在,在事上是相信了,但在理论上仍搞不通。今天有人一闻而信,专心念佛,乃是多生来已经修了若干劫。既然修了若干劫,为什么仍作凡夫,因为他对世间事放不下,依旧流落在娑婆世界,实在太冤枉了。

念佛人善根福德之深厚超过一般菩萨声闻,能往生是自然的趋势,绝非侥幸。生到西方以后,虽说成佛须无量劫也不在乎,因为是无量寿有足够的时间修学。在娑婆世界,佛法渊博,若想搞通,绝非一生或几十年所能办到。佛讲三大阿僧只劫或无量劫是说学佛的人,在修学过程中进的少退的多,才拖延这么长时间。生到西方不退转,从凡夫证到圆教佛果地位也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一般说来,百分之九十以上时间都浪费在退转上。西方世界,第一、寿命长,第二、环境好,在娑婆世界遇到知见不相同的人会被其误导。西方老师是阿弥陀佛,同学是诸大菩萨,天天同他们在一起,没有退转的机缘。不退有三︰

第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夫。佛说成佛须三大阿僧只劫是从这里算的。诸位同修已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已修了无量劫,生生世世修,从来没有一次证得位不退。位不退是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初信位菩萨。等于学校的一年级。天天读书,未上学,无学籍,不算的。我们修了无量劫而从未入一年级。虽无学籍而所修善根福德仍在。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即诚信不疑是当然的。明白这个道理,切须放下一切,专心念佛,不要辜负自己以往的功德。

第二、行不退。断见思,伏尘沙,恒度生,绝不会再堕入声闻缘觉。

第三、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念念流入如来觉海。这是法身大士也是分证佛。

位不退,藏教要到初果。小乘三藏是经、律、论,精通三藏得到初果位子,再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成佛。通教要到见道位,别教要到初住位,别教是大乘,与小乘完全不同。通教是前通小乘,后通大乘。圆教要到初信位菩萨才位不退;圆教在四教中最为殊胜。

行不退,通教是菩萨,小乘无份。别教十回向菩萨,圆教是十信位菩萨才行不退。

念不退,通教无份。别教初地,圆教初住才念不退。以上是娑婆世界学佛证果的状况。

要解云︰‘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皆证三不退。’五逆十恶造的罪业极重,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他立刻相信接受,一念十念也能往生,也能圆证三不退。这一点是最难相信的。不但不信而且也不服气。理太深,一般菩萨都见不到,何以文殊普贤相信呢?应知文殊普贤早已成佛,乃古佛再来,示现菩萨身份,帮助众生理解这个法门,以便度脱。我们造恶不少,总比五逆十恶好多了,他们可以得到这种利益,我们一定也可以得到。

蕅益大师何许人,我们不知道,而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人皆知之,记在永思录中。印光对弥陀要解赞叹说︰即使古佛再来,为弥陀经作注解,也不会超过其上。此话出于大势至菩萨之口,蕅益大师若不是观音再来,也许是弥陀再来,故要解所说,即等于佛说。

极乐不退之因缘有五︰一是佛力摄持。二是佛光有灭罪之功,有破除无明之作用。三是任何处所均有说法之音,并可随心所欲,想听法华就说法华,想听华严就说华严。水、鸟、树均能说法,为理想的修学环境。四是以诸菩萨为善友。外无魔邪,内无烦恼。如这一生死心蹋地的念佛求往生,决定要去,你现在就是菩萨,旁人看不出,诸佛菩萨护法龙天看得出;而且不是小菩萨,西方世界统统修普贤行,等于普贤菩萨。五是寿命永劫,与佛齐等。有以上种种因缘,西方世界之人故不退转。

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有三不退。圆教初信到十信,当中有八个位子,很难修。圆初信等于小乘初果,小乘四果阿罗汉等于圆教七信位菩萨。佛说小乘须陀洹修到罗汉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天寿长,要很久才能证到罗汉。罗汉比十信位差远了。十信再升一级才到初住。西方只要一到即圆证三不退。只有等觉菩萨才有这等资格。降低标准要到八地才圆证三不退,哪有凡夫一下子就证到八地菩萨?可是这是佛说的,决定是事实!由此看来,世间事全不要紧,全心全意专作这一件事。只凭信愿行,一句佛号,就能圆证佛果。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功德太大了。

四、方便力用

佛出现在世间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帮助众生解决生死大事。自古以来,世人亦有发现轮回问题,但如何发生?如何超越?始终无法明了。诸佛出世有三种利益︰第一、说经。令众生破迷开悟,早证菩提。把宇宙人生真相为众生说出,此之谓法布施。从佛教诲,依教奉行,渐渐开悟,亦可以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第二、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相好。佛对我们加持,佛光普照,从未间断,但是我们业障太重被烦恼盖覆著感觉不到。假如称念观察,皆能灭罪消业。人生苦短,不过百年,刹那而过。一生中日子过的有无意义,有无价值,对社会国家有什么贡献,恐怕一般人皆曰无可奉告。凡夫心量大概只顾自己的身家,实在太小了。一定要学佛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超度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有情。今天我们不能成佛乃是心量狭窄,两个人都互不相容。佛在大小乘经典里常常提示,欲救度苦难的众生,就是劝导众生念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其他三十二应身度生的工作,我们比不上佛菩萨,而劝人念佛可以做到。佛菩萨随时在冥冥中加持我们,我们也要接受才行。如儿忆母,必有感应。忆佛念佛,必能见佛。第三、佛劝父王行念佛三昧。人皆爱父母,都希望父母能离苦得乐,而第一殊胜法门即是劝其念佛生西。经中说︰‘佛告父王,一切众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这是世尊大慈至孝,唯劝父王念佛。虽然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有些法门颇为难学,并非凡夫之所能,唯有专心念佛,不要牵挂世间事,简单容易,最为契机。

念佛有四种︰第一、持名念佛。方便直捷,成功迅速。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他说︰‘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他是阿弥陀佛再来,其他尚有永明延寿、国清寺丰干和尚。佛菩萨的化身很多,这几位都已表露身份,我们才知道,可能还有不少未露身份者,无从猜测。第二、观像念佛。把佛像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中,也可以说印在我们的八识田中。但离开佛堂即间断,不如持名方便。第三、观想念佛。观经说︰‘以我心目,想彼如来。’佛说一切法由心想生。必须依照经上所说的方法、理论、境界去观想,不能有差错,否则就是打妄想。如落日观,睁眼闭眼,太阳均在目前。其次是观地,平坦透明,观成之后,我们的地如琉璃,与世人所见不同,把秽土完全变成净土。但以境细心粗,观想难成,均不如持名。第四、实相念佛。相对的现象都是虚妄的,如生灭、有无、能所、言说、名字、心缘等相,要一律离开,专念自性本具天真佛,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有妄心,念念生灭,离不开是非人我。未能证得理一心,念得再好都属于前面三种念佛。圆初住、别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用实相念佛,明心见性。

佛门所有宗派不外‘觉、正、净’,亦即‘佛、法、僧’这三个门。禅宗性宗走的是‘觉门’。教下如华严、天台、法相(唯识)、律宗都是从‘正门’入,均属正知正见。净土与密宗是由‘净门’入,修清净心,但净与密不同之处,净宗依十六观经想西方依正庄严与佛的自行化他,无量功德。而密宗观想是观佛菩萨的神通道力,如没有好老师指导,观想错了,容易入魔境。愈高的境界愈不易分辨。佛与魔只在一念之间,凡夫搞不清楚。楞严经说的最清楚,所以将来到法灭时,楞严先灭,因为楞严是照妖镜。

印光大师的小道场只有三间房,一间供佛,只有一尊佛,一杯清水,佛像后面有一个大‘死’字,简单就容易放下。以苦为师,对世间毫无留恋。将来佛来接引,走的也潇洒,没有一丝毫舍不得。

莲池大师说,实相不是外面的相,外面的生灭有无都不相干,心里的分别执著碍事,外面的境界离不开。疏钞云︰‘实相云者,非必灭除诸相,盖即相而无相也。’佛说了许多法相名词,我们明了其意思就行了,不要执著,亦不要思维,悟多少算多少,不要被佛的法语污染,世间法不染了,而染上佛法,一样的使心不清净。

符按:法师说︰‘不要被佛的法语污染,世间法不染了,而染上佛法,一样的使心不清净。’这几句话真的是苦口婆心,同修应恳切遵行。但是不要误会法师的意思,以为佛说的话也不要听。其真意是叫我们专心念佛,如自己的材料不够,勿学其他法门。譬如欲学唯识,须先熟读六经十一论,纵然研究通了,想生到兜率天内院,同弥勒菩萨在一起也不容易,因为他的门槛太高,现在虚云和尚同天台山强镜法师、宝华山圣心和尚、志善和尚、紫柏尊者都在兜率内院,我们那有资格,所以不如念佛,又快捷又稳当。在下年老,来日无多,绝对接受此项开示。但中、青年同修如有空余时间,最好多看些大乘经论。梅光羲居士在本经序文中有云︰‘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坚,而欲使一门深入,不惑他歧,难矣。’年轻人料理俗事,愈简单愈好,不必搞什么应酬、旅行、露营、打麻将、打桥牌,要放下一切,每天至少匀出一小时以上研读大乘经典,深入了解其真实义。念佛生西要靠信愿行三资粮。如对于佛经的精髓奥义有深入之理解,足以增强信心。否则信不真,愿不切,行则难免吊而郎当,可能永远脱不了轮回。听法师上项言论,联想到古大德训示弟子的言行,往往出人意表。如丹霞烧佛,某大德说佛经是擦疮纸。其用意无非教信徒不要执著文字相,不要心外求法,这是祖师们施教的苦心。他们可以如此说如此作,我们可不能学,我们若把佛像佛经都烧了,就要在无间地狱门口排队了。

五、所被根机

疏钞云︰‘前三非器,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反是皆器。’能信能愿肯念佛者皆能成就。净宗之信与其他宗教之信不同。在达拉斯遇到几位基督教人士,他们认为基督教信上帝,信了就生天堂,与佛教净土宗信佛是一样的。非也,基督教信上帝是信他,我们是先信自己,然后信他。要解说‘信生佛不二’。第一先信自己,然后信他。佛是心变的,如心欲作佛自然可以成佛。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能变的是一个心,所变的是十法界。世人想错了,他想人死了变鬼,他的阿赖耶识中常存这种思想,所以死后多入鬼道。本来生佛不二,若不想作佛,则六道很难超越。如想往生西方,必须发愿离开这个娑婆世界。现在科技进步并不是好现象,带来的副作用,为害殊甚。根本原因就是现代人不重视教育。中国古老教育以及佛陀教育均专注于伦理与道德。今天不要伦理道德,遂致社会混乱,此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旦崩溃,即无法收拾。现在正在加速崩溃中。果真要想办法恢复,收效亦在三十年之后。李老师往生前几天说︰世界已乱,即使佛菩萨来也救不了。这话一点不错,现在一天比一天乱,由电视、报纸可以看到真是五浊恶世。唯一办法就是积善修德,共业中有别业,应知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能在乱世中幸免于难。若再能依经典之教训,发愿求生净土,乃根本解决之道。更须熟读历史,鉴往知来,尤有助益。

唐朝以后一千多年来很少讲解无量寿经,民国二十一年幸有夏莲居老居士,用数年时间,把五种原译会集成这一最善本的无量寿经。李老师在民国三十九年(一九五垴)讲过一次,只印一千本。五十八年(一九六九)我到台北又印二千本。当时李老师谓时机尚未成熟,未允我讲。等他往生后为纪念他印了一万本。他的眉批简单扼要,重要均标出,至为珍贵。净土法门所被根机,自古以来说法不一。在善导大师以前,古德说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菩萨,上中品是初地至四地菩萨。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批判前说,他说:‘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又说:‘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又云:‘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我们知道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的话应可信赖。又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云︰‘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以礼忏灭罪被初机,以修习止观被中机,以求生净土被上机。初谓业障众生,中谓凡夫二乘,是知净土是大乘菩萨所修矣。’佛家常说,学佛的人分上中下三根。拜佛、拜大悲忏、拜水忏、拜梁皇忏,这是下等根机,参禅修止观以及学教是中等根机,求生净土不但是上等而且是上上根机。礼忏所得的功效只是人天福报,还要持戒精严,才能得人身,否则福报在三途,如土地公、阎罗王、城隍以及外国人养的小宠物,此皆过去生中拜忏的。若兼修五戒十善可得人天身。修禅、学教、学止观很不容易超越三界。倓虚老法师说,他一生中闻得禅定者有之,而参禅开悟者未见过。得禅定并不稀奇,可生四禅天。将来天福享尽,依然堕落,惟净土念佛法门可带业往生,不退成佛,此乃上上根机,为大菩萨所修。

蕅益大师说持名‘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戏论’就是研究讨论,如儿戏开玩笑,没一句真话。念佛念到心地清净,即超越一切法门,你可以说佛四十九年说法均属戏论。只一句佛号就包括一切,其余观心、参话头、机锋对答全叫戏论。念佛法门只有马鸣、龙树、智者、永明可以担当,其余等而下之者未必能竭诚接受。中国八大宗派都由马鸣、龙树传下来的,他们是八宗祖师、古印度大菩萨。智者大师天台宗祖师,永明延寿大师参禅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晚年回过头来专弘净土,成为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他也是阿弥陀佛再来。此段故事在谛闲的传人宝静法师所著弥陀要解亲闻记中叙述极详。持名一法,至圆至顿,无论什么法门都集中在这一句佛号之中。所以法相宗祖师窥基大师也说念佛法门为‘无上大法’。一日至七日成功,为一切经论所无,只要一直念下去,不需要借助于其他方法,自然得到心开。净宗念佛求开悟比禅宗容易,禅宗纯靠自己力量。净宗一下手即得到十方诸佛菩萨之加被护持。听到此法门立时发愿信受奉行就是大菩萨,生到西方即圆证三不退,其智慧德能等于八地以上的大菩萨。现在虽未去而决心必生者,纵不能称为法身大士,亦可称为肉身大士。佛把他自己所修的成佛法门直接传授我们,实为慈悲到了极点。我们为什么发心学此法门,读了无量寿经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在过去生中曾供养过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其善根福德之深厚,只有佛知道。今生遇到殊胜因缘,当生即可成就。

参禅有工夫能知过去未来,如圆泽法师,晓得来生到那一家投胎,尽量避免,不与未来父母见面。有一天一位同参约其出外参访。走到一处,遇见一位妇人怀孕三年。圆泽对友人说︰我之所以不愿走此水路就是这个道理。三天后你来看我,我会对你一笑。过了三天同参来看此妇,见到小儿,果然见了同参就笑。参禅不能超出三界,如念头一转改为念佛,则生死可了。有人博通经藏,也知道念佛法门之优异,讲弥陀经也讲的头头是道。他劝你往生,但他不肯往生。可见善根福德一点都不能勉强。

六、藏教所摄

佛所讲的经典很多,总分为三大类,即经、律、论三藏。佛经又称为‘契经’,‘契’者,‘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经藏主要讲定学,如小本阿弥陀经讲‘一心不乱’,大本讲‘一向专念’。律藏包括全部戒律,即生活规范。每一地区、每一国家皆有其特殊的风土人情。佛为印度当时当地的四众弟子就衣食住行方面,制定应遵守的生活规范。佛灭后一千年,佛教传到中国,古印度的风俗习惯与中国不同。印度高僧来到中国,把佛陀的教义与中国固有文化及当时生活状况融合在一起,立刻就被中国人接受。举个很明显的例子,印度出家人实行托钵乞食,中国僧人则自炊。衣服采用中国古时服装,也就是海青的式样,以代替印度的僧服。僧众大集会时所穿的袈裟已比印度式的改小。道场建筑采用宫殿式,迎合民众的心理。因中国人崇拜皇帝,皇帝所住皇宫为四方所景仰,寺庙建筑若仿效皇宫,必受群众之敬重。百丈禅师立清规,实乃大规模的修改戒律,亦即生活仪规的现代化。不适用的条文加以删改,使其本地化,但是根本戒绝不更动。每一个地区或单位有其自己制定的规章细则。论藏是研究讨论。佛灭度后诸弟子与菩萨等聚集解释经文之著作。另外一种分法是将佛经分为声闻与菩萨二藏。本经属大乘经,应归菩萨藏。

佛说法分五个时期。第一是华严时。佛成道后最初三七日说华严,是在‘定’中说的,许多人不相信,认为佛开始说经是先说阿含经,大乘非佛说。定中说法,在中国可以找到例子。智者大师有一天诵法华,诵到药王本事品,入定到灵鹫山,看到释迦牟尼佛正在讲法华经未散。智者所说当然不虚,可知人在定中没有时间之限制,即见到一时,‘一时’这个名词含义包括过去现在未来。

符按:上文提到智者大师定中亲见释迦牟尼佛仍在灵鹫山讲法华经未散。此件公案若对一般人而言,恐怕都会疑信参半,此乃不可理解之事。读到本经所述极乐世界情况,更属玄之又玄。经文国界严净第十一曰︰‘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惟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阿难在会中听完佛说这些话,他也发生疑问,最后佛知诉他,‘众生业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此‘不可思议’四字,就是不可想像,亦不可言说。佛家常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这种境界。黄念祖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中曾有一段极为精当之言论,他说︰‘相对论物理学中,于三维空间之坐标上,加入时间,作为第四维。两者相互联系,而构成四维时空连续区。四维空间之实况,当人之思念未彻底脱离妄想执著之前,则无法了解。’,他又说︰‘佛经中指出欲界天中,天人皆有天耳、天眼通等,能预告众生未来死此生彼之种种情况,正因欲界天乃四维及维数更高之空间,而色界天及无色界天维数又高于欲界天。现科学家已承认十一维空间,圆满佛陀之维数应为无限大,法身遍满种种空间无有障碍。’由此可见我们人类是生活在三维空间,而我们看不见的天人、罗汉、菩萨、佛是在四维以上空间,境界不同。因此推想西方净土是另外一个维数空间,我们看不见而已,不能因为看不见就怀疑它是一个幻想;它不是乌托邦而是真实有,与我们境界不同,所以生活方式、饮食起居,不能拿我们人类的习俗与之相比,更不能以凡夫的常识推测佛菩萨的境界。经云︰‘以生灭心,测圆觉海,无有是处。’维数空间不同,境界就不一样,我们是血肉之身,有生有灭。而极乐世界维数高,乃莲花化生,是精神之身。经中说他们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故寿命无量。天人的维数空间比我们高,亦非血肉之身,最低的欲界四天王天的寿命也有九百多万年。在下最欣赏的就是本经受用具足章中所说的,‘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这样随意自在,不必到超级市场推车买菜,亦不必烧饭、作菜、洗碗、清理垃圾,真是方便之极。此不过姑且举一例,本经中尚有光明遍照、寿命无量、宝树遍国、菩提道场、堂舍楼观、泉池功德、超世稀有、德风华雨诸章,所述之极乐景象,玄妙之极,已超出想像之外。假如维数空间将来再有进一步研究成果,证明佛经所述不虚,是所厚望。

第二是阿含时。讲华严后接著讲阿含十二年,属小乘教育,等于小学,为众生先打好佛学基础。

第三是方等时。广演四教,均被众机,说了八年,等于中学。

第四是般若时。讲了二十二年。最大部头的经是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内容丰富,等于大学。般若心经只有二百六十个字,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华。

第五是法华涅槃时。最后八年讲法华,开权显实。一日一夜说涅槃。

佛教教义,博大精深,传到中国以后,即能与中国文化融洽无间。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识分子士大夫阶级已经先有一个儒学作基础,一接触大乘教义即能悟解。因为儒学思想有的地方已超过了小乘思想,所以中国特别容易接受佛法。在方等时期佛说过无量寿经,其后佛又说多次,似不能局限于某时。佛对于净土法门讲演多次,其重视之态度,可以推知。

判教︰天台宗立四教─藏、通、别、圆。贤首宗立五教─小、始、终、顿、圆。判教虽不同,各有其理论的依据,后世皆尊重之。隋唐以后虽有多家判教,但皆不传。净影疏曰︰‘今此经者,为根熟人顿教法门。云何知顿,此经正为凡夫人中厌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发心,生于净土,不从小故大,故知是顿。’此净影疏是净影寺沙门慧远所撰。此慧远又名小慧远,非晋朝慧远。他判无量寿经为顿教法门,因其主要对象是凡夫,厌恶生死,发心求生净土,即能成就,故知是顿。华严所具备的特色,如六相十玄诸义,本经亦具足,所以无量寿经可称‘顿中之顿、圆中之圆’。

莲池大师当年作弥陀经注解,颇费苦心。那个时代禅宗风气很盛,对净宗往往有轻视之表示。在这种情况中,要想弘扬净土,必须把这些障碍破除,使大家心悦诚服,认识净土法门。疏钞之作,引用华严法华大乘经典之处颇多,其目的无非欲将阿弥陀经提升与华严法华具同等地位。做这项工作,如对于净宗没有真正深入体会是做不到的。概要 部类差别

在中国佛教界提到大乘圆教或一乘圆教的经典,一致认为一是华严,二是法华,三是梵网。殊不知本经与阿弥陀经不仅是一乘圆教,更是圆顿之极。黄念祖居士依据疏钞义,专论本经中事事无碍之相,取探玄记所说十玄次第,引证经文。探玄记是六十华严的注解,贤首大师所作。清凉是贤首的学生,清凉注解八十华严,他的老师注解六十华严。引证经文,以明本经实具十玄,证明它与华严教义没两样,所以称本经为‘中本华严’,华严经为‘大本华严’,阿弥陀经为‘小本华严’。

七、部类差别

阿弥陀经经文说的简单,无量寿经内容详细,所以疏钞说︰‘文有繁简,义无胜劣。’小本弥陀经现有三种︰一为姚秦鸠摩罗什大师所译,文字流畅,属意译,后世流通最广。二为唐朝玄奘大师所译,依梵文格式,力保原义,属直译。三为民国夏莲居老居士将秦唐二译作一会集本,更据六朝人手书石刻的襄阳石经于‘一心不乱’之下,尚有‘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二十一字为秦译所遗漏者补入会集本。此二十一字意义非常重要。至于秦译何以佚失此二十一字,是否昔时手抄漏列,已无可考。另外复有同类之经典,凡属倡导忆念弥陀,愿生极乐之经典,均属圆类,但其中尚有亲疏之别,以持名念佛为亲,其他观想、观像等为疏。至于经典中附带提及净土往生极乐之文字,古德举出二百四十余种,亦有参考价值。

八、译会校释

‘译’指原译本,‘会校’指根据原译所作之会集本,‘释’指注释。本经原译本自汉迄宋有十二种译本,宋元之后仅存五种,此五种之名称如下︰

1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月氏沙门支娄迦谶译于洛阳。

2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3无量寿经。曹魏印度沙门康僧铠译于洛阳白马寺。永嘉四年壬寅。

4无量寿如来会。唐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译。

5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赵宋沙门法贤译。

其余七种佚失译本之名称与译者,可参考本经概要小册,兹从略。以上十二种译本历时八个朝代,印度传来的原经贝叶不同,历次翻译故有多种版本。佛经翻译最多的版本首推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唯一目的就是要众生了生死出轮回,最妥当、快速、容易的方法,就是这部经所说的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佛在世时多次演讲此经,故梵本传写亦有多种,而每种详略不同,五种译本文字差别亦大。为便于读诵,会集诸译实有必要,自宋迄今各大德所辑之会集本共有四种︰第一是王龙舒居士之大阿弥陀经。第二是彭际清居士所节校之无量寿经,他是满清乾隆时人,其身世已详前文。第三是清咸丰年间魏源(承贯)居士用五种本所编之摩诃阿弥陀经,比其他本好,所遗憾者间有改动经文,并非善本。第四是夏莲居老居士所会集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最善本,会集经过,已详前文。(法师搜集五种原译本与四种会集本合并印成一册)。依照印祖意见,详细校对各译本文字,只有夏莲居老居士之会集本完全根据原文校辑,未更动一字,称之为最善本并非溢美。

九、总释名题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一)‘佛’字是音译,其义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凡夫迷惑颠倒为不觉。小乘圣者是自觉,不肯觉他,为自了汉。你若与他有缘找他,他也肯教你;若无缘,他就不帮忙。菩萨自觉觉他,为不请之友,心量大,主动弘法,不怕辛苦,而觉行尚欠圆满,迨圆满即成佛。佛是平等的,所有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圆觉经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因迷失了自己成为凡夫。佛说法四十九年,无非教我们恢复本来面目,打破自己的迷惑而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二)说。佛以度生为愿,今众生机熟,堪受净土大法,故今乐说,以畅本怀。

(三)大乘。大乘是对小乘说的,小乘人只求自利,而对他人无慈悲心。大慈大悲由平等心生,佛心是平等的。佛对众生应机说教。佛在世时,任何人遇到佛没有不得到利益的。佛灭度后,弟子代代相传,一代不如一代。早期传法大德多数证到三果,随唐以后证果者少。唐朝在六祖会下得禅定开悟者有四十三人。慧远大师在庐山同参道友念佛得度者一百二十三人。元明以后,对教理研究有发明者有之,真正修行有成就者甚少。民初尚有得禅定者,一坐数天不起来,开悟者未闻。世间禅定为四禅八定,生四禅天及四空天,寿命长,快乐无比,但福报享尽,仍入轮回。真正觉悟者,绝不羡慕天福,唯一目标是超越三界。众生机缘成熟,佛宣讲这个法门,众生闻而信受奉行,一生成佛,乃是大乘中之大乘。

(四)无量寿。无量寿含义无量。梵文‘阿’译为‘无’,‘弥陀’译为‘量’。此‘无量’指一切无量,智慧、德能、才艺、寿命均无量,都是本来具足的。六祖在五祖会下开悟时说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我们所求的无量以寿命为第一,如寿短,什么都干不成,所以无量寿的寿字有代表性。佛法又称为‘内学’,反求诸己的学问,从自性里面生出来的,心外无法。

(五)庄严。庄严是集真善美慧之大成。本经所显示的是究竟圆满的庄严,提倡非常完美的修学原则。以此方法从事于世间学术或任何行业都能辉煌发达,无论思想、见解、言行各方面都能达到庄严的程度。西方极乐世界是新建立的清净国土才十劫,人人都是移民过来的。入境的条件必须心净,心不净念佛也去不了。上等的移民是理一心不乱,中等的是烦恼障破了,所知障未破,下等的二障未破但能控制;虽有障不起作用,如石头压草,可以带业往生。符合以上条件都能去。美国移民法若照此规定实施,则美国当下就是人间净土。人会死,死后到那里?不限于地球。佛说三千大千世界(简称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十亿个太阳系。依黄念祖居士说范围更大,他说一个日月所环绕的,佛经说是一个单位。其实太阳环绕的中心是银河系,银河的中心就是须弥山,也就是现在天文学家所说的‘黑洞’。照黄居士说大千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这个大宇宙就是我们活动的范围。

符按:佛说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照弥陀经上说︰‘东方亦有阿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其余西南北上下各方各有恒河沙数诸佛,可见宇宙中有无数恒河沙数的三千大千世界。不要说三千年前佛说这种境界,有人会不相信,到现在还是有人怀疑。除地球上有人类外,还有这么许多世界,而且佛都能叫出名字来,实在不可思议。一九九二年七月在报上看到一段消息,标题为遥远银河大黑洞能装十亿颗太阳。其文曰︰‘美联华府九日电︰天文学家新近找到一个有十亿颗太阳那么大的宇宙黑洞,存在于距离地球三千万光年以外的银河系里。夏威夷大学天文学院科学家约翰.柯曼地说,位于NGC3115银河系中央的黑洞体积之大,比任何一个先前探测到的黑洞者要大一百倍。探测到这个黑洞的是柯曼地和密西根大学天文教授道格拉斯.李奇斯东。他们计算出环绕NGC3115中心的星球数量,然后测量这些星球的运动速度,从而探测出这个银河系黑暗中心的重量和体积。NGC1135银河系由六分仪星座组成,亮度适中,但天文学家推测这个银河系可能曾是最明亮的银河系之一。李奇斯东说︰这个银河系比我们的银河还大上好几倍,可是它的星球多数非常古老。那里没有气体,除了星球如常环绕运转外,没有其他活动。也正因为这样规律的运转,两名天文学家才计算得出这个黑洞的体积。他们注意到星球运转到靠近银河中心时,变度加快,显示银河中心有一股极强大的引力。如果没有这个引力中心,整个银河系就会四分五裂。这个大黑洞里的物质大概能填满整个太阳系,但是黑洞的密度极高,其质量比太阳还大十亿倍。’看了这段新闻,知道世界之大是无限的。佛五眼圆明,所见皆真,所说各方世界佛名,乃真实有,绝非杜撰。

(六)清净平等觉。净宗所修行的目标是‘清净平等觉’,我们身口意三业要清净,所有言行造作出不了这三业,要远离错误的行为与一切污染,因思想见解受污染,所以想法看法都错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一门通,一切门通,必须一门深入,二门、三门就失败了。选法门看自己的根性、智慧、知识程度以及生活状况。选对了即无障碍,使生活更美满更幸福。佛开这么多法门就是让我们选择,如不会选,佛只教这一个念佛法门,只要相信发愿一心专念就行了。我们见到参禅者应当恭敬,因法门平等,须有自知之明,安份守己,恭敬旁人,不可贡高自大,自以为是,否则纵然成功也不会长久。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所修的都是定,全是修的自性清净心,只是方法手段不同,切不可自赞毁他,否则心就不清净,其结果念佛不能得一心,参禅不能得禅定,学教不能明理,持戒也不能得定。定是清净平等心,因定生慧,对一切法自然恭敬,对自己修学的法门自然没有自卑感。

平等觉有四种解释︰

1平等普觉一切众生。众生根性、智慧、能力、修行功夫不平等,但此念佛法门特殊,乃是如来果地上的法门。一般经论均为修因致果,惟此法门,以果为因,从果地上下手。此法门难在难信,若冷静思惟,不难体会到其真实义。真肯念佛,信愿行具足,与如来果地接近。一切菩萨修学到最后都是用这个法门成佛的。平等成佛是跟释迦牟尼佛平等,同阿弥陀佛平等,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平等。

2以平等法觉悟众生。平等法是什么?就是佛讲的这一部无量寿经。有人问初学要由那一部经学起?楞严经上佛所说‘最初方便’就是修学的步骤,如小乘到大乘,由方等到般若、法华、华严。经典如此之多,宗派如此之杂,学那个法门好,须有好老师善知识指导。唯独这个法门是平等法,初学也可以修,比选大小乘经论容易很多。况且经论学了之后未必能马上派上用场。此经学了之后,由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用得上。如同一本教科书,幼稚园可用,博士班也可用,故称之为‘平等法’。介绍此法门与众生绝无误导。

3平等觉指如来之正觉。罗汉为‘正觉’,菩萨为‘正等正觉’,佛为‘无上正等正觉’。有三个阶段并不平等,唯此处之‘平等觉’是指‘佛心’而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平等的。十法界凡圣统统平等,唯有真正平等才算成佛。

4平等觉为极乐世界教主之圣号。‘阿弥陀’就是‘平等’的意思。阿弥陀佛看到此时众生成佛的机缘到了,希有难逢的机会,愿助众生一臂之力。佛的唯一希望就是希望众生立刻成佛,此乃佛之度生本愿。机缘到了,他非常欢喜,教导众生成佛之道。我们神通、道力、福德虽不如他人,但得到这本无量寿经相同。根据一个理论、一个方法,修行是一样的。因同果也同,纵然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统统与阿弥陀佛一样,也是无量寿,乃是真平等。

有一些人误会修念佛法门是小乘,他们说我们是自了汉,逃避现实,无慈悲心,认为世界太苦了,赶紧自己躲避起来;且念佛法门只能度知识水准很低,能力很差的人,听到这些话希勿自卑。佛在经中特别说明,此法门不但不是小乘而且是大乘中之大乘,真实究竟圆满的大乘。在华严会上,文殊普贤都修念佛法门,这些菩萨水准低吗?我们今天效法他们大菩萨还算错吗?自己要有判断能力,看人家几本书,听几句闲话,心就动摇了,这是根性尚未成熟。善财五十三参,广学多闻,仍然一心归向净土而不变更自己的本愿。

‘无量寿’是本体、是自性、是理体、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庄严’是现象,佛经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现在的新名词为‘宇宙人生’。庄严是现象中极其美好。清净平等是用,无论自受用或他受用,守此原则才能得到自在幸福。自在幸福美满是从清净平等心来的。世间事不平等不清净,别人对我不平等不清净是外面的事情,不要叫外面事扰乱我的心。佛家说‘八风吹不动’,风是外面的境界,外面有一点风吹草动,心就动摇了,工夫还是很浅。应知修行不能得力,还是要搞六道轮回。不但世间事不能动心,连佛菩萨也不能动摇我们。佛这么说你就这么走,那么说你就那么走,你被佛玩弄了。佛说许多法门是对旁人说的,不是对你说的。佛并未冤枉人,而是修行人自己冤枉自己。

佛法讲契机,四教经典各有其适合不同程度的人为对象。若以根性而言,我们烦恼重、缺智慧,似应属于下下根。读六祖坛经,知道六祖所教的对象是上上根。但是有一种经典适合于一切高下程度,如中国人念的四书,七岁入学读四书,到了胡子白了还念四书。外国找不到这样的教科书。佛教其他各宗亦均有修学层次。唯独净土经典适合所有不同根机,程度不同而得益则同。

‘本理立教,依教修行,从行显理’。‘教’即教学或称教科书,包括学习与方法。教学有理论为依据,尤以此经有深广理论的基础。佛希望我们依照经典的理论与方法修行,修行的目的是以经典的理论变为我们生活的实践,无论何经,其理论均可证实。本经经题所说‘佛说大乘’是教,依‘无量寿’之理体,宣众生本具之大经(即指本经)。诸佛如来所证的理体与境界亦为我们自性中具足的。‘庄严清净平等觉’是行,修行的依据,即一句弥陀,庄严自心。前面已谈过‘庄严’是真、善、美、慧,我们的心是妄心,一天到晚打妄想,亦无善,亦无美。修行即是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修清净心,同样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修平等心,还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修觉悟之心。再说,真心用阿弥陀佛名号来修,善心、美心、慧心都是用阿弥陀佛名号修。这样殊胜的法门,在一切经典内找不到。其他经典有专修清净心者,有专修断烦恼者。一句‘阿弥陀佛’是‘一修一切修’。

‘无量寿’是理,表‘三际一如’,三际即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是一,才是无量寿,如分开,寿再长,终有尽时。我们的心超越时空,没有时间限制。‘涅槃’是梵语,其义为灭妄想、灭烦恼、灭生死轮回,连十法界也没有了,到此境界即见到常住法身。一切万法不生不灭,万法就是自体,无量寿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所以说涅槃常住之法身本体,亦即众生本具之佛性,是心是佛之本心,实际理体也。见佛是见到本性,禅家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净宗学者未达到此种境界,也能到西方极乐世界,以佛菩萨作老师,再跟老师学,帮助我们明心见性,一生必定成佛。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本经修行的方法。菩提心是真正觉悟之心,心中无妄念即是觉心。一句阿弥陀佛,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念念觉悟,一念相应一念佛,什么都不想,除自己在生活上必须处理者外,其余一概不管,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乃是天下最聪明的人。

十、正释经文

1.第一品至第三品为序分,初二品为通序,后一品为别序。

2.第四品至第四十二品为正宗分。3.第四十三品至四十八品为流通分。

参、正释经义

法会圣众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本经总共有四十八品,亦可称为四十八篇或四十八章,全经分三大段,一至三品为序分,序文分通序与别序,序是介绍经中内容,前二品是通序。一般经的通序即六种征信,都很简要。本经经文虽不长,而序文颇长,有大经的架势。华严法华之序分均甚长。第三品是别序即发起序,说明此次法会发起的因缘。从第四品至四十二品为正宗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理事因果,乃全经最重要部份,末后从四十三品至四十八品是流通分,佛劝我们自己得到利益之后,要辗转传之于他人,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

无量寿经第一品是法会圣众,第二品是德遵普贤,此二品是本经序分中之通序。通序主要是讲六成就,第一、‘如是’二字是信成就。第二、‘我闻’是闻成就。第三、‘一时’是时成就。第四、‘佛’是主讲人是主成就。第五、‘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是处成就。第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是众成就。各经开始先有此信、闻、时、主、处、众六成就,交代的清清楚楚以征信于后世。大论说︰信为入道初门。修行证果从信入门,世出世法均无例外。学生向老师求学,必对老师有信仰之心,否则学亦无益。其成就与信心成正比例。

中国古时讲师承,佛法讲师资道合,对老师有圆满的信心,无丝毫怀疑,决定有成就,往往其成就可能超越老师。学佛更要如此,若想在这一生能得佛法的殊胜功德利益,首先要建立坚固圆满的信心。

‘如是我闻’,虽各经均有,而其意义有浅深广狭之不同。本经之‘如是’,依本宗建立之理论基础,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如’是‘是心是佛’,‘是’是‘是心作佛’。蕅益大师说︰依实相理。‘实相’即宇宙人生之真相。佛讲西方极乐世界是事实,不是理想,也不是虚构。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决定不错,此谓之‘是’。心本来是佛,现在又作佛,为什么不能成佛呢?净宗成佛为何如此之快,懂得此中原理,即不会怀疑。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真心,一心缘阿弥陀佛,即念念开发自性。‘如是’二字之其他注解,可在各经论中找到,此处不再多讲。

我在初学佛时,对佛教经典佩服得五体投地,迨读到‘一时’二字颇为怀疑,为什么不把时间年月记下来,留供后人参考。后来读经日久,觉悟到如写上年月日就定死了。‘一时’是活的,活的才妙。前面谈过,三即是一,一即是三。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世人把它分成三个,认为过去忘掉了,将来还未到如何能晓得?如进入‘一时’,打破时空,三合一,即能知过去现在未来。科学家亦认为有此可能,但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时光倒流,如能超过光的速度,即可见到过去。现在科学家还无法作到,而佛法用定功即能达到这个目的。此两极之说,科学家用动的方法,而佛法是用定的方法。定中境界能见到过去未来。一般预言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数学推断,数学是科学之母,人的命运,国家兴衰均可推算,易经是数学的老祖宗,但有时因其变化太大,可能推算错误。禅定是亲眼看到的,绝不会错。

佛法中用‘一时’二字用得太妙。就本经言,往生必须具备‘信愿行’三个条件。信愿行合一就是一时,法华经与此经均在灵山所讲,智者大师隋末唐初人,距佛灭后约一千五百年,他有一天念法华经,念到药王品,入定,在定中看到灵山会上佛仍在讲法华经,事后告知弟子说︰‘灵山一会,至今未散。’如读此经亦入一时境界,可能看到佛讲无量寿经依然未散。‘一’亦可解释为‘一心不乱’,通常在其他经中可解释为‘师资道合’。

‘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此山在王舍城外,又称为灵鹫山,山有灵气,修行人多居之。‘佛在’之‘在’字要特别注意,世人均有住处,而古时皇帝无住处;国就是家,只称‘行在’。佛的教区是三千大千世界,比皇帝的国土大多了,所以佛无固定住所,故称‘在’。

‘大比丘’不是小乘比丘,实际上这些人均是大乘菩萨,外表现小乘比丘相。一般经上说,佛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此经说万二千人俱,比平常听众加了十倍。法华听众也是一万二千人俱,可见此经与法华平等。赞叹他们的德行称为‘大圣’,比丘若称为大圣就是四果罗汉,初果至三果称小圣,四果称大圣。菩萨称大圣即地上菩萨,经中常说三贤十圣,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是初地至十地加等觉十一个位子,称为大圣。‘神通’指能力,能力通达无碍,智慧当然接近圆满。

上首所列的名字,含义很深。各各均是通家,每个弟子均标榜一门,通常舍利弗代表智慧第一,难道他就没有神通吗?特举其专长乃表法也。佛举这些人,我们一看就知道这部经典的特色,也能看出这部经在整个佛法中之地位。如我们现在开会,出席的都是校长教务主任,就知道是讨论教育。本经列举上首很特别,举出憍陈如、舍利弗、大目犍连、迦叶、阿难。舍利弗以次诸位在大乘经典中常常看到,唯独以憍陈如列为第一,颇为特殊,此人是佛最初成道,在鹿野苑度五比丘憍陈如第一个开悟证罗汉果,他是佛的第一弟子。证明此经是第一开悟的法门,第一成佛的法门,依此法修学即是如来第一弟子,此为一切经所无。佛在本经后面也提到依照本经修行即是如来第一弟子,前后相应。憍陈如在金刚经、涅槃经中均有提到,金刚经只略说,详细叙述在大涅槃经。佛未成道时,修菩萨忍辱波罗蜜,遇到歌利王被割截身体,佛即发愿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先度你。这位歌利王就是憍陈如的前身,所以释迦成佛后,第一个先度憍陈如。舍利弗、目犍连依次列在憍陈如之后,亦表示第一智慧,第一神通。迦叶代表禅宗,佛拈花示众,迦叶破颜微笑,为第一代祖师,在本经中亦表示禅净不二。阿难为集结经藏之人,多闻第一,为佛经之总编辑,他代表教下,由此可知,宗门教下,处处指归,归到第一念佛法门。

禅宗在中国,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丛林为佛教大学,从前均是各别教学,各修各的。丛林之建立是将其制度化。禅宗晚课念阿弥陀经,念佛求生净土。教下更不必说,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天台宗智者大师念佛往生,都归到一门。古德说此经为‘一大藏教之归宿’。

‘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讲经处所及听众与法华相同,法华与华严均称为一乘圆教大经,华严的上首为普贤文殊,此经架势与华严同,特别是第二品‘德遵普贤’与华严完全相同,无怪乎彭际清居士称本经为‘中本华严’,并非无据。

普贤文殊代表华严,同时普贤菩萨亦代表密宗,密宗初祖是普贤菩萨。密宗传持的比较晚,在佛灭后六百年,出了一位龙树菩萨,生在北印度,聪明绝顶,华严是他从龙宫取出来的,他在印度开铁塔,打开之后,遇到金刚萨埵菩萨,金刚萨埵是普贤化身,亦称金刚手菩萨,把密法传之于龙树,普贤在此经代表密净不二。密宗亦有准提菩萨,是观世音菩萨化身,他是西方三圣之一,亦表示密到后来也要归于净土。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中说得很详细,黄居士是密宗上师,晚年专修净土专弘净土。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大乘中之禅宗。中国禅宗由达摩传来,梁武帝时达摩来中国,五传到弘忍,弘忍传惠能,惠能留下一部六祖坛经。六祖不识字,该经是弟子们记录下来的。中国的禅不是六度中之禅定波罗蜜,而是六度中之般若波罗蜜。你看坛经第二章般若品,韦刺史请六祖升座说法。他第一句宣告大众说︰‘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六祖开宗明义指出大乘禅宗是般若波罗蜜。

文殊代表菩萨中智慧第一,他过去是七佛之师。学生都成佛了,他仍留在菩萨位子上,大慈大悲,帮助大众,愿力不可思议。弥勒菩萨是本经当机者,接受佛教学的代表人物,本经前半部是阿难当机,后半部是弥勒当机。弥勒现在在兜率天,将来下生成佛,照世间年月计算,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降世作佛。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间的四百年,兜率天人的寿命是四千岁。弥勒既是当机,佛又叫他护持这个法门,可以想像,将来他来作佛一定宣讲这个法门,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有人向往弥勒菩萨,想生到兜率天,将来弥勒下生,随他来此弘法,其志可嘉,而想生到弥勒内院可不简单。弥勒是法相唯识学专家,有一部重要经典瑜珈师地论就是弥勒菩萨造的。他的门槛很高,‘唯心识定’非普通人所能修成功的。不如往生西方,弥勒常往西方上课,若生到西方可以与弥勒天天见面,随他到兜率天内院,当无困难。我们现在所处的大劫谓之‘贤劫’,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是第四位,弥勒是第五位,还有九百多位将成佛,他们均在这个法会中接受佛的教诲,(最后一尊佛是韦陀菩萨)将来没有一尊佛不弘扬净土法门。这个法门的确是殊胜无比。

德遵普贤第二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此品接著前面而来,是前品的补充。前品说,‘一切大圣,神通已达’,乃是略赞,此品是广赞,说这些大菩萨之智慧、神通、德能。先举出十六位菩萨全是在家居士。普贤、文殊、弥勒是出家菩萨,出家只举出三人,在家举出十六人,所以此经主要以在家人为度脱之对象。十六也是表法,此经包括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各宗各派之教义皆不出此经。密宗以十六为圆满,显教如阿弥陀经以七为圆满,七是指东南西北上下及中心。华严用十表圆满。十六位菩萨中第一位贤护是佛在世时之弟子,其他十五人均由他方世界来的,代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都讲这一部经。他们听说佛讲此经,所以都来参加,证明此法门是一切诸佛所说。此诸菩萨之果位均为等觉菩萨,与普贤、文殊平等。在家菩萨亦能达到等觉菩萨,一样可以成佛。从前出家环境比在家好,远离社会,环境清净,容易修。现在世界颠倒,在家修比较容易。目前各大庙均变成观光区,出家人一天到晚应接不暇,那有时间修行。在美国,家庭应酬少,地方清静,乃理想的修行处所,能在此地居住修行确是很有福报之人。

菩萨名号也是表法,佛菩萨没有名号,非自己建立,因众生需要而建立,如‘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在这个时代这个地区教学的宗旨。此世界众生业障很重,没有慈悲心,自私自利,所以佛用‘释迦’二字。此二字是梵语,即‘仁慈’义。其次此世界众生的心一天到晚妄念纷飞,一刻不停,所以用‘牟尼’二字。‘牟尼’为‘寂灭’义。假如佛到了极乐世界作佛,西方人人都是大慈大悲,清净寂灭,所以‘释迦牟尼’的名号就不适用。

第一位贤护菩萨的名号代表‘如来善护念诸菩萨’义。十方圣贤都护念这部经典与法门以及受持大众。‘正士’是菩萨的称呼,通常称‘大士’,‘正’是‘正等正觉’,另有称‘开士’者,‘开’是‘开悟’义,指圆教三贤菩萨。‘善思惟菩萨’,对此经有真实智慧,正知明了是善思惟。‘慧辩才菩萨’,前面善思惟是自受用,尚须度众,应有辩才,兼有真实智慧将此法门推荐与人。‘观无住菩萨’,此法门是诸宗圆融的法门,观法无住是表宗门修持。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菩萨表‘无住生心’。‘神通华菩萨’表‘善巧方便’,‘神’表‘能力神奇’,‘通’表‘一切通达无碍’,‘神通’是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通达无碍谓之神通。‘光英菩萨’,‘光’表智慧,光明英发之义,光表现在外,非常炽盛。‘宝幢菩萨’,幡幢是旗帜一类。幡是扁的,幢是圆筒形很长,布制,从前寺庙前有旗杆,为升幡幢之用,作法会时悬幡,讲经说法时悬幢。‘智上菩萨’,‘智慧无上’之义。‘寂根菩萨’,‘根’指六根,即‘持戒’义。‘信慧菩萨、愿慧菩萨’,指信愿行都需要以真智慧为基础,说明净宗三资粮不可思议的殊胜。‘香象菩萨、宝英菩萨’,特别表示众生求生净土之大愿不可思议。古时搬运笨重物件要靠牲口帮忙,动物中象的力气最大,表愿力不可思议。‘宝英’表愿海无涯,万德庄严之求生大愿,这一生什么都不求,只求往生西方。‘中住菩萨’表示安住中道。‘制行菩萨’代表持戒念佛,制是法制,行是行持,亦是律仪。‘解脱菩萨’表示修行成果得大自在,必须具足深波罗蜜义。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咸’字总指前面所说全体大众,深一层说,也是指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所有一切菩萨众,全都遵守华严经上普贤大士之教诲。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讲的就是普贤大士之德。

彭际清居士称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是有根据的。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大士之德浓缩成一卷即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文字少,内容与华严无二无别。

普贤大士之德在华严经最后归纳十大纲领,称之为‘十大愿王’。华严经说︰一切菩萨如不修普贤行,即不能证得无上菩提。愿证圆满佛果必须修普贤行。一句‘阿弥陀佛’即圆满修成佛果。如真能悟透其中意义,即相信古德所说华严法华两大经不过是无量寿经之引导文字而已。

华严经到最后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念佛人之一句名号圆摄十大愿王。若真是一句佛号中有十大愿王,即‘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十大愿中之第一为‘礼敬诸佛’。普贤菩萨的心是清净心、平等心,以此心礼敬诸佛是普贤行。

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所以生到西方之后,从实报土的上上品到凡圣同居土之下下品,一律平等。在我们这个世界,世尊同我们说有四土三辈九品,西方无此念头,他们已经离开分别执著。而实际上有带业的、有不带业的,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没有念头,所以一律平等。

‘礼’是外表的,‘敬’是内心的。内有恭敬,表露在外,自然合乎礼节。敬是真诚心的流露,表现在外。古人常说‘入境随俗’,随其一切礼仪,但是要现代化与本土化。在中国旧时最敬礼是三跪九叩首。民国以来改为三鞠躬,礼节虽变,而诚敬之心并无两样。

佛法是活活泼泼的而不是呆板的,原理原则不变,而运用在生活上千变万化。佛在十法界中地位最高,九法界众生对佛均真诚恭敬。华严经圆觉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要以对佛之真诚敬意用于对人对事对物。华严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动物有佛性,植物、矿物有法性,佛性、法性是同一个性。无情众生何时成佛呢?等你成佛,看山河大地全是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依报随著正报转。

如作梦,梦中亦有自己、其他人、动植物、山河大地,梦中那一样不是自己的心呢?‘全梦即心,全心即梦’。整个梦境就是自己的法身。

所以对于物亦应有礼敬。对事无论公私大小,要认真负责,世间圣人教学,儒家五经中之礼记第一篇︰‘曲礼曰无不敬。’与十大愿王‘礼敬诸佛’意义完全相同。都把礼敬摆在第一,世法佛法皆同。佛与孔子,二人并未谋面,而其教学方面有许多地方相同。

今天世界乱了,病根在人与人之间无互相尊重之心。如每人都尊敬别人,敬人敬事敬物,纵然没有警察,没有法律,社会也不会乱,这是圣教之总纲领。学佛也由此学起,我们念佛时心里还是夹杂间断而且怀疑,心就不恭敬。有口无心,心行不相应,古人说︰喊破喉咙也枉然。

第二、称赞如来。将‘诸佛’改为‘如来’,亦有深意。称‘诸佛’是由外表说的,称‘如来’是由性德说的。与性德相应才称赞,否则不称赞。例如五十三参,其中在家人很多,有心善行善者要赞叹,心恶行恶者不赞叹。第一胜热波罗门,愚痴,善财对他有礼敬无赞叹。第二甘露火王,嗔恚心大,报复心重,善财对他有礼敬无赞叹。第三婆须蜜多是妓女,善财对她有礼敬无赞叹。

第三、广修供养。对长辈称‘供养’,对平辈晚辈称‘布施’,其目的是拔除根本烦恼。佛说凡夫烦恼无量无边,归纳为八万四千,以其太繁又归纳为一百零八类,再归纳为二十六个──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再归纳为‘贪嗔痴’三毒,此三者到最后就是一个‘贪’字。贪心最毒,布施治贪,贪爱的对象,不过五欲六尘,古人说‘爱不重不生娑婆’。世间法不贪而贪佛法,仍然要搞六道轮回。不是叫我们变更贪的对象,如不拔除贪爱即不能出轮回。无论什么宗派,如贪嗔痴不断,修得再好,仍在三界之内。此处所说供养范围极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均在供养之内,未来诸佛即众生。世间福报包括钱财智慧及健康长寿,此三者如理如法的求,必可得到。世出世间均不出因缘果报,财富由财布施而来。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如昧了因果,想求财富,不肯修布施,而求佛菩萨保佑你发财,佛菩萨虽神明亦无能为力。佛只能把真相与方法告诉你,依其教导修持,亦能满愿。如有多余财物,要以清净心、平等心广为布施,乃种福之道。有人经营事业并不操心,其财源滚滚而来,有人赚钱很辛苦,因其当初行布施时很勉强且施后后悔。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且通三世。有人恶行多端而发大财,且有地位,寿命亦长,老天爷似不公平。应知今生果报是前世所修,今生他作恶,已修的福报恐将消耗殆尽,今生所造恶业,来世必报。如尚有余福,来世未报,可能要拖到第三世以后待其恶业因缘成熟必得恶报。人之所以造业是迷惑颠倒,因此智慧最为重要。佛说,宁可无福,不可无慧。有福无慧,享福必造业,有福又有慧,能普度众生。智慧从法布施求,其果报之大小又与布施之心量成正比例。

现在行法布施比从前容易多了,从前是写经,一年能写几部?现在印刷事业发达,可以大量印送佛书。今天如有人去大陆旅游,到南京金陵刻经院参观,仍然可以看到用油墨印刷的经文木刻版。

从前有一位大慈菩萨说过,你如果只劝过二人修净土法门,他们都能先后往生,到你临命终时,此二位必来接你,果报真不可思议,帮忙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如能劝百人千人念佛往生,你就是菩萨。无畏布施是令人不受恐怖,其方法即是放生与素食,佛教吃素是梁武帝所提倡,只有中国行之,世界其他各国与地区之佛教徒均系肉食,而佛教制度中未教我们吃长素,只教我们不杀生,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不要买活的动物回家自己杀。梁武帝是虔诚佛教徒,为佛教大护法,素食兴于中国而非印度传来。更重要者,身体是机器,需要能源,饮食即能源之补充。每人消耗能源不同,消耗最多的都是在妄念上。阿罗汉清净,七天只吃一餐,辟支佛定功更深,半个月吃一餐。

李老师日中一食已四十余年,他的工作非常繁重,多才多艺,讲经教学。台中莲社莲友有十几万人,分四十八个班,每天接见一班,有人要与他洽谈,在一个星期之内是邀约不到的。每天中午一餐,只吃两个小馒头,一碗稀饭,两碟小菜,活到九十七岁往生。持戒、忍辱,均属无畏布施。法布施以弘扬此经为最,此经最契合当前社会现代人之需要,个人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此经均可达到,经文不多,读诵、研究、修学都非常方便。如无多余时间,这一本一生足以够用,能把它普遍宣扬,接引一切大众,即是供养如来。

第四、忏悔业障。我们业障重,如何消除?诵经、拜忏、修福能否消除业障,殊无定论。障者障碍自性,自性有无尽的智慧德能。障碍之来源是业,业由造作而来。正在造作时叫‘事’,造作完了叫‘业’。诵经拜忏修福所造的是善业,将来在三善道享福,造恶业在三恶道受苦。善恶均属造业。如妄念烦恼日渐减少,业障可以渐除。知此事实,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业障可以消除。会念经的人是修清净心,诵经时不起一个妄念,可以消业障,读经与念佛同理,修福拜忏亦如是。全神贯注,不杂妄想即是清净心。

第五、随喜功德。贪嗔痴三毒与生俱来,此外尚有一个严重的烦恼,嫉妒傲慢也是障碍。对治之法用‘随喜功德’,如见他人从事于利益社会民众之慈善事业,心中生起嫉妒障碍之心,甚至于加以批评讽刺,罪过甚大。此不仅对其个人有所伤害,乃是对整个社会大众均有影响。如果随喜,与其所得功德一般无二。假如自己财力人力都不够,应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全他,生欢喜心,赞叹他,成就别人的善行善事就是自己的善行善事。培养贤能的道理也是一样。六祖惠能大师初到南方,无人认得他,因为风动幡动的公案被印宗法师发现,为其剃度,且拜惠能为师,此种肚量古今少有。一般人之心态,如发现有人比自己高明,一定想办法打压他,使其不能出头。所以惠能大师一生度众之功德,都是印宗的,这才是真正聪明人。

第六、请转法轮。法轮是一个标志,通常佛门标志有三个,第一是法轮,第二是莲花,第三是卍字,万字是佛三十二相之一,表吉祥。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象征,轮是动的,而心不动,轮是动静不二,空有一如。轮周是有而心是空,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它能代表空有、性相、动静,用它表法。莲花代表清净,污泥比作六道,水比作四圣,莲花开在水的上面,连佛法都不染,表超越世出世间一切法。所以佛法不能执著,一执著就不能超越。

‘请转法轮’即普遍介绍佛法与社会大众,使人人均能接受佛陀教育。礼请法师大德弘法讲经,法会必须隆重,使众生有尊师重道之心,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非法师要人恭敬,应知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道场中有一种人是影响众,他有修有证,其学问道德可能好过讲经法师,可不必来听,而他每会必到,目的在激发听众的信心。如经中说的给孤独园长者之诚恳请佛说法,足为典范。过去在台湾,周邦道老居士也是一位非常好的影响众,国学佛学都好。在台中,李老师讲经,每会必到不必说,李老师的学生学讲经,他也参加,而且还写笔记。李老师常赞叹他。

第七、请佛住世。这一条也非常重要。假如请佛给我们说法,毕竟利根人很少,有几人能听一次经就开悟呢?大部份人的根性比较迟钝,必须要长期熏习。若希望达到长期熏习效果,一定请佛常住世间。在中国过去的佛教道场,可以说都是专科大学,建立之后,有许多经历几百年甚至一千余年,不断讲经教学,所以人才辈出。近代情况表面上佛教很兴盛,实际上没有什么有成就的,原因是没有一位法师长住在一个地方弘法。有之则是短期讲一部经,讲完就走,此诚古人所谓‘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只是作一点佛教宣传工作而已,其他效果都谈不上。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建立台中莲社,弘法四十年如一日,作育人才。偶尔也到外地讲经,最多一、二日即返,其辅国牖民之功是看不出来的。

佛法修学最重要的是一门深入,尤其是在自己修学还没有成就的时候。等到真正开悟了,悟后起修,才可能涉猎其他法门,即法门无量誓愿学。未达到此种程度,必须守一门。自古以来教学都不离此原则。现代人一入佛门即博学多闻,样样都学都听,不知道那一个法门好,应走那条路,迷失了方向,反而把自己的清净心搞乱,受很大的伤害。纵然遇到真善知识,也无能为力。一个道场,一个老师,始终接受一个人的指导,教学效果才能见到。今天真正对于佛法有造诣者愈来愈少,到那里去找善知识呢?在此情况之下,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教导我们‘老实念佛’这个法门,真是慈悲。惟此法门自己修学比较容易,不需要善知识时常教导,只要老实念佛,决定成功,在此时代最为契机。

第八、常随佛学。‘学佛’与‘佛学’是两桩事,‘佛学’是以佛法当学说研究,与了生死出轮回不相干。‘学佛’是以佛作榜样,身口意三业要学得与佛一样。‘常随’是不间断,佛不在世,依照大乘经典修学,即是常随佛学。这部无量寿经要读熟,要正确理解,而且变成自己的信愿行为。

第九、恒顺众生。众生有迷有悟,迷的多觉悟的少,一定要随顺,不能勉强。此法门我们知道是所有法门中,最究竟圆满至高无上的法门,但还有许多人虽已觉悟,而对此法门不承认不能接受,要随他去,不能勉强。诸佛如来都不能勉强一个众生,我们有什么能力。如勉强则自己必生烦恼,反而障碍了自己的修持。等你生到极乐世界成了佛菩萨,有了三明六通,你就知道他在那一道,再去度他。还要等他善根成熟,帮他一把。对一切众生习气烦恼更要随顺,这个世界一切事得过且过,我们第一件大事是先生西方,知道六道轮回太苦,这一生是最后身,所以什么事都要随顺。

最后,第十、普皆回向。‘回向’是破执著,把所有一切所修福报功德都分配给大众共享,这叫回向。不回向,所修功德是有限量的;一回向,所修功德福德是无限的,唯心所变。佛与大菩萨的福德智慧是圆满的,因其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上明白告诉我们,他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文殊菩萨也不例外。不但此二菩萨,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能遵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向往西方极乐世界。此是华严会上一桩大事,也是弥陀四十八愿中第三十六愿之广说。这一切大众皆是由西方世界来此表演并招生的。十愿是纲领,展开来就是无量无边的大愿,愿愿都是度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圆成佛道。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按一般大乘经典中所说,即如来成佛之后所住的果地,未成佛时称为因地。就本经而言,诸佛如来究竟圆满的功德法,即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佛叫我们念佛,佛自己也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切圆满的功德法,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知道的人不多。知道的人没有不死心蹋地的念,一时一刻不会休息。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

此是赞叹与会的菩萨,自行化他圆满的功德,把心中之阿弥陀佛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自利不妨利他,那个地方的众生缘成熟了,即前往度化之,所以游步十方,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行权方便’,权是权巧,即善巧方便。如普门品中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楞严经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什么样的相貌,他就变成什么样的相貌,众生才肯愿意学。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是双关语。‘究竟彼岸’是成佛,菩萨未成佛,希望自己成佛,而又把成佛的方法介绍给众生,希望众生都成佛,是助他成佛,所以这句话是自他双关语。至于成佛的方法,就指这一部经。依此经修行,很简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念佛成佛究竟彼岸。真的搞明白,对一切经论都可以放下了。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全在此,其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法门也都在这一部经典里面,故此经为大总持法门。佛菩萨随类化身,以佛身为最高,尚有应以饿鬼身得度者,即以饿鬼身而为说法。台湾有一位朱镜宙老居士,在佛教界很有名,一九四九年到台湾,办了一个台湾印经处,向各处募款印经。凡是他印的书都送我一册。他在抗战期间,担任西康青海二省之税务局长,有一天在友人家打麻将夜间二时才散,走路回家,在黑暗途中见前面有一女人,走了半小时忽然想起,一个单身妇女半夜在荒野行走,颇不寻常,而且该女子只露上半身而无下半身。他亲眼看见,乃相信确有鬼道,因而信佛。

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觉。天人归仰。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升灌顶阶。授菩提记。

‘舍兜率,降王宫’。未成佛时为后补佛,居住在兜率天内院,佛降生于世,必在帝王家,将来出家弘法利生有很多方便,名闻利养,世所景仰,而并无真正价值,可以统统舍掉。出家修道,其成就高过帝王。以上是投胎与出生为八相成道之二相。‘弃位出家’是八相成道之第四相,将人间荣华富贵一律舍弃,出现出家学道。‘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此不过是来表演给世人看,使人对其成就生仰慕之心。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此是八相成道之第五降魔,用定与慧以降魔。我听到很多,有人遇到魔障,其较重者即神经分裂,很麻烦,很多年青人,受过高等教育,学了半年一年即得神经病。在中国与外国常常遇到,不能不小心谨慎。今年年初在旧金山大觉莲社,有一位同修,受魔鬼缠身,我问他,你是不是喜欢神通,他说是。凡是喜欢神通感应,魔即得其便。佛经中魔分为四大类︰一是五阴魔,色、受、想、行、识。有身体就有苦,生老病死。受是感受,苦乐忧喜。想,想前想后。行是迁流变化,刹那刹那衰老,一天一天走向坟墓,人生有何意义。事业作的愈大,造的罪业愈重,受苦亦愈多。识是记忆的印象。第二是烦恼魔,烦恼能折磨人,有‘贪、嗔、痴、慢、疑、恶见’六种根本烦恼。第三是死魔,叫我们道业不能成就,修道尚未成功,寿命到了。再投胎又要重新来,一次生死,把以前所学统统忘光。以上三种均属本身。第四是天魔,即身外之魔,外在的诱惑。怨分内外,内面的是十恶,害得我们生生世世在轮回中受苦,不能成就道业。外面的就是冤家对头,随时想来俟机报复。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此为八相成道中之第六相‘成道’。‘微妙法’就是指的此本无量寿经,念佛成佛。向下是八相成道之第七‘转法轮’。修学成就之后,其事业即帮助一切众生。‘天人归仰,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此即法缘成熟,一切天人归依景仰,接受他的教学。众生根性不同,有已成熟者,有未成熟者,亦有无善根者,可分为三等,已成熟者乃久远的善根成熟,他这一生成佛机缘到了,一定给他成佛的法门,就是这部经。未成熟者讲其他法门,他喜欢,故恒顺众生,以随其愿。

‘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这几句是一切诸佛示现人间讲经说法之宗旨。从前城有城墙,比喻烦恼坚固如城墙,‘堑’是护城河。欲望是烦恼之根源,要懂得知足常乐,多欲则多苦。‘洗濯垢污’是破迷,‘显明清白’是开悟,‘垢污’即污染,今天人类身心的污染乃前所未有。从前人知道事情少,接触人亦少,‘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时是非多’。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是最严重的污染。大约三十多年前,有一次在台大哲学系主任方东美先生家,正好教育部几位官员在座,谈起当时老总统蒋公提倡文化复兴问题,请方先生提示意见。他说,首先把台湾报纸杂志一律停刊,广播电视一律取消,这些东西天天在破坏中国文化。几位官员表示很难办到。后来又谈到美国,方先生说将来美国亡国第一个因素就是电视。我们修行要随顺众生,家人看电视不能阻止,但我们看一切境像皆是虚妄并不沉溺其中就好了。如此亦可勘验自己的功夫。

‘调众生’,调伏众生的烦恼习气。嗜好欲望不同,彼此相处有摩擦,在佛法中讲到调和,最具体的即‘六和敬’。‘宣妙理’即宣说真理,把事实真相真正了解,想法作法即如理如法,无有过失。

‘贮功德’,积功累德是最正确的想法作法。‘示福田’,修福在此经中说得最详细。‘以诸法药救疗三苦’,‘三苦’是三界之苦,六道皆苦。欲界天,苦苦、坏苦、行苦都有;色界天,欲断了,无苦苦,而仍有坏苦、行苦;无色界天,无身体,无坏苦有行苦,佛说一切法是治我们苦病的。‘升灌顶阶,授菩提记’。灌顶是密法,‘灌’是以真实大慈悲加持,‘顶’是至高无上佛法。换言之,即以至高无上的佛法传授与你谓之‘灌顶’。这部经典是十方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第一法门,今天把经典展开,恭恭敬敬读诵一遍,即是十方如来给你灌顶一次,现在没人知道,真是可惜。此经念一遍有一遍好处,念一遍有一遍悟处,念一遍有一遍的境界,真正体会到诸佛确实替你灌顶。‘授菩提记’即是授成佛之记,预言尔后何时往生,何时圆成佛道。

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前面讲到灌顶授记,其真正意义要知道,佛法是真实法,决非迷信。菩萨成佛之前,需多次授记,密教较多,以至高无上的法门传授与众生谓之‘灌顶’。古时印度国王登基时有灌顶仪式。‘阿阇黎’译为‘轨范师’,其言行可作学生之轨范,等于学校之指导教授,为了教导菩萨,所以示现佛的身份。古代师生生活在一起,不仅听老师讲经说法,还要向老师学习生活的修持,老师的一举一动均给学生作榜样。佛法世法均如此,因而恒常在生活中学习,学以致用,学与实际生活要相应。

四十华严是各别教学,所讲的就是‘常习相应无边诸行’。人不能离开社会群众,面对社会大众,要以佛心为己心,佛心清净平等,佛为大众说些什么?作些什么?有何愿望?华严五十三参,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他们都作些什么?菩萨为教化一切众生,必须多才多艺,样样皆通,才能满其大愿,必须成熟无量无边的善根,教学相长,永无止境。心愿解行,都向佛菩萨学习,诸佛看到欢喜,没有不护念加持的,有冥加,有显加,使你业障轻,烦恼少,智慧增,愿望均能实现。俗语说︰好事多磨。你想作好事,偏偏有人障碍你,因为多生劫来冤家债主太多了。所以必须靠三宝加持。

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此表菩萨真实智慧之流露。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广大无涯,是诸佛菩萨活动的空间,也是我们自己活动的空间,因为生佛不二。我们生活范围决不限于这个地球,过去生中在何处,死后还有来生。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银河系的西方过十万亿个银河系之外,如此我们心量可以拓开。过去有人告诉我,科学家把人的过去未来作了很多试验个案,发现有很多人是前生某某人,有由畜生来的,也有由外太空来的。佛菩萨不迷,示现种种形象如魔术师,变起来如同真的,度生而不著相,得大自在,我们处处著相所以生出种种烦恼罪业。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养诸佛。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

法性是宇宙万有之本体,即真如本性,一切万法之自性。自性是能生,一切万法是所生。通达能生与所生,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从那里来的,为什么会有,统统明了,一点都不迷惑。‘供养诸佛’是身教,佛是人天师,供养有财供养与法供养,二者以法供养为最,法供养是依教修行,认真去作。财供养亦重要,一则舍自己的根本烦恼、贪心与悭吝心。二则帮助佛菩萨教化众生。今天这个世界欲挽救世人应以自己财力物力提供出来,推广佛陀教育。多数人还以为佛教是迷信、是宗教。今天以我们的心力,大家集合起来,把佛陀教育主动推广之即是供养诸佛。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电光’有四个意思︰一、快速,一闪就没有了。二、明亮,照得清楚,有破暗义。三、不常住,即不著相。四、没有分别。佛举此例,叫我们学习对众生需求要快,破其昏暗,心地清净无染,无分别执著。

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缠缚’是烦恼的代名词,如同被绳子捆著,动弹不得。‘声闻’是阿罗汉,‘辟支佛’是缘觉。这两种是小乘圣人,虽然断见思烦恼,而尘沙仍在,无明未破。虽有很深禅定,而智慧未现前,未明心见性。因其心量不大,不愿主动帮助他人。菩萨念念如何利益众生帮助大家开悟,希望大家认识学习无量寿经,因此经为第一经,此佛菩萨对我们的真实希望。果然明了、接受、承当了,你也就是菩萨,佛家谓之‘肉身菩萨’。

‘入空无相无愿法门’,也称‘大空三昧’。‘入’是证入,证入其境界。空是讲性,万法皆空,万法之体性皆空。从体上讲,空是确实存在,我们看不见,听不见,摸不著,六根能力达不到,而它存在。譬如电,虽看不见,而可以仪器测验出来。法性任何科学仪器都测不出,它确实存在。它是一切万有的本体,故称为真空,空不是无。‘无相’,相是假相,是幻有,又称为‘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此乃宇宙人生之真相,真正明白之后就入了无愿的法门,此‘无愿’非发愿之愿,此指六道众生之欲望,如无愿即心地清净。为了教化众生必须有善巧方便,若说最真实法,众生不懂,不能接受,无法了解,只好先说三乘。如办学校先办小学,再办中学、大学,皆属方便,真正目的在研究所。使其智慧德能达到究竟圆满,若无阶梯,而传与真实,则不能接受。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皆称为方便法,所以佛在法华会上说出真话︰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此经是一乘之一乘,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专中之专,一生成就的法门。八相成道之第七请转法轮介绍到此为止,以下是第八入般涅槃,‘于此中下,而现灭度’。中下程度的人看到佛有生有灭。佛示涅槃乃是表演,上根人知道佛不生不灭,佛如是,我们亦如是。生在这个世间如同上了舞台,死了如同下了舞台,亦并无生死,这是真话,死时身体坏了而灵魂不坏,灵魂即神识,神识是自己,而身体不是自己,身体如衣服,破旧了可以换一套,舍身受身,佛菩萨明白,非常自在。这一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个身体愈换愈好;如作恶,愈换愈坏,换成畜生饿鬼地狱身,自己作不了主,受业力支配。业力是自己造作的,自作自受。佛菩萨超越此种境界,无论示现什么身,他都不迷,来去自如,了生死,超三界,故佛并未入灭。佛为何不常住世间,应知佛示现时间长短,随众生因缘,他不起心不动念,如常住世间,佛法也无人学了,因佛能活三千岁,我们不行,所以表演也得很逼真。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得佛辩才。住普贤行。

前面说了‘而现灭度’,接著就说真实话,得的是‘无生无灭诸三摩地’。‘三摩地’即‘禅定’,也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无分别执著忧虑牵挂诸烦恼。‘陀罗尼’是‘总持’,一切诸法的纲领,无不通达。‘华严三昧’即是佛华严三昧,指一真法界,法界无量无边,每人有一个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在十法界,十法界是虚妄的,佛住一真法界,成佛之后,一切想法看法均相同。冷静细心的体会,如还有你自己的想法看法,仍是在迷。如果你心清净,开智慧,你对世事是照见,如一面镜子,而非分别,非思维,所以佛法用功不可有思维,一有思维即落到意识,用清净平等心处世待人接物是真正的智慧。华严说一真法界是无量的缘起,无论说的怎样多,都离不开本性,真能明了即谓之‘华严三昧’,所有万事万物都是由自己真心本性变现之物。‘华严’是比喻,‘华’是花,所有品种的花都栽植在一大花园中,‘严’是美丽,比喻此大法界。

上至佛菩萨下至三涂,一切均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如梦中许多境界有善有恶,全为妄心所变,现在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真心变的,真心如何能变,华严说有无量因缘,无量因缘不出一心。佛所说的一部大藏经亦不过是无量因缘中沧海之一粟而已,只要得一心就全知道了。一心能入,一真法界是所入,净宗修学只要修到‘一心不乱’,即能证得一真法界,亦即入华严三昧。我们今天念佛就是要求一心不乱,由‘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下手,即能成功,此是正确之路,快速稳当,决定成就。

‘具足总持,百千三昧’。定何其多,有的人不贪财,财中得定,而贪色,色中无定。事物无量无边,定也是无量无边,在那一法得不动心,即在那一法得定,所以三昧百千。悟入华严三昧之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动心,事实真相全明白了,所以对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

‘住深禅定’,‘深禅定’是‘性定’,非修的定。自性本定现前,所见的境界是佛的境界。自己成佛了,见一切众生都成佛了,山河大地也成佛了。华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众生成佛,还能了解,无情众生桌椅板凳如何成佛呢?境随心转,成佛就是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山河大地桌椅板凳都有法性,法性同佛性是一个性,你说那个人不是佛,那样东西不是佛?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见到了,还有迷惑吗?

本经这个念佛法门巧妙之极,一切诸佛都是念佛成佛。‘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第一殊胜。‘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能力现前了,分身化身可以作到,能变的是真心,是自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真心,所有万事万物皆是这个真心变现出来的。楞严经开端七处征心,说得最清楚,各位可以参考。心包太虚,我们为什么没有这种能力?因为烦恼、所知二障障碍住了。

前面讲‘德遵普贤’是学习,现在普贤行愿均作得圆满,十大愿王都变成自己的见解思想行为,所以同佛一样的辩才无碍。

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所有众生的语言,他都通达,能教化一切众生,教众生之手段用言语与表示,以种种不相同的方法,启发大众的气质,化凡成圣,化恶成善,化愚成智,‘真实之际’即是宇宙人生之真相。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度化一切众生,希望众生同自己一样大彻大悟,圆成佛道。

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菩萨住世是为众生,在万法中没有分别执著,更无个人的利害得失,所以自在。‘庶类’指六道凡夫,为教化众生,自动找学生。佛不如此,因佛代表师道,有其尊严性。菩萨可视作学长同学,不必礼请即可来教。接受‘甚深法藏’在本经说即‘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在隋唐时代,中日韩诸国研究佛四十九年说法最主要的法门,探讨结果认为华严是法藏中最圆满的,无论是理论、事相、因果、方法、修学的境界,都讲得非常圆满。方东美先生是台大哲学系主任,他晚年在辅仁大学开的课就是华严,他说世界上最好的哲学概论就是华严经。

华严与无量寿经比,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是华严的归宿,因华严如无最后之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就不圆满。所以无量寿经是大乘之大乘,一乘之一乘。此经为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共分四十八章,以第六章四十八愿为本经之中心,四十八愿以第十八愿最重要,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归到最后,佛的教化,就是这一句名号。所以一心执持名号,就把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论法门都包括在一句佛号之内,这一句佛号是‘如来甚深法藏’。

古德教我们要念这句佛号,从心生出,口念出,耳听进去,这样容易摄心,杂念不易进来。第一我自己不要间断,引申的意思是这最奇特的法门不使其中断,如此发心修学,亦诸佛如来之本愿,如此作即真实供养。

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兴大悲’即发同情怜悯众生之心,沉沦在五欲六尘之中,把此法门介绍与他们。慈悲怜悯,尽心尽力去作。‘辩’是讲经,随时随地把佛法推演给他们,表演是我作给他人看,自己表现心情舒畅,乐观豁达,使他人见而羡慕,给与机会教育。身心顺其自然,随顺心性,不能加以丝毫造作。心中有妄想分别执著,即不自然,境随心转,法门虽多均是修定。传授法眼,对万事万物有正确的认识,恶念恶行必有果报,劝人断恶修善,使其得益。菩萨对大众的心态,均视同自己,自他不二,所以能全心全意帮助旁人,只尽义务,不享权利。不求自得圆满的果报,无量功德智慧圣明自然现前。

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此会诸大菩萨皆修普贤大士之德,相当圆满,十大愿王完全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处世待人接物,皆依普贤行愿。其中由诸佛刹土来参加者,无量无边。

除此之外,我们凡夫肉眼看得见的有大比丘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共有二万人,每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甚为希有。天人也是凡夫我们无法见到。此法会是无比的殊胜庄严,显示此法门的奇特不可思议。以上是证信序,下面一章是发起序,又称为别序。

大教缘起第三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这部经的发起是世尊示现希有的瑞相,发光感动阿难尊者。他一看佛的相貌风度,觉得从未看到过佛的容光焕发如今天这样。佛的光彩威德精神容貌,使人看到异常欢喜,又如黄金融化之灿烂夺目。‘又如明镜,影畅表里’,佛的身心洁净,一尘不染,所以是透明的,我们身内肮脏的东西太多了。在中国气功很流行,可以看到人的光,从光可以看出人的善恶及健康程度,不但人有光,任何物质都有光。身体脏不是物质,而是分别执著贪嗔痴慢。我上次在迈阿密,曾宪伟居士告诉我,有一位外国人有神通,曾居士把夏莲居居士的相片给他看,他说此人身体是透明的,而且很了不起,此人已不在世,在世时也不大出名,他是大菩萨再来,曾居士请我引证究竟夏老是何身份,我不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断定,他是佛菩萨再来。否则他所会集的这本无量寿经不会如此的尽美尽善。

‘现大光明,数千百变’。阿难见了忍不住,就代表大众请问佛为什么如此的悦豫欢喜,容光焕发,超越过去。所放光中,显示十方诸佛国土,依正庄严,从来没有见过,太希有了。于是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向佛请教说︰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请佛宣说。

‘大寂定’即‘念佛三昧’。神通是由定中现的,佛本来相好,再加念佛,十方诸佛加持,故相貌更好,佛心清净,所以相貌圆满庄严。‘住奇特法’,佛要为大众宣讲最奇特成佛之法,念佛三昧,信愿持名是一切诸佛自己修的,也是一切诸佛对根熟的众生,积极要介绍的,根熟众生愿意接受,听后欢喜依照修学,佛赶紧帮助他一生成佛。‘导师’是对佛教化众生之称呼,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在所有法门中最为殊胜,称最胜成佛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念阿弥陀佛即一切诸佛全念到了。佛佛道同,念弥陀就是念一切诸佛。现在阿难问佛,是念过去佛呢?未来佛呢?或现在他方佛呢?请佛为我们说一说。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

佛在说话之前,赞叹阿难,连说两个善哉,一个是称佛本怀,佛来此世就是要传授这个法门,机缘未熟,终于今天等到,此经是如来出世正说第一经。第二是与会大众根机成熟,正是师资道合。佛很喜欢把这成佛密诀说出来,而且成佛不是到西方才成佛,你现在接受此法,现在就是肉身菩萨。阿难这一问,胜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的功德百千万倍。阿罗汉与辟支佛是圣人,不是凡人。他们修布施给六道众生,累劫不息,其功德不可思议,然而阿难之功德比他们布施的功德还大。

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将来六道众生听到这个法门,没有不得度的。如来到此世界是乘愿而来,为了怜悯众生,阐扬光大出离生死之道,其目的欲拯救六道众生,惠以真实利益。多少时间能见效果?近几年来我在各处介绍这个法门,其有认真修学者,三个月就见效了。依此理论修行,其效果是身心轻安,自在快乐,烦恼少,恶念少,处世待人接物,比从前脑筋清楚,所有一切法门没有比这个法门真实。此经为佛所说最真实之经典,极难遇到,如昙花一现。阿难今天这一问,利益太大了,应知如来果地上的智慧,究竟圆满,就是自己的圆满智慧,我们为什么不能了解如来智慧?因我们有妄心的障碍,例如念佛目的是一心不乱,如果你有求一心不乱的念头,你一定得不到一心不乱,这个念头就是障碍。佛的能力不可思议,能以一念变为无量劫,亦能把无量劫变为一念,超越时空。‘身及诸根,无有增减’,即不生不灭,亦无衰老,因为‘如来定慧,究畅无极’,说明其定慧通达无极,无量法门没有不通达的。世尊对阿难说,‘善思念之’,‘善思’是思维,悟的意思,凡夫想一想,落在意识变为妄想,思是慧解,念是修行,所以思念之上加一‘善’字,不落在心意识谓之善,落在心意识即成凡夫。识是分别,不执著即不落在意里,连印象都没有,印象是心。凡夫是以心意识为主宰。佛为我们讲经说法,随著我们的分别与执著,我们才会听得懂,譬如我们问佛这(毛巾)是什么?佛说是毛巾,佛心中无分别执著,乃是随顺众生而言,所以佛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如果我们听而无听,无听而听,那就与佛相应,立刻入佛境界,才能解佛的真实义,即宗门所讲的上上根人。

法藏因地第四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前面序文为了证信,蕅益大师说‘信、愿、持名’是净宗的三个重要条件,古人称为‘三资粮’,信是第一。本经佛说‘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说到经教的大意,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可知本经所说纯一真实,祖师大德亦证明之。此第四品是正宗分之开始。

佛说久远劫之前,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前面说过,佛菩萨没有名字,其名称是教化众生之宗旨,亦属于教化众生的口号。此佛寿很长,在世教授四十二劫,可见当时世人寿命亦长。下面十种称呼,每尊佛都具足,显示果地上的圆满智慧德能。

(一)如来,一切佛均称如来,金刚经说︰‘如来者,诸法如义。’万法一如,我们面对一切万法不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无一法不如,此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如’是真如本性,无一法不是真如本性,法法皆如。古人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以金比真如本性,器比一切万法。佛法讲平等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乃真平等。佛性与人的性是一个,本体是一个。其次,‘如来’是‘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佛佛道同,他们的说法内容完全相同。

(二)应供,从福德上建立,佛福德圆满,应当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佛是福田。

(三)等正觉,此即‘无上正等正觉’之略称,佛法最高的境界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辟支佛证得‘正觉’,菩萨证得‘正等正觉’,佛再加‘无上’,到了极圆满的境界。

(四)明行足,从戒定慧三学建立,‘三学圆满’谓之‘明行足’。明是智慧,行是行持。

(五)善逝,犹言好去,谓入无余涅槃,所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

(六)世间解,从智慧作用上建立的,世间法样样通达。

(七)无上士,士为读书人之尊称,亦即在智识份子之中他是至高无上。

(八)调御丈夫,此号是从教化众生特殊能力方面建立的,众生知见烦恼无量无边,身心不安,佛有能力调顺之,使其身心安稳,并规范其行持。孔夫子到了七十岁时,‘从心所欲,不踰矩’。佛法修学到纯熟时才能真正得到快乐,绝无过失。

(九)天人师,佛在六道中是老师,他教化众生,在人间许多帝王大臣皆依佛为师。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宗教必须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主宰宇宙人生,而佛教没有。

(十)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名佛陀耶,此约究竟觉果表德。

世尊,是综合前面十种德号建立的,他的德能是圆满的,为世间所尊称。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寿命甚长。佛说此世界人寿最长时是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平均寿命十岁,以后再每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这一增一减为一小劫,可见四十二劫是在他方世界而非在此地球。佛菩萨在世间的事业即是教化众生,为一切众生说经讲道。佛陀的家业就是弘法利生。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踰者。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颂曰。

‘大国主’即国王,名世饶王。此国当时,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此言阿弥陀佛在因地时为国王,听世间自在王如来讲经说法,心生欢喜,颇有领悟,生起无上菩提心。把王位让与他人,随佛出家,号曰法藏。作国王的目的,绝对不是要财富要威势,是为了拯救苦难的百姓,为他们谋幸福解决问题。除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其他世界,作国王能救几何?真正觉悟之后,要想救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难众生,他知道国王作不到,要作佛才能满足其度生的大愿。

法藏出家之后修学大乘法,行菩萨道,德行高超,智慧勇猛,立志深远,以行践愿,超越世间。‘信解明记,悉皆第一’,此是作学生对老师应有的态度。‘信’,是对老师有信仰,对所教的法门,深信不疑。‘解’,能真实理解,对老师的教导都能记在心里不忘。一般人根性劣,很想学但记不住,想听听不懂,有业力障碍。为什么法藏没业障?读经至此,需要自己检讨,把自己的毛病找出来,再把它消除,那‘高才勇哲,信解明记’,我们虽不能得满分,亦能有几成。冷静想想,我们的业障实因心量太小,如你作国王,听佛讲经之后,肯不肯弃位出家?不要说国王,就是小小的公职如局长、处长之类亦不肯放弃,这就是障碍。法藏要念念帮助一切众生快快成佛,而我们在此世界尚有恩恩怨怨,这都是障碍,能消除一分,智慧就增长一分。读到‘殊胜行愿’,除法藏外,无其他人。法藏比丘四十八愿了不起,能使一切罪苦众生得度。‘及念慧力,增上其心’,李老师在经文眉批︰‘信进念定慧’。此弥陀经讲的‘五根五力’,说明法藏不但立志发愿,而且认真去作。‘坚固不动’即不退转义,勇猛精进。法藏‘以伽他赞佛’,‘伽他’是梵语如中国之诗歌押韵,而并不太严格,句子很整齐,有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九字不等,赞佛亦向佛报告其愿望。

此愿共十首七言颂,前面二首是赞佛,三首至九首是发愿,也是报告,末后一首求老师作证明。我们看颂文︰

如来微妙色端严 一切世间无有等

光明无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匿曜

第一首赞佛相好光明,人的相貌是由其智慧福德显现出来的,古人说,人到世上投胎,必与父母有缘,有四条件︰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报恩者是乖孩子,孝子贤孙。报怨者可能搞得家破人亡。讨债的往往很得父母的欢心,把他栽培成人,他就走了。还债的,如欠得多他对父母生活照顾周到,欠得少,他对父母的生活很刻薄,让父母吃饱穿暖就算了。学佛人知道得清楚,一切处之泰然,心就平了。三界六道是苦海,还是老实念佛往生西方,能得究竟解脱。

后天的教育可以移转,人到四十岁以后,相貌会有变化,科学讲遗传,佛教无此说,小孩像父母,因其投胎时,见到父母相貌生欢喜心,自然像父母,并非遗传。相随心转,要存心善良忠厚,天长日久,自然影响相貌。赞叹佛的相好是使人听到之后生起敬仰之心。一切众生智慧福德与审美观念均不同,但对佛之色身相好一致推崇为第一,乃称为‘微妙’。后二句‘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是赞叹佛的智慧,世间发光体为日月火珠,在佛光之下都显不出来。

世尊能演一音声 有情各各随类解

又能现一妙色身 普使众生随类见

佛的音声完美,一切有情众生都听得懂。佛出世在周昭王时,比孔子早,当时中国未统一,有八百诸候,言语文字均不同,到秦始皇时文字才统一。印度亦如是,佛到处说法,各地民众皆能听得懂,随类各得解。佛又能随类化身,佛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以凡夫身修成,我们依其教导修学亦能成佛。

愿我得佛清净声 法音普及无边界

宣扬戒定精进门 通达甚深微妙法

智慧广大深如海 内心清净绝尘劳

超过无边恶趣门 速到菩提究竟岸

无明贪嗔皆永无 惑尽过亡三昧力

发此大愿超过一般人,如有人问为什么要学佛?有人说为了解脱苦难,有的说为了升官发财,答案不一,没有人说要想成佛。我自己也无此大愿,读六祖坛经我最佩服六祖答复五祖的话︰我来作佛。法藏的志愿是成佛之后,‘法音普及无边界’,度化一切众生。比六祖讲的更清楚。

‘宣扬戒定精进门’,即菩萨所修六波罗蜜。他说了‘戒、定、精进’,代表六度。大乘讲明心见性,如不能通达甚深微妙法,就不能广度一切众生。‘甚深微妙法’,就净宗所说,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明心达本,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妙法,其他大乘经所没有的。四十八愿开出无上法门,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以果为因,非九界有情所能理解。

‘智慧广大深如海’,欲度众生须先成就自己圆满的智慧。说完度众大愿之后,然后就说自己要求甚深广大智慧。此非外来,‘心外求法’谓之‘外道’。内心要清净,‘尘’比喻染污,‘劳’是烦恼,必须远离一切污染,断尽烦恼,才能超过一切罪障,远离恶趣。人无嗔恚,即超越地狱门。无愚痴即超越畜生门。无悭贪即超越饿鬼门。如对人天福德能完全放下即能超越六道。小乘声闻缘觉及权教菩萨均是恶趣,因其下一句是‘速到菩提究竟岸’。

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皆断尽,对世出世间一切法均不迷惑,无论对人对事对物绝不犯过失,所以如此要靠念佛三昧。以上是法藏因地上修学的纲领。我们修学是以智慧为第一目标,求智慧要有清净心,其起用是照,心就不能有一丝毫的染著。世间法五欲六尘,出世间法大小权实,皆不染。学佛有二种方式,一是行门,从清净心下手。二是解门,由研究理论下手。行门下手较速,能断烦恼,心净则土净。解门下手统统搞清楚后再开始学起,有解无行不能成就,从行门下手,以行为主,以解为副,不过份求进,慢慢自然就通达了,不必刻意求进,此法正确。我们经题是‘清净平等觉’,三而一,一而三,清净心得到了,其余平等觉也自然得到。修清净心就是念佛,不念佛时开念佛机听佛号,非常有受用。

亦如过去无量佛 为彼群生大导师

能救一切诸世间 生老病死众苦恼

常行布施及戒忍 精进定慧六波罗

未度有情令得度 已度之者使成佛

假令供养恒沙圣 不如坚勇求正觉

此段是自己寻求如诸佛如来度化众生的德能,从其愿望上,体会到法藏当时发心,完全以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能为其求愿的标准。他求作佛希望与佛有同样的智慧、能力,此种大愿值得效法。佛是九界导师,六道之外有罗汉辟支佛菩萨,他们是觉悟的有情众生,而六道则是迷惑的有情众生,迷悟不同。法藏愿自己教化众生之能力,也像过去无量诸佛之度世。只用一句佛号即能救一切诸世间,实不可思议。古德告诉我们,有两种人是此法门真正当机者:一是上根利智之人,对此法门能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他不疑惑,听后相信接受,依教奉行;第二种人无智慧而他有福德善根,不怀疑,闻后即肯老实念佛。一般人所谓的愚夫愚妇即属此类。前一种人为理念,后一种人为事念,都能有成就。三界六道有三种苦,第一种苦苦,第二种坏苦,第三种行苦。只要有贪嗔痴慢五欲六尘,必有苦苦,苦苦有八种,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三界众生无法避免。五阴炽盛是苦因,其他七种是苦果。色界的坏苦,无色界的行苦,三界皆苦。苦从迷而来,不了解事实真相,对一切事看错、想错、也作错了。佛教我们破迷开悟,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就觉悟了,宇宙是生活环境,人生是自己。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此二句是菩萨住世的行持。布施是舍,舍是放下。应当舍财,不舍就被它害了。更重要的是舍心里的妄念,心里若有贪财的念头,心就不清净,心净如如不动时,六波罗蜜都圆满了。实际上不要修,妄念没有了,智慧即现前。六祖开悟时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大病就是放不下,佛才委曲婉转以种种方便劝导我们渐渐放下,叫我们舍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烦恼忧虑、牵挂、生死,连佛法也要舍。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是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的。持戒是叫我们生活有规律,佛制订戒律,最主要的即四种根本戒─杀盗淫妄,此四种是性戒。五戒中之酒本身无罪,而酒后乱性,会造前四项罪。酒属遮戒,遮是防御性质。我们现在在美国,美国的风俗人情法律,我们要遵守,才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忍是忍耐,译经古大德翻译时,将忍字下加一辱字,因古时士大夫阶级把辱看得很重,所谓‘士可杀不可辱’。能忍就心平气和,忍是禅定的前方便,能忍其心必清净。忍在菩萨行中非常重要,一部金刚经虽讲六度,而对于布施与忍辱讲得特别多。‘慧’不是世间聪明智慧,世间智慧在佛法中称为‘世智辩聪’,是学佛的障碍,为八难之一。真智慧不是求的,由清净心而来,定能生慧。六波罗蜜前面五种是事修,依事修学,智慧自然开发。在日常生活中,布施不著相,三轮体空是智慧;持戒,心里没有念头在持戒,自然符合戒法的标准。忍辱、精进、禅定均如是。六度不是凡夫可以修的,前五度凡夫可以作,是五件事情,若无般若智慧不称为度。有般若智慧可谓之‘度’,度生死,度轮回,度烦恼,度无明,成佛道。前面法藏显示以智慧为第一目标,‘智慧广大深如海’,‘惑尽过亡三昧力’,可见他的修学是以般若波罗蜜为目标。未度者以无量法门普度之,已经成熟者助其成佛,以执持名号令其成就。如真能相信接受,佛即把这个法门传给他,其方法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即真实恳切求生净土之心,除此愿望,什么愿望都没有,此人立刻即能得到诸佛如来之护念,因其成佛的机缘成熟了。念佛的态度要专要精,古人常说︰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工夫得力,三至六个月即能得到效验。一般人学佛求福者多,且多愿找有神通者。佛说供养恒沙圣,不如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供佛只能得人天福报,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福报大了有权有势,造的罪业亦随之大,无福报者没有机会造罪。作了国王,杀很多人,没人敢向他算帐,死后阎罗王会向他清算,决逃不出因果。事实搞清楚,方知只有生西方是真的,其余全是假的。

愿当安住三摩地 恒放光明照一切

感得广大清净居 殊胜庄严无等伦

这一首是法藏自求殊胜的果报,也是我们应当效法的。‘三摩地’就是‘定’。指念佛三昧,整个心都安住在定中,即使生活有问题也不著急,七天就往生了,什么事都没有,就等阿弥陀佛来接,所以处世要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本份的事作得圆圆满满,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不通达的,故称‘光明照一切’,寂而常照,清净心起作用。‘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指西方极乐世界,是由性德变现出来的,非人力建造的,其殊胜庄严任何世界无与伦比。修因得果之后,非一人享受,而是为了一切众生。

轮回诸趣众生类 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无边苦众生

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是以六道凡夫为主,而非三乘圣人,罗汉辟支佛等均已出三界。西方世界建立迄今只有十劫,佛是无量寿,我们要往生,将来在西方我们全是元老阶级。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一律往生,而且生到极乐世界是平等的。虽然佛说四土三辈九品,生到西方之后,四土三辈九品都没有了,如仍有、心就不清净。佛因为我们有分别心说有四土,是叫我们力争上游,念佛增进而已。在世间工夫深,将来到西方成佛的时间快。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常’是时间,‘无边’是空间,尽虚空遍法界均是弥陀度生之对象,其对象是无量无边的苦恼众生。

我行决定坚固力 唯佛圣智能证知

纵使身止诸苦中 如是愿心永不退

这最后一首,求佛为其证明,他发的真实大愿超过菩萨,唯佛能证知。有愿无行,愿是假的,有行无愿,行也靠不住。行愿相辅,才能达到真实目标。

至心精进第五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

他在老师面前发此大愿,要勇猛精进的修行,请老师教他修行的方法,他不是为个人而是要救度一切苦难众生,发愿成佛,智慧德能均如佛,请佛广宣经法,以便如法修行。行是行为,分三大类,第一是思想见解,第二是言语,第三是造作;依佛的理论方法纠正过来。修行在起心动念之中。‘生死根本’即六道轮回,凡夫很勤苦修六道,贪心是修饿鬼道,嗔恚是修地狱道,愚痴是修畜生道。生死根本即见思烦恼,根中之根即贪爱。古德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想脱离六道必须弃绝贪爱。佛说没有证得罗汉以前绝对不能相信自己。事实真相明白之后,与人相处就方便多了,理智作主,不用感情。诸佛菩萨对众生是真心的爱,永远不变。用慈悲,是理性、智慧的,不会变的,不是感情。感情是情,会变的,不可靠。

我们第一次印的无量寿经经本后面附印了倓虚法师所著的念佛论,理事圆融,说得极为透彻,最后举了三个往生实例,乃是倓老亲眼看到的。第一个是修无师在哈尔滨极乐寺往生的,他是作水泥匠的,出家之后在庙中作粗重工作。倓老修建极乐寺完成之后,请其师谛闲老和尚传戒,在戒期中修无师来发心帮忙,他愿照顾病人,未几日他向倓老告假,当家的定西法师责备他说︰你为什么没有长远心,来不多日就要走呢?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我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大家一听,这是大事,又问他那天走,他说不出十天,并请老和尚为其准备二百斤柴,作为火化用。第二天他又来了,他说今天就走,于是乎大家赶紧在柴房搭一个铺位,并找几位同修来助念。有人请他说个诗偈,他说我是个苦恼人,不识字,不会作诗偈,但有一句老实话留给大家︰‘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说完之后,不到一刻钟就往生了。这是倓老亲自看到的。

另外还举了两个例,一男一女,女的是青岛湛山寺的信徒,身世清寒,有两个小孩,其先生是在码头拉黄包车的,每到会期,她在湛山寺厨房作洗碗杂役。她能一切放下,殊为难能可贵。要想往生必须把一切牵挂放下,否则去不了西方。如此说来,岂不令世人视为太无情了吗?世间人迷惑颠倒,只看到眼前利益,没看到真实长远的利益,生到西方世界,即有七地以上菩萨的智慧德能,对任何人均能救度,何况其自己的家亲眷属。成佛愈快愈好,这个世界不值得留恋。

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

前面所说愿望,并不稀奇,真正觉悟人都能作到,后面这段话,查遍大藏经无人发此奇愿,成佛还要胜过诸佛国。‘教授名字’四字旁,李老师注‘分人法’。‘人’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西方三圣,名闻法界。‘法’是此无量寿经,及六字洪名。诸佛世界皆有六道。诸天人民甚至于蜎蠕之类畜生道,凡是生到西方者悉作菩萨,皆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一生圆成佛道。法藏最后问老师,我这个愿能不能达到?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此是佛对法藏的答覆,作佛的目的是为众生而非为自己,如念念为自己设想,一样也得不到。李炳南老师曾说过,学生找老师难,可遇不可求,而老师找学生更难。‘人有至心求道’,‘至心’就是真诚之心,而且精进不退。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门门第一,理上说是如此,而在事上难易大有区别。每人根性不一,智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难易在个人根性。念佛法门不管根性优劣,一律能修。参禅要有安静环境,才好用功。学密仪规繁杂,供养之具亦非富有者莫办。一句阿弥陀佛方便至极。修其他法门,亦能生净土,但须断烦恼并把所修功德回向净土。

最近由台北运到一批江著金刚经讲义,今天我带来一箱,分送大家每人一本。江味农居士一生研究金刚经,这本讲义是集金刚经古今注释之大成,参考书有一、二百种,特别对于佛学名词术语解释得非常周详。李老师在台湾办大专佛学讲座,把这本讲义作为教材。江居士标榜的是‘教宗般若,行在弥陀’。古大德说‘贵精不贵多’;又说‘一经通一切经通’。自古以来走一门深入而成就者多,广学多闻成就者少。对‘精进’二字要特别注意,认真体会。佛为法藏比丘作证明说,你发的愿可以作到,只要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什么愿都能达到。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世间自在王佛开示给法藏比丘修行的纲领,与禅宗的答在问边同,完全叫他自己体悟,而无讲解。此经不但有教,而且有禅有密,很明显的在经文中可以看到。此段经文有三个‘自’,‘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这三个‘自’与禅宗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意趣相同。法藏问佛,其愿望中之依正庄严,都要超过诸佛,用什么方便?佛反而问他,你自己考虑考虑,用何方便才能达到成就庄严佛刹的目标,并向他说,你所修行你自己应当晓得,清净佛国要你自己去创造,不能依靠旁人。

法藏这样聪明绝顶的人,还有伟大的抱负,佛这一点,他能不开悟吗?虽开悟而非常谦虚。于是对佛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愿如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让我了解实际生活情况,思惟修习,俾能满我所愿。其用意很深,虽已悟而装成未悟。因净土与禅宗不同,禅只能接引上上根人,法藏是要以念佛名号接引众生,就自然无机不摄,九法界咸蒙其益。法藏所要知道的非常现实,即十方诸佛世界众生的生活状况,以及各人家庭社会国土的苦乐情形,作他自己的修学参考。‘若我(法藏)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证明他具足‘闻思修’三慧,乃大菩萨而不是普通人。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法藏在世间自在王佛会下,听经时间为千亿岁,佛给他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二百一十亿非数字,在密宗廿一及十六均是表法,二百一十亿表示大圆满,法藏在大愿中表示度众生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他的学习亦复如是。一切佛刹广大庄严圆满之相,及其三界六道,因缘果报,净秽苦乐,他统统明了了。不但佛以言语教之,而且把诸佛世界之事实以佛神力变现在其面前令其亲眼看到。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

法藏听老师介绍得很详细,而且见到。老师说那一个世界,就把那一个世界变现出来给他看,这是最好的教学法。四十八愿不是坐在家里打妄想说的,每愿都有来由。如第一愿‘国无恶道’,他看到十方世界三恶道实在太苦了,将来我这个世界没有三恶道。三恶道的因是什么?其缘又是什么?恶道是果报,如把因与缘断掉,三恶道就没有了。四十八愿,每愿均有来由,善恶是讲身口意三业,善感善果,恶有恶报。众生造因不同,故果报亦异。十方世界好的则采取,坏的一律淘汰,所以极乐世界是集一切诸佛世界美好之大成而建造出来的。

中国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法藏千亿岁听经是读书,看到一切诸佛世界等于行万里路,所以他的知识智慧是真诚的。他有这样的学历与经历,他要选择自己的刹土。一切刹土各有复杂的因缘,善恶兼而有之,惟独极乐世界乃是纯善之境,在此建立一个单纯的修学环境,提供十方世界,发大愿希望一生了生死、成佛道的众生来此修行。读经至此,乃知弥陀行愿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作为。台湾如要把教育办好,教育必不能离开传统,我们的传统是儒家道家与佛家,这是学问的大根大本。其次是历史,中国历史最完整,从司马迁作史记,每朝均有完整历史留给后世。历史就是一部因果兴衰之教训,这是读万卷书。然后再行万里路,了解现前整个世界大势,取人之长,舍人之短。阿弥陀佛即以此方法建立极乐世界,如果我们亦以此法治国,国家必兴。

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他认真精勤学习,深入钻研,谨慎恭敬,修行发愿的时间用了五劫。‘俱胝’是数字单位,即千万,亦即二百一十亿。此系会集本,就五种原译本之原文,不敢更动一字,法藏把十方所有一切佛刹内理事、善恶、因果都搞清楚,他所建立的极乐世界超过上述二十一俱胝佛土。

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言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刹。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法藏比丘把极乐世界造好了,因老师在世教授四十二劫,同他讲经千亿岁,他修行五劫,老师尚未般涅槃,所以建好道场之后,要向老师报告并请老师指导,到世间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他对佛说:‘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庄严佛土’是讲西方世界的依报,‘清净之行’是正报。十方一切国土是众生共业所成,而他所造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一个人愿力成就的。他心量大,欢迎十方世界想修道的众生前来,但有一条件,必须信愿行具足,生到西方统统是菩萨。诸佛都有度生之愿,故凡有欲修学净业者,一切如来都劝导他们生到西方净土,十方诸佛都替阿弥陀佛招生。

凡夫与圣人心量不同,凡夫嫉妒心重,见他人有成就,表面上赞叹,而心里头一肚子不高兴,显示我不如你,心里好难过。师生亦不例外,汉朝大儒郑玄,他老师马融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马融讲学,郑玄(康成)从学三年,马融全部学识均为郑玄得到,而且成就超过老师。老师心生嫉妒,表面很客气。马融讲学有一嗜好,喜欢听歌,自己私人养有一伎乐队,房子很大,用布幔隔开,一面讲学,一面听音乐。许多学生往往就布幔缝隙间窥觑,而郑玄三年如一日,目不斜视。老师虽然赞叹而心中放不下。三年学成,康成要回家。老师率学生送他到十里长亭,摆下酒筵,叫学生每人敬他三杯酒。他一口气喝了三百杯。老师目的要把他灌醉,派人在路上把他杀掉,不想康成酒量大,三百杯下肚,面不改色,辞别老师与同学未失小礼节。康成知老师用意,他向人表示走某条路,而在半道从小路逃掉。果然老师所派杀手未得其便。

嫉妒心在佛门中亦不例外,六祖在黄梅得法,五祖马上把衣钵给他,叫他赶快走,在猎人队中躲了十五年。嫉妒心障道非常严重,所以佛把‘慢’紧列在三毒之后。圣人则不然,老师不但不嫉妒,而且非常赞叹。‘成人之美’这句话谁都会说,世间法中鲍叔牙成就管仲是一例,佛法中印宗法师成就六祖也是一例。人能把自己忘了,为众生为国家,对自己名利得失一点没有牵挂,他才能做到。众生学佛为什么难以成就,即是没有一个良好的修行处所,法藏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提供九法界众生一个很好的修学环境,诸佛当然欢喜。法藏的成就是诸佛如来自己的成就。读经至此,不能不拓开心量,佛没有一丝毫利己之心,他只是希望众生离苦得乐。在本经里一切诸佛中,弥陀弘愿最为第一,若把弥陀大愿变为自己的大愿,一定可以往生。所以蕅益大师说,能不能往生要看信愿之有无,至于品位高下要看念佛工夫的深浅。如自己有个十愿八愿与阿弥陀佛的大愿相同,决定往生,如愿愿相同,就是弥陀化身。殊胜的利益并不限于将来往生,现在即能得到不思议的利益。专心念佛,十方一切诸佛都护念你,那一切菩萨与龙天护法如何看待你呢?诸佛看得清楚,你的身体叫‘最后身’。

世间自在王佛听法藏说完之后,很欢喜,叫法藏说出他的大愿,使大家听了欢喜,得大善利。‘大善’是指‘不退转’,十方世界修行都进进退退,而西方不退。‘大利’是‘一生决定成佛’,为什么一生即能成佛?第一是不退转,第二是寿命长。凡是往生的人,到了西方,摄受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阿弥陀佛也一样,摄受大众修学的功德变成他自己的功德,西方世界自他不二。知此事实,不要等待往生,今天我们即可摄受无量寿经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如何摄受呢?要把佛的愿变成自己的愿,把佛的行持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最后一句‘满足无量大愿’是指法藏的大愿,同时满足到西方去的人得大善利,也满足了法藏历劫修行度化众生的弘愿。

发大誓愿第六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一、国无恶道愿。二、不堕恶趣愿。)

此品是净宗最著名的四十八愿,夏老居士当年会集此章经文时,费了三个月的时间,还有慧明法师与梅光羲居士二人帮忙,才整理出来,如与原译五种本合看,确实会集得很好,文字的整理,可称尽善尽美。在五种原译本中用四十八条者有两种,用二十四条者也有两种,用三十六条者有一种。故古德说梵文原本不只一种,证明佛在世说法时,曾多次宣说无量寿经,可见此经之重要性。所以夏老居士会集时,以二十四为纲,以四十八为目。把五种本子的本来面目都能保存,颇为难得。

法藏菩萨对佛及当时诸大弟子提出他修学的报告,他的态度言语都非常谦虚恭敬。他说:‘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这几句话是他全部大愿的总说。此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的状况,全部经典就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说明,无一句与四十八愿相违者,思想见解,行法作法,以及教化众生,完全相辅相成,可谓佛佛道同。其所居住的佛刹就是他的道场,他自己已经成就圆满的佛果,他的道场完全是帮助一切发愿想成佛的,以及发愿普度众生之人。他的道场要超越一切诸佛刹土的功德庄严。佛在经典中开示过,西方世界固然很好,而尚有比西方世界更好的地方,其唯一能超越其他世界之处,第一是带业往生。第二往生不退。第三往生以后,一生成佛。此是西方世界第一殊胜之处。

十方世界皆有阶级,唯独西方世界是平等的。生西方的方法太简单,只要一心称名,十念必生。西方世界无恶道,阿弥陀佛感觉三恶道众生太苦,而且也是修道的障碍。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善恶业所成,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感,故清净庄严。凡去西方者阿弥陀佛皆不问,只要具足信愿行即可。此世界所有一切苦,西方都没有,凡夫业未消,可以带业往生,虽带业,到西方世界后,并无恶缘,所以不起作用。应知恶业不要想,想一次,等于又造一次,只有增长,不会断掉,过去所造恶业事过境迁,了啦,就不要再去想。要把心集中起来,专想阿弥陀佛,善中之善,此之谓消业障,念佛是最好的消业障方法。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你的罪业就没有了。

‘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除佛外其余九法界均为众生。‘焰摩罗界’指‘地狱’。特指出三恶道罪障深重的众生,只要念佛也能往生,而且不会再堕落三恶道。此‘三恶道’在字面上讲是指三涂,而实际上连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均包括在内,因生到西方均属大菩萨,不再退转。法藏又说:‘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阿弥陀经说,他已成佛十劫,可以证明他已满愿,换言之,这四十八愿均成为事实。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三、身悉金色愿。四、三十二相愿。五、无差别愿。)

所有众生,其中有等觉菩萨,十方世界也有修小乘者以及人天、畜生、饿鬼。阿弥陀佛是真金色身,凡往生者与阿弥陀佛相貌相同,同具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一切世界众生果报不相同,乃产生许许多多烦恼。果报好的易生傲慢,差一点的生自卑感,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遂发生纠纷。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六、宿命通愿。七、天眼通愿。八、天耳通愿。)

一切世界众生若修不到相当程度,则无法达到宿命天眼天耳等神通境界。有些人有,是他修得的,没有的是因其有妄想执著而丧失了。清净心起作用即是神通,神通有大小,依清净心的程度而有差别。到西方有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自然得到各种神通。真正念佛人用一心无夹杂,一句佛号即将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心同阿弥陀佛的心,愿同阿弥陀佛的愿,行同阿弥陀佛的行,神通能力那有不同阿弥陀佛的呢?阿罗汉的宿命通只能知道过去五百世,若生到西方,过去生生世世的家亲眷属生在何道统统清楚,救度他们太容易了。‘洞视’是天眼通,‘彻听’是他们说些什么都能听到。佛不能度无缘之人,只要有缘,皆可以度。你把这个念佛法门传授与他,他的机缘到了,立可得度。‘十方’指空间,‘过现未’指时间,时空无限制,无论大小之事全能知道。因清净心像一面镜子,统统照进去了,无所不知。下下品往生均有此能力。其他经典说八地菩萨才能到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如相信此法,把你一生的烦恼、忧虑、牵挂,一齐放下,一心专念,念个三、五年,必有成效。生到西方,可能品位很高。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九、他心通愿。)

十方世界众生无量无边,我们起心动念西方世界的人统统晓得。我们的心一动,他们看得到;我们的言语,他们听得到;你想到西方,他们知道;你的言行若不一致,他们也知道。所以绝对不能自欺欺人,佛菩萨都围绕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知道,能常常如是观,我们的净业能很快成就。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密多。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十、神足通愿。十一、遍供诸佛愿。)

‘神足’,神奇超越常识谓之‘神’,‘足’是圆满。除前所说神通外,其余均包括在这一条。通常讲变化莫测均属此。有此能力,才能随众生之忆念而助其人,如普门品中之随类化身。‘遍供诸佛’者以现代话言,即超越时空,一念之间可以遍到十方世界度生,接引有缘的人。他到十方度化众生是化身去,自己仍在讲堂听讲。菩萨度生有应身有化身,化身很多。周邦道老居士在抗战前住在南京,其住宅是旧式五进的院子,有一天一位出家人在院中向周太太化缘,只化五斤香油,当时周太太尚未信佛,未予供养。事后一想,大门未开,此出家人如何进来,殊为不解,其后来台,与李老师谈及此事,李老说,此出家人可能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来度你们。周居士闻之非常后悔。西方世界每人都有化身能力,超越时空,能知过去未来。此种能力,我们每人都有,但因迷惑颠倒而不能证得。西方的好处实在太多,如不去西方修行,要靠自己的力量,需要很长远的时间,方能达到此种效果,而且进进退退不知要受多少挫折。所以一切诸佛劝勉我们往生西方是有道理的。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十二、定成正觉愿。)

这愿等于阿弥陀佛给我们授记,亦即阿弥陀佛开给我们的成佛保证书。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若不是弥陀本愿功德威神加持,很难办到。生到西方,阿弥陀佛保证我们都能达到这个水准,从这个水准往上提升,决定成佛,并决定证大涅槃。‘涅槃’含多义,其中最重要的意思就是‘不生不灭’,此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在小乘法里‘涅槃’翻作‘灭’,灭烦恼,灭生死。换句话说,也是不生不灭之义。此段说明我们修学终极目标,是要与诸佛一样,圆满证得无上菩提。得到真实保证,在一生中决定成就。一切经中均无此种说法。真正觉悟,希望快速成就的人读到此愿,如不发心求生极乐世界是不可能的。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十三、光明无量愿。十四、触光安乐愿。)

佛佛道同,佛的果证与清净心亦相同。惟佛光所照范围不等,是在因地所发之愿有别。法藏一发心,其愿即超越一般人,并且要胜过一切诸佛,因此其光明就自然遍照十方,所以一切诸佛光明不能与他相比。后面释迦牟尼佛赞叹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日光虽明,而有障碍,在室内就照不到。佛光无有障碍,有人说:为什么不照到我呢?此是你本身有障碍,你有妄想执著就不能觉察,如果你念佛念到心清净了,即感到沐浴在佛光之中。再举一个浅显的例子,经典所在之处,念佛读经或修定时,佛光容易感触到,真能得到快乐,恶念能止息,慈悲心能增长,希望求生极乐世界之意念逐渐加强,此古德所讲的有净土。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十五、寿命无量愿。十六、声闻无数愿。)

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凡是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其寿命亦皆无量,古德说,此为净土第一殊胜。寿命长,作什么事都能圆满。假设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统统证得缘觉,缘觉是辟支佛,地位与神通均比罗汉高,于百千劫,共同计算西方人数,也算不出来。这些人都是于十劫之内由无量无边世界移民到西方者。阿弥陀佛的世界号称极乐,其根本就是‘无量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十七、诸佛称叹愿。)

此愿与我们关系最大,西方世界再好,若无人向我们介绍推荐,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虽然俱备往生的条件,若遇不到这个法门,也是枉然。

十方一切诸佛向众生说法,所讲经论,都讲此经,因此经适合一切根性。佛为什么出世?就是来帮助众生立刻成佛的。因此佛对众生所说一切经论法门是以成佛法门为第一,而成佛法门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这三部经。如果这个法门你听了不相信不愿意接受,佛再向你说其他法门。有人不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仍愿留在这个世界,希望来生作个富贵人,佛就教你修人天福报,以满足你的愿望。这个法门无论什么人,不论善恶、身份、男女老少、程度高下,只要相信、发愿、肯依照此方法一心念佛,就能往生,此乃普度众生圆成佛道的法门,真为希有难得。

所以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目的是帮助大家成佛,怎能不讲这个成佛法门呢?也许各位将此法介绍与亲友而人家听了摇头,你们心里难过吗?不必。他成佛的机缘未到,当然不能接受。能够接受这个法门是他善根福德因缘同时具足。我们无量劫以来也是生生世世修行,这三个条件总是不足,百千万劫难遭遇,今天遇到了,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因缘。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十念必生愿。)

第十八愿是四十八愿中最重要的一愿,此古来祖师所公认,其重要在‘十念必生’,明白宣布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众经较量,得到一个结论,推到最后就剩了一句‘阿弥陀佛’的圣号。再回过头来研究,四十八愿就是这一句佛号的解释,无量寿经全经即解释此四十八愿,大方广佛华严经即解释无量寿经,大藏经即解释华严经。这才体会到一部大藏经浓缩了就是一句佛号。华严经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对于一般人来讲,说‘任一’;若对于成佛机缘成熟的人来说,应说‘专一’,专指一句佛号。如搞清楚,必定死心蹋地的抱著一句佛号不会放松了。

真正佛号只有四字,‘阿弥陀佛’,‘南无’是‘归依’的意思。莲池大师在世时,有人问他,你老人家教人念佛如何教法?他说:我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又问他:你自己呢?他说:我自己念‘阿弥陀佛’。我真信、真愿,我这一生决定求生净土,执持名号就可以了,恭敬话可以免了。一般人未必真想往生,加一句‘南无’客套话,与阿弥陀佛结了善缘,将来他想往生,这个种子会成熟的。‘至心’是真诚之心,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完全听佛的教训,非常喜欢这个法门以及西方极乐世界。念佛以凡夫言,念得愈多愈好,因为你不念佛必定打妄想,一切人我是非、贪嗔痴慢全来了,所以不念佛就要搞六道轮回。

念阿弥陀佛,念得清清楚楚,没有妄想,也没有无明。一句佛号,不但破妄想,也断无明,作用不可思议。念一句佛号,西方人纵然是下下品往生的人,也听得很清楚,西方众生统统欢喜,他知道你要成佛了。不但如此,十方世界诸佛护念,那些护法神能不拥护你吗?有人念佛而仍遇到魔障,是你心不清净,犹豫不决,念佛还要想别的,与佛菩萨没有感应,魔看到你同你开个玩笑。如有坚定求生西方之心,魔不敢来扰乱,自然远离或对你反而生起尊重之心。在此乱世,苦不堪言,灾难很多,无法预测,认清处境,除了这一方法,无其他方法可以解救我们,且此法确实有效、稳当、快速。二六时中念佛,就是不可思议的善根,一有机会要报佛恩,一有机会即将此法门推荐与旁人。所以经典我们月月在印,分送与人,他只要念一句佛号,金刚种子已经为他种下去了。所有作的大小善事一律回向庄严净土。临命终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但是有许多病人临终时昏迷,连家人都不认识,如何能念?若想临终时得力,平时要用功,千万不可图侥幸,且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临终时头脑清楚不迷。如遇不到善知识,他也不会堕三恶道。所谓好死好生。第二、临终有善知识提醒,赶快念佛。第三、一听到马上觉悟接受。这三个条件,千万人中难得有一个。所以平常要放下,临终时才有把握。每天睡觉时就想到我要往生了,天天想,到了真有一天,佛来接引,欢喜得不得了,那会有恐怖感。黄念祖老居士在往生前两个月,全心全力的念佛,一天念十六万声佛号,这是示范。在国外受生活的限制,早晚课不能间断,如时间不够,即用十念法,尽一口气念佛,谓之一念,念多少声不拘,连续十念,所用时间不多,早晚两次,此最简单的早晚课。如一生中一次不缺,亦符合经中所讲的‘一向专念’。此为定课,散课是随时念佛。至于临终十念是只念十声佛号。‘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如果只犯五逆而不诽谤正法亦能往生,观经中曾有提到,‘诽谤正法’者是他根本不相信,不接受念佛法门,当然不能往生。蕅益大师说,能否往生要看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于念佛工夫之浅深。工夫浅的是‘工夫成片’。‘成片’是心里佛号成片,除佛号外无其他念头,而贪嗔痴慢是非人我仍在,但不起作用,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假如见思烦恼断了谓之‘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更深的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圆教初住以上菩萨的境界,谓之‘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再上去为佛的境界,谓之常寂光土。

日常生活要看得淡,并非不负责任,否则要把佛法的形象破坏了。如不负责任,令社会人士看到会说:学佛的人,家也不要了,父母儿女都不养了,不仁不义,就把佛法破坏了。世间事我们比不学佛的人作的还要圆满,‘放下’是心里不要牵挂,用清净心处世待人。清净心就是真诚心,使社会人士看到学佛人确实比一般人不一样。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

第十九愿最要紧的就是‘发菩提心’。观无量寿经中提到发菩提心含有三心。一、至诚心,真诚到极处。此系菩提心之体;体必有用,其用是深心及回向发愿心。深心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说,菩提心分直心、深心、大悲心;与观经字面不同,而意义相同。此三心古来祖师大德解释很多,各位可以参考,不再多述。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所说最为简单扼要,他说,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发菩提心。他说的确实有道理。从往生传上看,有不少念佛往生者,尤其乡下老太婆,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都有,她们并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而她们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师一语道破。真心发愿求生,然后再修诸功德,他的行持处世待人接物自然不一样,未发心之前起心动念先想到自己的利益,发心之后念念为众生设想,把自己忘掉了,想尽方法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大众。冷静的想一想,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作什么?现在人人都爱看电视、电影、歌舞、报纸、杂志、画刊,都是搞六道轮回与我们不相干,一概不需要。家里人要看电视,只能由他,他被境所转,你看了如如不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外不著相,心里也无染著,在用定功,个人搞个人的。‘六波罗密’是菩萨修学的六大纲领,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是‘万缘放下’,心中一切妄想、执著、分别、忧虑、烦恼、牵挂一切放下。‘持戒’是‘守法’,守老师教诫之法,并不限于杀盗淫妄,还要守现在这个地区的法律、风俗、习惯,然后我们修学才不会受到阻碍。

‘忍辱’,无论作什么事要有忍心、耐心、长远心,我们的理想愿望才能达成。第四是‘精进’,天天求进步,一门深入,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句话没错,但必须先要‘烦恼无尽誓愿断’,否则所修的都是邪知邪见,反而坏事,祖师说的话一点不错。烦恼不断,要专修一门,烦恼断了,可以广学多闻。往往看到一个人用心修学,未出名时,人很谦虚,出名之后,贡高我慢,什么都瞧不起,因为他学的东西太多,博学多闻,学得愈多,烦恼愈重,到后来一事无成,反而障碍了往生。唯有精进才能得定,定是枢纽,慧是目的,最后是般若智慧,我们也应依此标准,坚固不退。

平常用功,要一心念阿弥陀佛,昼夜不断,一日至七日。打佛七,七天七夜不能中断,见任何人不打招呼。佛七道场应守的规矩要在平时讲解,不可在佛七中讲,免打闲岔。现在佛七变成法会,已失其原来趣旨。

念一天一夜,容易作到,因二十四小时专注一句佛号,效果比平时念佛大得多。‘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几句话非常要紧,前面曾提到十方众生往生,他未提出条件,那些人由佛接引,那些人不接引。换言之,所有众生临命终时,佛都来接引,我们应当以四十八愿为基本的根据。‘阿惟越致’是梵语,即‘不退转’。生到西方即圆证三不退,等于圆教八地菩萨,这是弥陀本愿的加持。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凡夫往生,平时依教修行,积功累德,发菩提心,执持名号,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还有一种属悔过往生者,其品位高下,要看其忏悔心的程度如何,在观经里看到阿阇世王,犯五逆罪,临命终时忏悔,念佛往生。佛说他往生的品位是上品中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闻里一定有信有解,系念中一定有愿有行,三条件具足,往生西方的意念非常坚强。‘植众德本’,就本宗言,就是执持名号,一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一生所解所行所修者只有一个愿望,即将来生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如愿的。过去所造恶业,应当忏悔,念阿弥陀佛即是真忏悔,心里只有阿弥陀,恶念就消失了,何况又得弥陀十方诸佛威神加持。

自古以来有不少大德也不是一学佛就学这个法门,如莲池、蕅益以及近代印光大师都是通宗通教,到后来接触这个法门,马上就相信。我学佛之后第五年即接触到净土法门,但不相信。跟李老师十年,他是印光大师的学生,专弘净土者,我接受他的教法,尊敬他,不排斥,但不相信。到我讲华严经讲了一半的时候,发觉华严会上所有菩萨都念佛求生净土,文殊、普贤是华严世界的等觉菩萨,还要发愿求生净土,经上说,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是初地,‘终’是等觉,共十一个位子菩萨,他们都念佛求生净土。知此事实之后,才相信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度众生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的第一法门。发现之后,乃将其余经教全部搁置。

建立信心有两种,一种是真心认识明白了解,信心决不会动摇。一种是老太婆式的信仰,虽不懂而其善根深厚,教她念佛,她就死心蹋地的念佛,一生不改,决定往生,我们不如她。台北莲友念佛团有一位李济华老居士,有一次集会时,向莲友讲了一个半小时,声音宏亮,讲完之后,向大家说,我要回家了。大家以为他年岁大了,八十几岁,要回家休息,没想到他下了讲台到客厅,在沙发上一坐就往生了。有人说,他两三个月以前就知道自己要走了,星期假日到老朋友处聊聊天,似有惜别之意。二次大战之后香港何东爵士夫人,何世礼将军之母,全家是基督徒,惟何夫人信佛,儿女非常孝顺,家中仍有佛堂,彼此并无冲突。她的往生,给香港人很大的启示。往生之日她把子女们以及家中亲眷一齐召来,她说,我们一家宗教自由,但是我今天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母子一场,你们今天念声佛号送送我。这最后的要求,于情于理都讲得通。她盘腿一坐,坐了不到一刻钟就走了,从此她一家人都信佛了。她平时不说话,临终表演给大家看,结果度了一家人。世间什么事都是假的,只有这一件事是真的。

‘为道作善,便持经戒’。善恶的标准要知道,佛的教诲是标准,戒律也是善恶的标准,但有一总原则,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更进一步,凡是对自己有利的是恶,凡是利益众生的是善。应知世人与佛的观念不同,佛是觉者,众生是在迷。六道轮回从自私的念头来的,只要有我,就有轮回,就有三界六道。佛法自始至终就是破执,破了我执,即证罗汉,超越三界。念念为我,增长我执,有法执者不能见性,这是事实真相。又如参禅,一坐一个月不出定,而我执未破,将来可能到色界无色界天,而出不了三界。念佛可以了生死、出轮回、生西方,但‘我’的观念越淡越好,将来到西方品位高。所以平时处世,多为别人设想,多为社会设想,不要想自己。每天读诵经典接受佛的教诲,把佛的教训变成我们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此之谓‘学佛’,如此行持,命终绝不会堕三恶道。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二、国无女人愿。二十三、厌女转男愿。二十四、莲花化生愿。)

阿弥陀佛在行菩萨道时,看到十方世界男女杂沓,纠缠不清,所以他建造这个世界没有女人,凡女人生到西方一律变成男人。相貌如有美丑不同,即有差别;西方是平等的,所以相貌完全一样。唐朝道宣法师曾说过,凡是有女子的世界,必有地狱,佛在经中有此一说。从前女人苦难多,中国印度均如此。今天社会开放,男女平等,学佛有成就者,首推在家女众。十方诸佛刹土众生均不出胎、卵、湿、化,胎生如父母、兄弟、夫妇之情,如绳子绑起来,很难得断。西方莲花化生就没有这些牵连。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佛说一切法门皆应机说法,此经是对根熟的人说的,如不想成佛,这一愿亦可助人得人天福报。以读经念佛方法求世间人天福报,第一要‘欢喜信受,礼拜归命’,真真照作。何者为善,应作;何者为恶,应止。以清净心修六度,处世待人接物,以此六条为标准,他人见到你自然生恭敬心,得到大众的尊敬。来生生在富贵家,身体没有缺陷。因善根深厚,来生还能遇到佛法。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二十八、国无不善愿。二十九、住正定聚愿。三十、乐如漏尽愿。三十一、不贪计身愿。)

西方世界无三恶道,而阿弥陀经上说西方世界有白鹤孔雀等飞鸟,岂非畜生?其实它们是阿弥陀佛变化出来的,为的是讲经说法,使大家随时随地都听到说法的声音。佛说一切众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正定聚,他所修学的法门绝对正确,有结果,谓之正定聚。第二类是邪定聚,无论修什么法门,其理论、方法、境界,无论怎样精进努力,都得不到结果。第三类是不定聚,看缘份,遇到真正善知识即可带入正途,遇到邪门外道,就把你带入邪定聚。所以善知识非常重要,现在很难找,比不得从前。从前人修行,明心见性,一切通达,即上山住茅棚闭关,等于向大家宣布,我已毕业,等人来请其下山弘法。现在未出家即闭关,已漫无标准。目前只有一个办法,学古人,作古大德的私淑弟子。孟子仰慕孔子,而不在同一个时代,孟子以孔子著作为圭臬,以之为师,他学成功了。后世尊孔子为‘至圣’,尊孟子为‘亚圣’。其他例子很多,如汉朝司马迁,史记作者,学左丘明,左丘明的著作是左传;唐朝的韩愈学司马迁。今人找不到,只有学古人。佛门中蕅益大师仰慕莲池,学得很像,也成为一代祖师。我今天给诸位介绍一位大善知识──阿弥陀佛。根据无量寿经修学,能把这一部经的理论都明了了,教训都能在生活之中实现了,你就是阿弥陀佛的第一弟子。

西方世界往生大众的快乐,如漏尽比丘,就是阿罗汉。‘漏尽’是烦恼断尽了。烦恼有三大类,见思、尘沙、无明。此经是大乘经典,应以大乘教义诠释。小乘只断见思,大乘漏尽是十地菩萨,法云地菩萨,见思尘沙断了,四十一品无明,他断了三十九品,还剩下二品未断。这是大乘罗汉,身见已破,不再起我执我见之念。佛为什么还讲这种话呢?因为我们是带业往生,身见未断,随时想到我,而到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加持,我的念头就不会再起来。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二、那罗延身愿。三十三、光明慧辩愿。三十四、善谈法要愿。)

到西方世界后,体坚力强,身为金刚不坏身,‘那罗延’是力士神名,比喻坚固。身顶皆有光明,光明是由清净心发出来的。现在社会上有神通的人很多,有的能看到光明,也能离地三尺,他这个能力不是他自己的,确实有,而是妖魔鬼怪加给他的,他被妖魔鬼怪控制著了。

‘善谈诸法秘要’即讲经说法。现在讲经的人少,我劝各位发心学讲经,勿以自己无智慧而不学。假如真发心,为了报佛恩,弘法利生,不图名闻利养,讲经时,自有佛菩萨加持。有时在讲坛上发挥经中奥义,淋漓尽致,事后想不起来说些什么。有时预备讲演资料,开讲后,全用不著,各位将来如参与讲经,或能遇到此种情况。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五、一生补处愿。三十六、教化随意愿。)

‘一生补处愿’颇为重要。佛曾保证我们在西方极乐一生决定成佛,‘一生补处’是等觉菩萨的地位,圆教的一生补处,如观音势至等。假如我到西方,要多久才能回来度我的家亲眷属?到了西方同阿弥陀佛一见面,得到佛力加持,即能再回娑婆世界,教化一切有情,来去自如,不会再有隔阴之迷。七地菩萨尚有隔阴之迷,生到西方竟能得到如此殊胜功力,到十方世界教化众生,其目的是在发信,使其对佛法产生信心。已经认识佛教者,使其修菩提行,最高的阶段,使其行普贤道。

凡是一乘了义的经典均属于普贤道,为最高的佛道。永离恶道,不是不去恶道,而是乘愿化身去的,目的在教化恶道众生,而非业报。地狱众生在地狱受苦,而地藏王菩萨在地狱中,一切苦乐都不受,苦乐之事是有的,他的心是定的,所以他不感觉什么。凡夫心随境转,为其所迷,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所以受苦受难。西方人心都清净,而且这个清净不会失掉,因为阿弥陀佛的帮助,无论在什么恶道中都不会受其影响。或者说法,或者听法,作影响众。文殊、普贤、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他们是在唱戏,前台后台不一样,也许到了后台,老师变为学生。所以佛法常讲本迹因缘,一佛出世,千佛拥护。‘神足’是‘神通’,佛不大用神通接引众生,因妖魔鬼怪都有神通,众生不易辨别,佛禁止用神通,但若遇有大影响力的人,如国王大臣,偶尔亦用神通而以说法为主。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七、衣食自至愿。三十八、应念受供愿。)

此愿对我们亦甚重要,我们在六道中太久,养成一种坚固的习气,衣食住行,一天到晚牵挂不停。阿弥陀佛告诉我们不必过虑,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现在科学发达,还作不到。今天科学家已经探讨出来,能与质可以互相变化,如何变法还不知道。想吃什么,一想就来,吃完了,什么都没有了,也不要洗碗洗筷,这多爽快。衣服也一样,随心所欲,不要衣柜,亦不必逛公司。一切受用,随心所欲,不必操心。供佛在修福中最殊胜,现在不要说佛,就是想供罗汉也找不到。到了西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我要普供养,一念就作到。要用什么样供养具也是随意即至。这种智慧、能力、神足皆达圆满。照经上说,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得到,而此经只说‘生我国者’即能达到,未说上品上生,可见下下品亦能如是。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即能达到八地菩萨的地位,所以许多菩萨都不相信。此法易行而难信,真相信者,乃过去生中之善根福德有以致之。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三十九、庄严无尽愿。)

此段愿文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物质环境,只说一个概要。‘万物’指一切物质。‘严’是庄严,‘净’是清净。现在全世界环境污染的程度非常严重,看到‘庄严清净’四个字,比从前人感触深刻。‘光’是光明,‘丽’是华丽,形容极乐世界之善美,形色殊胜奇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此皆阿弥陀佛无量劫修学功德之成就,以及十方世界往生西方之人净业所感。西方世界的景象,诸大菩萨虽具天眼,纵然是等觉菩萨也无法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圆圆满满的说出来,因其是如来果地上的成就,唯佛方能究竟。

学佛最要紧的是把事实真相认识清楚。认识清楚之后,自己才能选择与决断。我们生在这个娑婆世界,一切事事物物都看清楚了,难免日久生厌,想离开,到那里去呢?世间人福报大地位高的帝王将相,豪富人家,愈富贵,造的业愈重,将来转生到那一道,被业力牵著走,自己作不了主。凡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善恶境界,心里有所想像,晚上就会梦到,思想就是业力,业力确实有。如想改变业力,其唯一方法,以愿力降伏业力。今天有幸在佛门中找到一条生路,不但善知识劝导我们,诸佛菩萨异口同声称赞念佛法门。尤其末法时期,除此之外,无第二条路可走。虽说法门无量,是从理上说,事上不然。以小乘初果而言,地位很低,如小学一年级,也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见惑分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共有八十八品,断尽了才能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还不能出三界,要再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超出三界,实在不容易。如搞不清楚,作一个错误的决定,把自己一生误导了。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无量色树愿。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树木人人都喜欢,品种亦多,非常高大,达百千由旬。‘由旬’是印度计算长度单位,分大中小三种,大由旬合中国八十里,中由旬合六十里,小由旬合四十里。经上所讲由旬均指大由旬而言。道场树是阿弥陀佛讲堂周围的大树,其高度有四百万里,如此高大殊令人难以相信。应知西方人的身材亦比例的高大无比。赞佛偈里赞叹阿弥陀佛的身相,‘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佛眉间有两根白毫,旋转在一齐,如珠子形,有五座须弥山大。佛的眼睛比太平洋还大,如此说来,西方人与树之比例,就讲得通了。经中只举出最易常见的树加以形容,‘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指一般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者,对于树还能了解,若讲其他物件,则善根劣的菩萨,恐不能了知。凡是往生西方的人,其身量与阿弥陀佛相同。

西方人事环境与物质环境,全是阿弥陀佛称性功德之所流露。树之功德不可思议,树亦能弘法教学,其功用如同电视画面。如我们想看十方世界的状况,悉可于宝树间见之,且可随心所欲,犹如明镜,睹其面像。

我们必须体认都有过去世,如无,今生所受之果报就讲不通。世间每人所受果报不同,自作自受;明此事实,决不怨天尤人,心平气和的接受。知道因果报应之道,我要好好修极乐世界的因,把全部精神投入下去,来生即可接受果报。在此世生活是受业力支配,想作好事都有魔障;生到西方,蒙佛威神加持,没有任何魔难。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二、彻照十方愿。)

阿弥陀佛虽说他自己的居住环境,也就是告诉我们,生到西方之后,我们的正报、身体与容貌,以及所居的生活环境与阿弥陀佛一样。西方是平等世界,居住的环境宽大广博,庄严清净。‘光莹如镜’,‘光’是光明,‘莹’是清净,一尘不染。无论是人的身体或一切万物全是透明的,七宝也是透明的。娑婆世界只有水晶透明,西方连地都是透明的。彻照十方无量诸佛世界,现在的事,过去的事,未来的事,都能看见。心里想什么,统统能见到。无量劫来的因缘果报,无论是自己的,或诸菩萨的,都能彻底明了。为什么成佛成菩萨,为什么堕三恶道,一目了然。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三、宝香普熏愿。)

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已曾读到‘香光庄严’一句经文,现在在此地见到香光庄严的真相。前二品讲光明,此品讲宝香。此世界七宝只有光彩而无香味,西方世界的七宝有香味,所以称极乐世界是‘香光庄严’世界。初学佛者对宝香最易得到感应,心地清净虔诚,或念佛,或诵经,有时会闻到香味。三月前在达拉斯陈大川居士家中,有一次同修五、六人在院中乘凉并讨论佛法,同修们同时闻到异香,时间很长。证实佛的光明周遍法界,宝香亦是周遍法界。十方世界众生有缘见到佛光,闻到宝香,都会发心学佛。这样经文显示西方境界与华严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完全相同。众生能接触到佛光宝香,与佛缘深,这些祥瑞的感应均能启发众生的信心,他有这种感应,对佛法发生信仰,至于以后修学能否有成就,要看他遇缘如何,如遇到念佛法门,较易成就。

四十八愿中前四十三愿皆是佛发愿普度众生往生净土,四十四至四十八愿是佛发的别愿,专对菩萨们发的。菩萨都是舍己为人,但七地以下菩萨,在六道中度生,皆有隔阴之迷。到人间一投胎就把前一生的事忘掉,如这些菩萨修净土法门,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即不会有隔阴之迷。所以大菩萨常常照顾小菩萨,往往在必要时一点醒,小菩萨可能立即觉悟。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此处说‘诸菩萨众’,以圆教说,从初信位到等觉,五十一个位子统统包括在内。他们有缘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菩萨多生多劫发愿教化众生,在自觉觉他方面皆有殊胜功德,听到这个法门,所得的利益超过凡夫太多了。他们得到清净解脱,‘清净’离一切染著,染著有程度浅深不同,‘解脱’是离一切烦恼。只要有牵挂即有烦恼,不能自在。‘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普遍平等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以本宗来讲,‘普等三昧’是念佛三昧中之最高最深的。‘诸深总持’,简单说,一切善法决定保证不会失掉,一切恶念决定不生;安住在念佛三昧之中,一直到成佛。菩萨虽未到西方,而听到阿弥陀佛名号,读到无量寿经,即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本愿加持。但菩萨必须对阿弥陀佛生仰慕恭敬之心;如对经法名号排斥毁谤,不但得不到加持,而且有甚深罪过。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在定中不必离开本处,起一个念即能供养一切诸佛,最难得的是他仍不失定意。我们自己一个人在道场修行,心很清净,一旦向某善知识参访,定就失掉。我们平时念佛为什么见不到阿弥陀佛,见不到还好,见到必大惊喜,反而心动了,甚至于生起骄慢之心,看不起别的修行人。即使将来见到佛或西方极乐世界,如祖师们一样,不必当一回事,一切境界现前,决定不执著。如慧远大师当年三次见到极乐世界,从未告人,最后临终时才告诉徒众。同样,一切魔境现前,不生嗔恚,亦不失定意,不受其影响,依然一句圣号。顺逆境界现前,我们的心是清净的。

我做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四十六、获陀罗尼愿。四十七、闻名得忍愿。四十八、现证不退愿。)

‘证离生法’,此‘生’字指‘六道轮回’,‘离生法’是永远脱离三界六道。菩萨示现在三界六道,如得不到佛的加持,仍会有隔阴之迷,还有生死法。‘陀罗尼’梵语,译为‘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亦即一切法的总纲领。陀罗尼有四种:一、法。二、义。三、咒。四、忍。法即教学,佛之教法,持之不忘。义是理论,于诸法之义,持而不忘。咒即神咒。忍是于法之实相安住。抓到纲领,教化众生不会有错误,一切均无障碍。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平等非常重要,一切万法,体平等,相也平等。我们看就不平等,因为我们著相,迷在假相上。例如一般房屋,有的漂亮,有的很平常,不一样。若请建筑师来看,他只看这些房屋用多少砖瓦、水泥、木材,看来房子都是平等的。菩萨看到真相,了解万法平等,万法一如,所有分别执著都没有,得真正清净平等。此时必定证得三忍,‘三忍’是‘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在仁王经上,也是用忍说明菩萨果证,分为五种:一、伏忍。能把妄想执著伏住,并没有断,是带业往生的基本条件。外表要随顺,内心要清净平等,不能被外界所动摇。诸佛菩萨喜怒哀乐都是教学,面孔只是唱戏而已。二、信忍。信心成就,即深信不疑,比前面伏烦恼要深一层。三、顺忍。此即前面所说的柔顺忍。仁王经之五忍与本经三忍一配合,大致上可以了解,均指圆教地上菩萨的境界。

‘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现前果证即圆满证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此阿弥陀佛最后几愿,帮助十方菩萨而发的,不必到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对阿弥陀佛称名、赞叹、恭敬、供养、依教修行,并为人演说,必定得到阿弥陀佛最后的几愿加持。

必成正觉第七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

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

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觉 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 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圆满

亦以大悲心 利益诸群品

离欲深正念 净慧修梵行

前一品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说的,这一品共有十首偈,其中有阿弥陀佛说的比较多,亦有本师释迦牟尼佛说的。‘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这是阿弥陀佛向世间自在王佛提出报告的总结。现在他已经成佛十劫,证明四十八愿,愿愿都已圆满。圆满之后就要广度法界一切苦难众生,往生净土,使其生活无虞,衣食住行,无忧无虑,这是财布施。阿弥陀佛与诸菩萨讲经说法,令众生破迷开悟,圆成佛道,这是法布施。

‘普济诸穷苦’,指六道众生。有人怀疑,六道众生也有很多有财富有地位者,何以谓之穷苦呢?应知世间人有聪明才智,心不清净,烦恼未断,还有恶业牵缠,这是他的苦;其次智慧不开,对六道以及十法界真相不明了,亦谓之穷。即使是菩萨,智慧未达究竟圆满,度生还有隔阴之迷,也属穷苦。

‘长夜无忧恼’,‘长夜’比作无明,无明未破即有忧虑烦恼,等于在长夜中。思想见解就是烦恼,有妄想即有忧虑,贪嗔痴慢是烦恼。无明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一无所知,无明一旦破了,心性大放光明,照见一切万事万法真相,得佛神力加持,生到西方,即无忧恼。本性中之智慧现前,到最后圆满成佛。这是蒙佛照顾到了极点。

下面一段是四十八愿之结语。法藏比丘成佛之后,以‘无量寿’,梵语为‘阿弥陀佛’作为名号,以名号作为普度众生之手段与方法,至为奇妙。名号很简单,什么人都能念,念佛名号即能得佛加持与接引。名号不但是脱离三界的法宝,也是往生不退成佛的无上妙法。生西以后,我们的体相与阿弥陀佛相同,心与愿亦与阿弥陀佛相同,实在不可思议,应知佛决无妄语,乃是真实。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到西方后仍要修行,‘离欲’是戒,‘正念’是定,‘净慧’是慧,此乃戒定慧三学。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也是到西方后才能作得圆满,在娑婆世界无法完成,此显示道场之殊胜。

愿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刹

消除三垢冥 明济众厄难

悉舍三途苦 灭诸烦恼暗

开彼智慧眼 获得光明身

闭塞诸恶道 通达善趣门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读此经文,即知经典力用不可思议,阿弥陀佛以其智慧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佛皆有光明,但阿弥陀佛的光是恒常普照十方,其作用能消众生的业障。‘三垢冥’指‘贪嗔痴’,对清净心染污最为严重。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离开地狱饿鬼畜生三途恶道,也许今生来生不堕三途,但不能永远保证不去。我们必须依照佛的教诲,认真修学,否则佛想帮忙也帮不上。智慧本来有,因有烦恼而失掉,把无明烦恼舍去,才能恢复本有的智慧。断烦恼,破无明,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开彼智慧眼’是心清净。‘获得光明身’是身清净。身心都清净,一个恶的念头都不会起来,自然不会再堕恶道。‘通达善趣门’,此处之‘善’是‘纯善’,非善恶之善。为一切众生开示佛法中之密藏,此‘法藏’即指本经念佛法门。‘功德宝’即指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而成就。阿弥陀佛以这样殊胜的办法,帮助十方所有一切众生圆成佛道。但一切众生根性、程度、嗜好、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均不同,为众生开无量法门,教导众生。法门一定要契机,禅宗说念佛一声要漱口三日,此门庭施设不同。喜欢那个法门就专心修习那个法门,必须一门深入,要专要精,若只为求解,可以广学多门,谈到修必须专。讲经法师可以兼,广学是为了别人,专修是为自己。我们今天目的,如真为断烦恼、证菩提,应专修易行道。现在众生苦难多,生命财产毫无保障,没时间研究许多法门,如认清楚,必须选择这个最容易成就的念佛法门。

如佛无碍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师 得为三界雄

说法师子吼 广度诸有情

圆满昔所愿 一切皆成佛

斯愿若克果 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 当雨珍妙华。

此二愿是法藏发愿要同佛一样。‘如佛无碍智’,即无所不知。对一切众生清净平等的慈悲,对九法界众生一视同仁,成佛之后即教化众生。在三界为大英雄,旁人作不到的事,他能作谓之‘雄’。狮子为兽中之王,形容佛的说法能降伏一切外道。佛的知见正,能摧邪显正,无论因地或果地,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度众生。‘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此二句实不可思议,为什么一切诸佛菩萨都称赞阿弥陀佛?就是因为阿弥陀佛欲令一切众生均成佛道是其大愿。末后二句是求感应,阿弥陀在虚空中转真实微妙的大法轮,此处所说‘大千’,若狭义说,指世间自在王佛的教化区,若广义说则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均包括在内。

每一个世界都有欲、色、无色界,四天王、忉利天在地上。夜摩以上在空中空居天。三界天人听佛讲经都可以给法藏作证明,如果法藏发的愿是真实不虚,法藏要求天神雨花作证。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此乃大千感动,果然天神在空中雨花,天乐鸣空,此天神菩萨均来作证明。

积功累德第八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法藏在佛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四十八大愿之后,住真实慧。本经讲三种真实,前面提过,‘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真实之利’,这两种都是事实,如何达到,一定要‘住真实慧’。真,说的是行,表现在我们日常行为之中,绝无虚妄。可见佛法确是建立在‘真实慧’的基础上,绝对不是情执,西方世界是这样成就的。所修的极乐世界,开廓广大,世界之大,人众之多,‘超胜独妙’,超越胜过一切诸佛国土。因为十方刹土全是无常变化的,众生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星球亦有成住坏空,全是无常的;而西方则是建立常然,无衰无变,长生不老,永远不病,绝无衰退变化,永远不愁生活,事实如此优异,焉有不向往之理。

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弥陀经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而这里说于无量劫积植德行,可知阿弥陀佛久远劫来已经成佛。极乐世界是他的化土,如同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界一样。梵网经说,释迦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成佛是第八千次。他在此次八相成道,夜睹明星,乃是表演给我们看的。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实在殊胜。要追究他殊胜的原因,他于无量劫前即积植德行,‘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心中清净属于定,不著外面的环境,内不动心,外不著相。

阿弥陀佛在无量劫中修的就是这些东西。所有一切大乘法都以这两句为修学的纲领。禅、净、密均如此,教下止观亦如此。离了这两句就不叫佛法。我们很想学而学不到,境界一现前,烦恼就起来了。而佛则‘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只喜欢一桩事,即‘诸佛所修善根’,佛佛相念,就是念佛。除了喜欢念佛之外,其他什么事都放下。此种提示不可思议。佛在观经中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当念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想佛不知不觉即成佛。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佛叫我们念佛,一切佛中,阿弥陀佛第一。释迦牟尼佛没有叫我们念别的佛,只叫我们念阿弥陀佛,因为他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行寂静行’,行是行为,佛菩萨的行是不动,非身不动而是心不动,身有心空。佛门用的标志是轮,轮是圆形,圆动,心不动,此谓之‘动静一如,空有不二。’我们平常说身口意,身表演,口演说,意是心,心不动。‘远离虚妄’,‘虚妄’即生灭心,真心不动。‘依真谛门,植众德本’,真谛,以现代话说,即真理,德本之本;‘本’是根本,能生万德庄严,就本经言,‘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众德之本。用这一句佛号修内不动心,外不著相。

一切苦难,不必计较,逆来顺受,如知其因缘,即能甘心承受,皆是过去今生所作不善业的结果。‘少欲知足’,一天有两顿干饭吃,有个住处,就够了,若能知足,其所求者少;作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比神仙还快乐。‘专求白法’,印度人用白黑比作善恶。对人要利益众生,舍己为人,不疲不厌,此以真实慧为原动力,成就六波罗蜜中之忍辱波罗蜜。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对一切造作恶业,迷惑颠倒的苦难众生,常怀悲悯之心,态度温和,真心爱护他,甚至于严词教训他,并非只说好听的话,勉励开导他,令其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是教学的大根大本。

汉高祖建立政权之后,即以孔孟的教学作为国家教育的方针。故尊称孔老夫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儒家教学以‘敬’为第一优先。礼记中第一句话就说:‘曲礼曰无不敬。’佛经中之忏悔文第一句是‘一切恭敬’。普贤十大愿王第一句是‘礼敬诸佛’。教育就是教孝教敬,‘孝敬’是教育之大根大本。现在社会不要孝不要敬,所以天下大乱,日后将会更苦。几时大家把儒佛教学的真面目再重新肯定,世界才有和平的一天。不管政体如何,无论专制、民主、独裁,都不相干。学记中讲得很清楚,‘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的是孝亲尊师。佛叫我们恭敬三宝,最重要的是自性三宝,先要尊敬你自己,人要自重自爱。三宝是觉、正、净;佛是自性觉,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净。在日常生活中念念想到自己是否觉悟,不觉则迷;是否正知正见,思想不纯则邪;是否心净,不净则染。自性之外有住持三宝,其作用在提醒自性三宝。见到佛像是不忘本,念念不忘佛恩;其次是提醒自性觉,我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有无迷惑,在一切境界中保持纯正的思想见解,心地清净,此之谓恭敬三宝。

‘奉事师长’,师长是老师,师长对我的教导,我能理解,依教奉行。对我的希望,我不辜负他。真正好老师,生活一定过得很清苦,少欲知足。对于世间他是旁观者,他对世间并无利害,无利害所以他无有得失的顾虑。对老师无虚伪谄曲之心,乃是从事磨练,然后推广对任何人亦均如此。‘庄严众行,轨范具足’,‘庄严’即今日所说的真善美慧,无论在任何方面都能作得很完美,能为一切大众之表率。此句含义非常广泛,佛弟子各行各业都有,你在社会上任何一个团体服务,你都是该团体同仁的模范,这才是佛教徒。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真实的智慧,知人生宇宙是幻化无常,若认真则是迷惑颠倒,自讨苦吃。知道真相,即能放下,放下就自在。‘三昧’是正受,正常的享受,内不起念,外不著相。苦乐忧喜都不受,禅宗谓之‘禅定’,净宗谓之‘一心不乱’。‘观法如化’是‘慧’,‘三昧常寂’是‘定’,有定有慧,表现在外的自然善护口业。六祖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观法如化,亦无善,亦无恶,根本没有分别执著,那里有善恶是非。世间人虚妄分别,才有善恶是非。善护身业,自然不犯过失,不失律仪。善护意业,心地清净,绝对不会被外面境界所污染。七情五欲均是污染。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阿弥陀佛在因地中修行的事实,正是我们应学的。上面一段是自行,这一段是化他。法藏在因地,其身份是国王。帝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家天下。把王位以及所有财富、珍宝、家庭眷属,统统舍掉。出家之后,恒行布施。凡是于众生有利益者尽量去做,谓之布施。在家人以财布施为主,出家人用法施教化众生。戒律至为重要,在家学佛有五戒八戒;出家人有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此乃律仪戒。除此之外,所有佛之教导均属戒律。如把戒律废弃,佛法的行持就没有了。纵然天天讲经说法研究讨论都没有用,已与生活脱节,一律成空,所以佛法重在行持。

佛在世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时间不长,佛所说戒,只是原则性的,其中分三大类。一、律仪戒,佛所订的各种律仪。二、摄善法戒,佛虽未规定,我们也应当遵守不犯,如不吸烟。三、饶益有情戒。只要对大众有利益者均应作,且其利益有三种,一者、现在有好处,将来有害处,不能作。二者、现前有利益,将来亦有利益,应当作。三者、现前无利益而将来有利益,亦属于善,应当作。佛菩萨看得久远,现在举世之人莫不赞成科学,因其带来近代文明。中国古人亦懂科学,指南针、火药,远古以前就发明了。汉朝王莽时代已发明飞行技术;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是机械化运输。为何不传于后世?中国人知道,对当时有好处而对将来没好处。现在科学发达,人的价值衰落了,从前人的生活,与大自然融成一片,形容为诗情画意,生活真有享受。科学发达之后,所带来的后遗症,其中环境污染已无法挽救,尚不言其他。

忍辱,愈是勇猛精进,挫折愈大,此乃无始劫来所造罪业有以致之。忍可以消业,用智慧面对事实,委曲婉转,不退精进,能忍才有进步。精进才能达到禅定,‘定’可以灭业,‘忍’可以消业,业障断灭了,智慧即现前。菩萨以此六个纲领教化众生,助其修行,心要安住在信愿持名,即是‘住于无上真正之道’。句句落实,绝无谈玄说妙。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此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中累劫修行,无有疲厌,感应到所生之处有无量宝藏。以世间人讲,财富地位乃过去生中善业所感,全是业力作主。佛菩萨是以愿力作主,我们作不了主是因为有业。业力大过愿力,愿亦不能兑现。所以六度是消业最有效的方法。‘发菩提心,一心念佛’是灭业的最好办法,一切愿望自然现前。‘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这就是法华经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菩萨在六道度生,内心清净平等慈悲,行菩萨道。菩萨无论现何身,一定会孝亲、尊师、重道,以自身作表率提倡佛教教育,所有一切功德中,以推行佛教教育为第一功德。

现在世间豪姓尊贵者很多,对于这样好的佛教教育闻所未闻,很难接受,更谈不到推动。这种豪姓就不足为贵,因为他这一生的豪贵是他前生积功累德修来的,他这一生享完之后,再不修善,来生就没有了。世间富贵不是真富贵,真富贵是求解脱。解脱方法,大乘经论中虽说了许多,而真正有把握的只有净宗这条路。黄念祖老居士,晚年全心全意著书劝人念佛求往生,很诚恳告诉我们,禅与密很难成就,大陆四十年间,学密人很多,真正成就者只有六个人。而念佛成就者,宽律法师在其所著近代往生随闻录中所载有几百人,还有很多他不知道的,这是一条非常稳当的道路。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心愿同佛,因之身之行、口之言没有一样不同佛,因此自然即有光明妙香。光明一般人不容易见到,而佛菩萨诸天鬼神能见到。香较易觉察,每人身上均有气味,与行持有关系,身是最亲切的一个物质。佛说‘境随心转’,心清净,身即清净,身清净即放妙香;心中有烦恼恶念,身的气味即很难闻。大陆上有真正修行的高僧,例如虚云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理一次发,但是他身上有一种清香的味道,他穿的破烂衣服也都有香。从此一事实可以体会到,假如我们的心愿与阿弥陀佛相同,言行也尽量摹仿去作,得到佛的威神加持,我们的香光也会普熏无量世界。理上能讲得通,事上也很有可能。

法藏修行接近圆满的时候,无论在何处所示现的皆是圆满的德相,手中常出无尽之宝。佛家常说,‘佛事门中有求必应’。我在初学佛时,亲近章嘉大师,他把这句话很慎重的告诉我。但有时求不到,是自己有障碍,障碍去掉,感应自至。求成佛都能作到,何况其他?有一年我在台北法华寺讲地藏经,讲到有求必应一事,会后有一位法师对我说:‘我对有求必应有怀疑,我向佛菩萨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也没求到。’我问他的现状,据说他一个人住在茅棚。因而想到如理如法的求无不应,佛菩萨帮助你善业善行,绝不会帮助你增长贪心。

圆满成就第九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所发誓愿。圆满成就。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菩萨在因地中修行,难行能行,难舍能舍,此是修行之总纲领。心中完全放下,一丝毫分别执著都没有,心才清净,清净心是人生最高的幸福、快乐与享受。无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均能称心如意,不是言语文字所能表达;所发四十八愿,法藏比丘均已圆满成就。‘如实安住’,实已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极乐世界的庄严,以及教化众生之宿愿均已圆满成就。

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世尊告言。彼彿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凡夫最大的障碍,就是虚妄、分别、执著,习气太深,佛说真话,我们听不懂;华严会上初住以上菩萨都没有过现未,讲六道,讲十法界,都是分别执著。如讲真话,十法界、六道轮回、菩萨界位、极乐世界全没有了,到了一真法界。佛是不生不灭,无去无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三世古今不离于当念;一念就是,二念就错了,二念就变成十法界。我们现在把一念变为阿弥陀佛,把所有其他念头统统放下,只是一心念佛,心中清净,无杂念,无妄想,所以境界就高了。譬如许多河流,流到大海里,即无法在大海中指出那些是河水,那些是江水,以及其先后次序。成佛以后所有一切分别执著全部消失,可知对此念头不要执著,‘有’是假有,谓之‘妙有’。弥陀在西方示现成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那由他’是亿,‘俱胝’是十万,‘俱胝那由他’即十万亿,弥陀经讲,在我们国土十万亿外‘有世界名曰极乐’。注意‘有’字,此‘有’是真有不是假有。法藏菩萨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此十劫是我们的时间,西方没有时间,离开分别执著即无时间。

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认为对初学仍感繁复,再归纳为百法,教导初学,其中空间与时间均占一条。百法分为五大类:(一)心法,即心理学。(二)心所法,即心理作用。(三)色法,即物质。(四)心不相应行法,此法是有,但不属于心法、心所法,亦不属于色法,此乃众生抽象的根源,绝对不是事实,全是假设的。以上四种称为‘有为法’,有生有灭。(五)无为法,不生不灭,共有六种,前五种是‘相似无为’,例如虚空没有生灭,只好把它归到无为。最后一个是‘真如无为’,即真如本性,纯真无妄。时间空间完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佛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是对我们娑婆世界说的。

皆愿作佛第十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佛即知之。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后当作佛。彼于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今供养我。复相值也。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释迦佛从第四品开始介绍到本品,说阿弥陀佛作国王发愿出家,累劫修行,建立西方世界,已经成佛十劫。阿阇王子及五百大长者,听了世尊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皆大欢喜。为了表示敬意,各持一金花盖,到佛前作礼,供养佛。心里起了个念头,我将来作佛亦如阿弥陀佛。佛有他心通,佛即知道,向大家宣布,这些人将来必定作佛,他们过去生中无数劫来,修三学六度,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在迦叶佛时,彼等为我弟子。迦叶佛是贤劫中第三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迦叶佛时我们本师叫护明菩萨,其地位与现在的弥勒菩萨一样,住在兜率天内院,作后补佛。现在释迦佛成佛,阿阇王子他们又来了。

李老师在这段经文上面批了三点:(一)住菩萨道,供四百亿佛,仍隔阴退转。这些人住菩萨道,都是菩萨,曾供养四百亿佛,现在是王子大长者,退下来了。这样深厚的善根虽修三学六度,并未证果,乃权小菩萨,仍会退转,殊为可畏。

佛说:‘是王子等,后当作佛。’后到什么时候并无期限,可能远得很。何时他们能发心求生净土,就成佛了。一个人一听到净土法门,马上发心念佛愿生净土,他的善根福德超过阿阇王子及五百大长者太多了。虽然经中讲临终一念十念造作恶业的众生都能往生,那些人在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比阿阇王子这帮人深厚,而是这一生迷惑颠倒,造作无量罪业,到临终时遇到善知识一提醒,顿觉宿缘,所以一念十念即能往生,不简单。我们有幸听到这个法门,若能相信、接受、修习这个法门,要珍惜自己这段因缘,证明我们的过去善根福德,超过阿阇王子这帮人。反而言之,如果不能相信接受,必至如李老师所说的第二点‘迟早遇缘,长劫流转’,没有期限的流转六道轮回。第三点是:‘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真要把这个事实搞清楚,就应当下决心求生净土。

国界严净第十一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以下这几品都是介绍极乐世界的状况,在古今许多大著述中可以找到有关资料作参考,不妨讲得快一点,至于修行作工夫方面的教训,可以多费一点时间研究。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功德,一切美好,找不到一点缺陷。十方诸佛世界与娑婆世界均有苦,佛在经论中把众苦归纳为八万四千苦,再归纳为一百零八类,我们用的念珠有一百零八颗,即含有破苦之意。再归纳为三苦、八苦。苦是果报,有因必有果。过去世,虽有苦的因,但西方世界没有苦的缘,所以不起现行。如此地球,人口大约五十多亿,若人人都修善,世人还会有苦吗?今世作恶者多,作善者少,念佛是修净业,少之又少。念佛能消众生之业,此时灾难多,众业所感,如此地区念佛人多,读诵大乘者多,此区灾难可减缓,如有十分之一的人念佛,即可化解共业。凡往生者无一人再造恶业,每天同西方三圣见面,听佛说法,佛不说法,六尘皆说法,永无中断,你的恶念恶习气烦恼永不会再起作用。

‘难’是困难障碍,我们有八难,障碍我们的道业、学业、事业,以及生活幸福。西方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人事无障碍;环境随心所欲亦无障碍。‘恶趣’,娑婆有恶道,而西方无。‘魔恼’,魔是折磨,魔有四大类:五阴魔、烦恼魔、死魔,此本身具足,外来的叫天魔。恼是烦恼,贪嗔痴慢,西方不但无此事,且无其名字。‘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西方与娑婆不同,无四时变化,无四时即是无时间观念,一切万物都是无量寿,不生不灭。我们的生活要靠大地生长五谷杂粮维持,西方世界人的生活来源都是由自性变现出来的,不要操心费力,自然现前。西方大地宽广平正,不像地球上有丘陵、坑坎、沙砾。西方亦有水,但与我们的水不同,称为‘八功德水’,可以往上流,随心所欲。‘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西方是宝地,宝有光有香,而且是透明的,香光是自性中本来具足的,我们迷失了自性,此项德能丧失了,到了西方,因心清净,心净则土净。经上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是信愿,一向专念是行;三资粮具足,往生有望。

所有一切物象,皆由基本物质所组合,叫它原子、电子、核子均无不可。佛法中称之为‘微尘’。一切万物皆由基本物质所组成,因其排列方程式不同而各异,惟其基本元素则一。金刚经说的‘一合相’,这个‘一’就是基本物质。如组合顺其自然,其德能完全显示出来;如不顺其自然法则,则其组织就变更了。我们今天的组织就不自然,因我们有妄想。宇宙大组织如何产生出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常想到身心愉快,身内组织就正常不生病;如想身体那里不对,不久就会生病,所有一切生病的根源,统是由妄想分别执著而来。我们的心健康,身就健康,身心健康,环境就正常,风调雨顺。整个世界一切所有的变化都与人心息息相关。

西方世界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十方诸佛世界是佛的愿力与众生善恶无记业力所变现出来的。西方世界是佛的愿力以及念佛往生者之功德愿力所成就者。因不一样,果就不一样。凡是往生者只修净业,善业尚且不修,何况恶业。

阿难闻已。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汝身果报。不可思议。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国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耳。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于此法。实无所惑。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阿难听了佛上面一番开示之后,颇有疑问,于是对佛说,假如彼国没有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阿难对西方世界的情况不甚明了,认为西方亦应有须弥山。佛反而问他:夜摩兜率及四禅天四空天依何而住?夜摩以上是空居天,不在地面。科学家说,人是在三维空间内。如在四维五维及无数维空间,他们的境界,人类无法了解。我们自己的果报,众生的业报均不可思议。还有众生的善根亦不可思议,每人都有善根,蚊虫蚂蚁毒蛇猛兽都有善根,说不定来生它得生人道,遇到佛法,他就成佛作祖。诸佛本愿威神功德不可思议,你善根成熟,佛自会来帮你成就,生到西方见到阿弥陀佛,即得平等身业,与阿弥陀佛一样。闻名得平等口业,口中只一句阿弥陀佛。遇到光消除业障,增长智慧,即得平等意业。心地清净光明,无所不知,即入如来家,住弥陀行业。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亦复如是。业因果报不可思议,阿难统统明白,他是为了众生破除疑网,所以发问请佛开示。

光明遍照第十二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遍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这一品非常重要,在五种原译本中,独于此品内容完全相同,可见佛于每次说法时都要提出来说,目的在激发我们的道心,使我们有更深刻的认识。‘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这是佛的金口玉言,决定真实。所以在赞佛里有一句,十方一切佛,阿弥陀第一。其光遍照法界,无处不照。一切诸佛成佛以后,其智慧光明德能完全相同,皆为遍照,但佛要放光才照,而阿弥陀佛不放光也照。因阿弥陀佛从前在世间自在王如来座下,承其威神,曾亲自看见虚空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概况,所以他的光明是常照,不是放光。顶上圆光是常光,佛有,我们每个人都有。而每人的光不一样,心地善良,光相就好,烦恼重,光是灰色。最好的光是金色、黄色、白色,其他较次。诸佛顶上圆光大小不一,其放光所照佛刹范围亦有远近,这完全视其前世在因地中求道,所发之愿大小不同而各有差别。唯独阿弥陀佛,他的愿力遍法界,所以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他的教区。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世间放光物体,只有日月为最,而弥陀之光胜于日月之光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此二句最为重要,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都有这句,可见释迦佛对阿弥陀佛之赞叹不是偶然的,是恒常的、真实的。释迦佛如此赞叹,也就代表一切诸佛如来同样赞叹,并一致同意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遇到这部经,乃是遇到一切诸大乘经之第一经。阿弥陀佛的名号很多,上面经文讲了十二个,这十二个名号,皆为光明之德。‘无量光’表真实智慧;‘无边光’表解脱平等,万法一如。‘无边光’是本具的性德,我们有分别就划界限,有执著就不能超越界限,心量小就不平等。佛法要细心体会,才能了解其真实义,只要有执著就有边际。‘无碍光’是讲作用,智慧德能作用,永远没障碍。心是清净的,心是本体,用是随缘,就自在无碍,‘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原则是恒顺众生,众生根机不同,应随机施教,佛无有定法可说,能令众生各得其益。今天有的法师随其自己的分别执著而说,即难以分辨邪正。释迦佛预知后世有此情况,故临涅槃时说四依法,第一依法不依人,依据经典,不依个人说法。如其说是引经据典,还要看何经。就净宗言,如非净土五经一论,即不便接受,因其他经典并不契我之机。‘无等光’是甚深密义。‘智慧光’能破无明。‘常照光’,寂而常照。‘清净光’,即三善根。无贪,去贪爱,世间法不贪,连佛法也不贪;无嗔,决无嗔恚嫉妒;无痴,真妄、邪正、是非,一接触就明了,决不颠倒迷惑,即得清净光。‘欢喜光’,佛菩萨所在之处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俗谓人缘好。

‘解脱光’,要离四相及四见,金刚经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破四相是相似的菩萨,破四见是真菩萨。‘安隐光’,何时才真正的安隐?中国历史是全世界最完整的,仔细去读即可发现无常,人生、国土、朝代,时有变迁,生灭无常。‘超日月光’,光明的亮度超过日月。‘不思议光’,包括所有不可思议功德。佛光触照,即佛的加持,‘垢灭善生’,此‘善’字是专指无始劫的善根发现,对此法门深信切愿一心持名。‘身意柔软’,是身体健康,对世出世间事,心开意解,恒顺众生,无得失利害的妄想,得到自在。有堕三恶道者,佛光一触到,即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念一句阿弥陀佛即是念其光明、威神、功德,以及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均包括在内,佛号功德不可思议。故经文说日夜称佛的光明威神功德,至心不断,即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寿众无量第十三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于一昼夜。悉知其数。假使十方众生。悉成缘觉。一一缘觉。寿万亿岁。神通皆如大目犍连。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譬如大海。深广无边。设取一毛。析为百分。碎如微尘。以一毛尘。沾海一滴。此毛尘水。比海孰多。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如毛尘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彼佛寿量。及诸菩萨。声闻。天人。寿量亦尔。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

西方世界第一殊胜就是无量寿,古来许多大德对净土宗之赞叹,认为‘无量寿’是净宗第一德。唯独寿命长才能使众生达成圆满的成就,且能增长其信心。我们知道西方世界纯是菩萨,没有声闻。此处所说有无数声闻之众是指菩萨中其修学程度等于声闻,故名之为声闻。大乘圆教初信至七信的菩萨,其断惑的能力等于小乘阿罗汉。七信以上不叫声闻。菩萨有五十二个阶级,如学校之分班次,只是七年级以下谓之声闻。这些人智慧能力超过声闻,神通智慧全没有障碍,如前面所说其能力为八地菩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此种情况如靠菩萨自己的能力,虽八、九地菩萨也作不到,此乃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之力。此段经文显示出与华严的境界相同,华严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此属事事无碍法界。

佛举比喻,说明西方世界往生人数之多,无法计算。大弟子目犍连尊者代表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星球上所有众生,他于二十四小时可算出其数字。假如十方世界众生,悉成缘觉,缘觉比阿罗汉果位高一级,寿万亿岁,每人神通均与目犍连一样,尽其寿命,竭其智力,共同计算七信位以下的菩萨人数多少,他们连千万分之一的数字都算不出来。因为任何人听到这个法门,人人都想去。阿弥陀佛成佛已十劫,十方一切刹土诸佛菩萨宣传推荐介绍此法门,其往生人数之多无法计算。

下面再举一个例,譬如大海,深广无边,取一根汗毛,剖析为一百条,取一条沾海水一滴,此一滴水与大海水在容量上几无法相比。前面所说的大目犍连等所算出来的数目如毛尘水,其未算出者,如大海水。西方人数之多无法计算,寿命之长亦无法计算。自古以来无论中外,没有不求长寿的,秦皇、汉武都不例外。南北朝时有一位昙鸾法师,未遇到佛法时学仙,希望长生不老。一次途遇天竺三藏菩提留支,问佛门中有无长生法。留支即以观无量寿经授之,曰此大仙方也。鸾顶受,烧仙经,一心修净业,很有成就。净土三经一论,其中往生论之注解就是鸾师的著作。

宝树遍国第十四

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化作。或有宝树。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水晶为梢。琥珀为叶。美玉为华。玛瑙为果。其余诸树。复有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华果。种种共成。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以下数品介绍西方世界的依报环境。极乐世界,多诸宝树,纯金树、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等等,无量无边。佛为我们介绍许许多多的七宝行树,我们也实在无法体会,所以佛只能用娑婆世界所常见的黄金白银琉璃水晶,略举其大概。实际上与我们这个世界的金玉珠宝并不相同。我们的金玉珠宝的光彩比不上西方的,在应用方面更比不上,西方世界的黄金可以作衣服穿,琉璃水晶也是软的。看到这种情形不必去研究、比较,只有相信圣言量,佛不会骗人,等将来到了西方一切都看到了,方知经文之不诬。现在打妄想没用,反而把心搞乱了,毫无益处。西方世界这样美好,心向往之,如果只为贪图西方之美好环境而愿往生就去不成,因心不清净。佛要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必要样样都说到,起码给我们一个大概的轮廓,以启发我们修学的信心与往生的意愿。因在此娑婆世界生活甚苦,修行障碍太多,西方资源丰富,衣食自然,对于我们选择道场,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资讯。

下面提到树木的整齐美观,‘行行相值,茎茎相望’,不是人工栽种的,而是自然排列,美不胜收。中国的艺术,书法与绘画,历史渊源甚久,好的书画没有一笔败笔。西方世界的景象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所有宝树栽种的行列,整齐美观,恰到好处。‘清风时发,出五音声’,所发音声皆宣扬妙法,此皆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可以说整个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帮助一切众生断烦恼、破无明、成佛道,永无退转。弥陀所有一切设施,真是尽善尽美。在西方极乐世界闻法、修行,工夫不间断、不退转,十方世界无此等事实。五音在中国是宫、商、角、征、羽,另外还有两个半音,一共有七个音,西洋也是七个音,七音一配合即成交响乐,不需要乐谱与指挥。

菩提道场第十五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金珠铃铎。周匝条间。珍妙宝网。罗覆其上。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道场树是阿弥陀佛说法讲堂四周的树,不但树排列整齐,树上还有装饰。‘摩尼宝’即如意宝。‘宝锁’是两根木梁接头上之金属装饰,以加固建筑物。宝柱有栏楯围绕,在树木枝条间系以铃铎,刮风时发出音响。建筑物上面有宝网,中国大陆现在也很少见,在日本还保存宝网之旧观。日本寺院建筑形式完全是采取汉唐时代的风貌,雕梁画栋。梁柱全是艺术品,为防止鸟类筑巢,用铜丝编成的网加以保护,称为‘罗网’。树木枝叶为众宝所成,均能发光,照耀无极,且有香气。一切庄严,随意而现,不可思议。‘应’是感应,心中一有感,树中罗网即有应。如在西方,忽然想家,则宝网中即现出自己所要看见的人物与景象,如同电视一样。想弥勒菩萨,弥勒内院的景象人物立时出现,如同面见。不但可以见到,且可听到菩萨讲经说法,并可以对话。随念而现,不可思议。微风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能觉悟迷惑的众生,且能远达十方佛土。音声之妙,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推为第一。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树的声音,嗅其香味,尝其果味,触其光影,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这些树木是阿弥陀佛教学的工具。我在过去有个理想,建立一个净宗专修道场;净宗专修就是念佛。古时慧远大师在庐山创办第一个念佛道场,到了民国初年只剩下苏州灵岩山念佛道场,作得非常如法。今天这个社会已有丕变,旧时丛林制度,戒律森严,难再实现。为易于接引群众,最好建立一个社区,命名为‘弥陀村’,类乎一个大花园,有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在适宜地点装置小型播音器,放送念佛讲经之声。村中复有讲堂、念佛堂、图书馆、活动中心、大餐厅。各人有各人之居住环境,并非共同生活。因念佛人大多为中年以上之人,性格定型,有其独自习惯,不容易共住。这种构想,希望将来能有实现之一日。

见到树又闻树演说妙法,即能获得三种忍,此为他方世界所无。三种忍:第一为音响忍,听了佛法之后即开悟,彻悟后了知一切万法,如梦幻泡影,无得失,无取舍,无分别,无执著,对境真不动心,此为初地、二地、三地之境界;第二柔顺忍,比前又进一步,不但不著一切相,连言语名字都契入了实相,此时的心真到了柔顺程度,不再有成见意见,此是四地、五地、六地之境界;第三是无生法忍,真正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是七地、八地、九地的境界,足见此三种忍在菩萨果位上是从初地到九地的境界。由听树的声音而能证得此三种忍乃是奇迹,此阿弥陀佛无量的智慧、德能、才华、善巧方便,皆于宝树之中显露无遗。我们一接触,统统得到,如前面所说,‘皆得六根清净,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实不可思议。

堂舍楼观第十六

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中有在地讲经。诵经者。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有在地经行者。思道。及坐禅者。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经行。思道及坐禅者。或得须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罗汉。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欢喜。

西方是平等世界,凡是生到西方,所有一切环境皆与阿弥陀佛所居住的环境一样,乃知整个西方所有一切设施,都是阿弥陀佛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无量功德所成就的。我们到西方是享阿弥陀佛的福,他对我们的恩德实在太大了,我们应当发决定愿往之心。

‘精舍’是精致的房舍,清净优雅。楼观栏楯皆七宝自然化成,并非设计营造。‘交络’是装饰,所有建筑光明微妙,无与伦比。‘诸菩萨众’指从初信位一直到等觉菩萨均包括在内。初信位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者,无论大小菩萨,大家所居住的环境与阿弥陀佛一样。

在西方世界中有在地面上讲经、诵经、受经、听经者,‘受经’是依教奉行,‘听经’是领解。‘经行’是散步,也有思道及坐禅者。此外也有在空中讲经受经者。西方人日常生活皆是在用功。我们在此间一天忙到晚,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值不值得?如想通,把娑婆与极乐作个比较,这个世界没有一丝毫值得留连的。在这个世界想不造业是不可能,身心都不清净,果报很可怕。假如没有这么一个好的修学环境,佛说种种经法,只是空话,我们还是搞六道轮回,岂不是吊胃口,佛如何对得起我们?这部无量寿经有真实利益,确能实践,不尚空谈。所以这部经不能不讲,经中内容令我们了解真相,才能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到了西方果证非常殊胜,可得小乘四果。但西方无小乘,所谓小乘四果是由断证工夫说的。听到佛菩萨说法,众鸟行树也说法。断了八十八品见惑,等于这个世界的须陀洹,又称‘入流’,但是他是菩萨,一年级菩萨。如果断了欲界九地思惑中前六品等于斯陀含,又称‘一来’。再断欲界思惑后面三品即证三果阿那含。阿那含在我们这个世界叫‘不来’,不再到欲界来,他生到四禅天。四禅天是凡圣同居土,其中有五不还天,三果阿那含居住修道之所,他在那里把色界无色界七十二品思惑断尽,就证阿罗汉果,又名‘不生’,超出三界。这是从断证比喻上说的。

小乘根性很执著,大乘比较圆融,心量广大。佛特别交代我们多读大乘经典,心量拓开,到西方占大便宜,开悟证果均快,不要对一切人一切事斤斤计较。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何必认真,常作如是观,自然心开意解,到西方即证得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圆证三不退。西方每人都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法喜充满。

泉池功德第十七

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纵广深浅。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洁。具八功德。岸边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华果恒芳。光明照耀。修条密叶。交覆于池。出种种香。世无能喻。随风散馥。沿水流芬。又复池饰七宝。地布金沙。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芬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

此品经文介绍西方生活环境,讲堂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之所。三经合起来看,阿弥陀佛分身化身无量无边,讲堂处处皆有,讲堂之周边皆有泉池。池之大小不一,十方往生的人均可受用,惟往生者无始劫来根性不同,有修小乘者,有修大乘者,还有修一乘法者,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八种功德在观无量寿经有详细说明。第一纯净,第二甘美,第三清凉,第四轻软,第五润泽,第六安和,第七除饥解渴,第八长养诸根。宝池四周,各样树甚多,枝条长,叶密,出种种香,非世间有。池饰七宝,池底铺金沙,宝池中莲花色彩亦美不胜收,有青色、红色、黄色、白色。弥陀经说四色,此处亦如是。十方世界众生真正发愿往生,七宝池中即长一朵莲花,念佛的工夫深,信心坚固,此花就日渐长大,花色艳美,将来往生即在此花中化生,而且花上还有往生者的名字,此不可思议。在旧金山有一位女居士,她念佛时看到一朵莲花,莲花上有她的名字,她在念佛堂止静时看到。如果行者退心或羡慕其他法门而改变,此莲花即日渐枯萎。所以往生的人莲花大小不一,光色各有异同。

若彼众生。过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颈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温者。急流者。缓流者。其水一一随众生意。开神悦体。净若无形。

池中之水能如人意,想浅、想深、想冷、想热,均能达到。能开发我们的觉性,能破迷开悟。身体触到水为触受,西方六尘皆说法,所以能得法喜充满。‘净若无形’是说明保持八功德水之功能而并不感觉其存在,好像我们的空气一样。宝沙映澈。无深不照。微澜徐回。转相灌注。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或闻佛法僧声。波罗密声。止息寂静声。无生无灭声。十力无畏声。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舍声。甘露灌顶受位声。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静。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宝沙映澈,无深不照’。指池中之沙也放光明,西方世界是光明世界。水有微波,慢慢回转,流水音声微妙,有念三宝声,或大乘佛法声,愿听何法,各自如愿听到,不相妨碍。今天这个世界障难太多,聪明人一心一意只求往生,至于许多大乘经典俟到西方之后再学。近四十年来,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往生者有三分之二不识字,未读过书,他们就靠一句佛号,其瑞相一般出家人都比不上。一九六八年台南将军乡有一位老太太,心地忠厚,不懂佛法,见庙就拜。往生前三年娶一儿媳,此媳懂佛法,告其专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年。往生之日,告知家人,她要洗澡,不要等她吃晚饭。家人很孝顺,大家还是等她。很久不来,再去请她,见其站在佛堂,不动,已经往生,站著走了。实在讲,知识份子反而不如不识字的老太婆,她们真诚谦虚,绝无贡高我慢。李老师常教我要学愚,不要学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止息寂静’是禅宗修学的方法,禅宗最早到中国来,主要的方法是观心,后来众生妄想杂念多,不如古人,所以就改为参话头。‘无生无灭’是指果地上的境界,十地菩萨以上所证的清净寂灭。‘十力无畏’,如来果地上有十种特殊能力,其他人所无,法身大士虽有相似的十力,而距佛的十力相差很远。‘无性无作无我’,通大小乘,‘大慈大悲喜舍’,不只通大小乘,也通人天。色界天中佛即讲,除修四禅八定之外,还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才能生到四禅天,如无慈悲喜舍,生到天上,可能都变为阿修罗,有天之福,无天之德。因其仍有分别执著嫉妒傲慢好胜之心。‘甘露灌顶受位’是讲密宗,由此可见西方说法包括一切法门。讲经说法是为破疑生信,如一点怀疑都没有,一部大藏经等于破纸。佛四十九年说法就是为了生信,如果相信一句佛号,功德无量无边,含盖十方一切诸佛的佛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见到自性,自性流露出来的,那有不知道的。不但一切佛法通达,一切世间法也通达了,因世法也是由心性流露出来,离开心性无一法可得。禅宗讲明心见性,净宗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只求一心不乱。民国初年印光大师的道场,不讲经,不作法会,不作佛事,不传戒。他的念佛堂,一年到头就是一句佛号,顶多在念佛当中讲一点开示。

‘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这四句话须注意,千万不可轻易放过。今天讲学佛得到什么?如听经只为了解佛教是什么,内容如何,这是常识,无何利益。用清净心来听,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所说: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不执著言语、名词、术语以及念头,以真诚恭敬清净心听,听了会开悟。未悟也不要研究,不要想,听多了自有悟处。天长日久,即能契入佛法,把佛法与生活汇为一体。‘正直平等’即直心。起信论说,菩提心包括: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二者合看,直心即真诚之心。‘成熟善根’是指世出世间善根成熟了,世间善根是无贪无嗔无痴,菩萨善根唯一精进,但在精进之前,必须有三个基础,即布施、持戒、忍辱,否则就精进不起来。

随其所闻。与法相应。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不闻三涂恶恼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随其所闻,与法相应’,此‘法’指‘心性’而言。在西方愿听何经均能听到,不愿听的,了无所闻。永不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此是佛的境界。十方众生往生者所得的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此身是性德所成,乃法性身。法性是真常,故其体质不生不灭。我们的身体是法相身,阿赖耶识的相分,有生有灭。西方世界一切恶的名词都听不到,安能有实苦?所以这个世界称为极乐世界。所有众生分为四类,胎、卵、湿、化,西方皆为化生。如果化为小孩慢慢长大,如此则有生灭现象,化生无变化。又不需要饮食,故亦不必饮水吃饭,经中亦说西方思食得食,是因吃饭的妄念起现行。无生老病死,故称‘无极之体’。


 
上一篇: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 平等觉经亲闻记(下)
下一篇: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 (节录)